2018年2月8日 星期四

隨想隨寫——信仰群體和存在價值 (十九)

再一次討論Nick的見證 (兩日前的文章):
有沒有想過為何世界上只有一個Nick,只有他能夠講得出這種見證?
那是因為每個人的生命、際遇都不一樣,所以他的見證不會在其他人身上重覆。

見證本身就是特例,我們卻以為那是常見的,
可以在其他人身上重複,任何人憑信心都可以得到的。

我所說的不單是見證當中的過程,也包括見證者站出來講見證時的狀態:
傷殘人士不少,但能夠好像Nick一般四處活潑走動的卻甚少。
不少人靠著信仰勇敢面對病魔,最終卻不一定康復。
不少信徒跟不信主的家人傳講福音,卻不是所有人最終都願意信主。

能夠有好結果才可以公開講見證,這是成功神學。
教會選擇性地分享這些見證,會使人誤以為信主後就一定有好結果,
卻不知道那是一將功成萬骨枯:這成功的背後其實隱藏了很多失敗,
但能夠被公開的、能夠變成「見證」的就只有成功,沒有失敗。

----

想起牧者形容:歷史中的教會彷彿從來不懂得面對成功。
我反而覺得:教會不但從來不懂得面對成功,也不懂得面對失敗。

當失敗出現,我們甚少願意直接面對、接受、自我反省,
更多的反而是逃避、拒絕承認、把責任推卸給神或其他人。

這正是今世代的教會被人批評成功神學當道、正能量泛濫的原因:
我們把這些成功的經歷約化成信仰的方程式、視之為必然而非偶然。
(按照昨日的文章所言,這想法會因為信仰群體同質化而被加倍放大,甚至變成主流意見。)
於是我們只希望模仿其他人的經歷,彷彿那些經歷都可以一再重複,信主後一切都會變好。
這使我們不再懂得應對自己以及他人生命中的失敗或破碎。有時我們甚至反過來,
一見到其他人的負面言論或經歷就認為那些是犯罪遠離神、缺乏信心的表現。

當成功被一再高舉,我們失去了「向下兼容」的能力,教會就會因此變得離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