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8日 星期六

講道筆記20160528

《上帝的記號》(約6:25-71)
講員:金志科先生

每個記號都有其指涉對象,正如行人交通燈的停止或前行標誌
又如郵票本身代表了特定幣值,但集郵這行為改變了這記號的意義......

之前的經文記載了餵飽五千人及在海面上走的神蹟
而猶太人正期待有人帶領他們再出多一次埃及 (脫離羅馬殖民統治)
這意味著會有另一個從上帝而來的筵席;「我們的祖宗在曠野吃過嗎哪」(v.31)

猶太人見到一位「彌賽亞式的先知」,就一直跟隨他
結果耶穌說:「你們找我,並不是因見了神蹟,乃是因吃餅得飽。」(v.26)
然後又說「不要為那必壞的食物勞力,要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勞力」(v.27)
、「信神所差來的,這就是做神的工」(v.29),但猶太人還是不相信耶穌

神蹟就是記號,證明耶穌基督有著神的兒子的身分
這神蹟不一定是超自然,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神在我們身上所作的事

猶太人始終缺乏對神的信心,所以不斷尋找神蹟,證明神仍然愛他們、顧念他們
這「信」其實是「與神的關係」,是超越利害的關係
正如作子女的無論有何要求,父母答應與否,兒女都仍然相信父母會無條件愛他們

但這關係可以被扭曲,變成利害關係
這就好像電影《千與千尋》中的無面男一樣,不斷以黃金要求別人滿足自己
後來千尋不答應他要求,他就立即失控,直到在錢婆婆中尋回自己的身份

Q. 我們的代禱清單變成一張Checklist?若果神不答允又如何?

猶太人在海邊找到耶穌,卻不知道他幾時來到
=> 他們不知道耶穌曾經在水面上行走 => 耶穌為何不把這神蹟告訴他們?

「我要再看神蹟」=> 否定了之前的神蹟 => 實際上已經瞎眼
神蹟已經失去了本來意義,但猶太人卻仍然尋求 (正如人的欲望從來沒有被滿足)

----

猶太人一直靠神蹟建立他們「上帝的選民」的身份
但耶穌的出現卻否定了他們幾千年以來建立身份的方法,結果使猶太人受到冒犯

Q. 我們認為「憑信心,上帝一定供應我們所需」?「憑信心,恩典一浪接一浪」?
期望神每一次都是為我們解決問題,幫助我們脫離險境,關係卻看似不再重要
結果每當神拒絕幫助我們時,關係就立即破裂,因為我們已把恩典、記號取代了神本身

耶穌並沒有說「不能求神蹟」,若會答允也可能會以祂自己的方式 (不以我們的方式)
Q. 我們會否也像猶太人一樣「神若如何如何,我就信」?
=> 人不信,責任在神,不在人?(這是神學家的辯論題目)
但作者約翰卻似乎想暗示「神可以叫人信」與「人本身都要選擇信」這兩者並不矛盾

所謂「不信」有兩種:
1. 被動的決定,帶有懷疑,不立即否定;這是可以接受的
2. 直接否定神和真理 (經文中的猶太人正是這種)
=> 所以不要妄想模仿那些「信心偉人」(信與不信只在乎我們的選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