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8日 星期三

過份強調自我的信仰教導?

這篇文章是《「個人化信仰」與自我中心》的延續:
我們都好容易跌入自我中心的圈套,其實會否是我們所接收的信仰教導出了問題?

講到平時接收信仰教導的來源,不外乎靈修、團契分享、敬拜、聽道、書籍那幾種
各位可以回想一下,有幾多教導跟以下相似:
「聖經中充滿了各樣應許 (恕小弟不在此舉例),是我們都能夠得著的。
地上的生活從來都不容易,但這反而幫助我們更加倚靠神的應許。」
「神是美好的。祂所做的都是為我們好。神所預備的都是為我們好。
神甚至容許我們遇上艱難的、困苦的時刻,到最後都是為了要塑造我們」
「神不會忽視人的生活。神都會顧念我們生活上最基本的需要」

每一個教導本身是沒有問題的;問題卻在於把這些教導放在一起的時候:
1. 信仰被過度剪裁,正確但不完整
2. 太體貼人的需要、太強調信仰如何滿足自己、如何幫助自己

但以小弟所見,弟兄姊妹普遍不認同以上的見解
他們會覺得這些才是「在微小的事上感恩、經歷神、見到神的作為」
教會領袖甚至乎牧師會說這些是「信仰生活化」、「容易達到豐盛信仰生活」云云

小弟不同意以上反駁
牧師說這些是「信仰生活化」,我說這些是「信仰雞毛蒜皮化」:
1. 以為生活的瑣碎中有信仰,就是信仰的全部;信仰因此變得個人化、自我中心
2. 容易把「日子過到好」和「信仰生活」掛鉤;這是成功神學

----

在現時信仰群體文化當中,這也是一件很諷刺的事
教會無論是標籤「信徒、平信徒」還是強調「信徒皆祭司」
都會在感恩分享中聽到、在見證中聽到、敬拜當中感受到、
甚至在牧者講道時都聽到這類信仰教導

當我們常常接收這類信仰教導時,不論我們是否教會領袖與否
亦不論我們是否為了「顧念他人的需要」與否
都有份在教會崇拜及聚會中加強這種「信仰滿足我們」的想法

久而久之,這種想法在群體活動和聚會當中不斷被放大
去到一個程度,弟兄姊妹都只顧著自己的需要時,牧者才發現出了問題;
也因為平時這種想法太普遍,結果當有人教導「犧牲、捨己」
弟兄姊妹才會如夢初醒,好像從不知道這是聖經一直以來的教導

留意一下有幾多人對那些所謂「靈修分享」,實則是心靈雞湯趨之若鶩?
走入基督教書樓,留意一下暢銷書籍之行列是甚麼書?
見到這些情況,怎不叫人徬徨?

----

有破壞,也要有建設?問小弟有沒有反建議?

減少「以信仰滿足自己」的想法,不把自己看得太重要
以為「神總能滿足自己需要」,其實是「神可以滿足自己需要,但祂有權不這樣做」
就算「我沒有在敬拜、聽道中得到甚麼」,不代表「神不知道、神不顧念」
不以「解答自己疑問、滿足自己需要」作為讀經、靈修的目的
(倘若神有解答、有滿足自己,視之為意外的獲得而感恩)
......

其實概括而言,是要隨著信主年日調整對信仰的心態及期望;這其實是非常困難
因為「尋求答案、滿足自己」正是我們起初走入教會、走入信仰的根本原因
從「自我」到「捨己」,脫離那個「由自己開始」的起步點,談何容易

只是小弟認為必先要在個人層面處理這問題,才有望扭轉現時的信仰群體文化
或許我們需要在此互相勉勵、互相提醒,不要再助長他人的自我中心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