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0日 星期五

課堂筆記 - 20160520

《教會與社會》 講員:陳韋安博士
第三課:基督教會與民主社會

「這其實非常複雜,也不是我擅長的題目,要看好多書、參考資料......」

民主是一個很新穎的字眼
帝制存在幾千年,民主卻只有一百多年,相對地較短,也因此較深印象
我們都把民主奉為時代精神:是今世代必要的概念或價值觀

民主的字義:以人民作為統治的基礎,是非常新的概念
以往的君王都有超然地位,但民主卻是出自人民本身
林肯總統的 rule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代議民主制:人民數量太多,要選代表
參與民主制:人民不只是投票,也藉討論等各種渠道直接參與這制度

自由主義 vs 社會主義 (在美蘇冷戰時最激烈)
最近都有不少對自由主義的批評;馬克思主義不是不好,因為那能針對當代社會問題

(政治理念光譜,從最左到最右)
自由民主主義:美國
社會民主主義:不完全自由,有中央管理,強調社會福利
民主社會主義:仍然堅持社會主義,但當中有民主元素
中央社會主義:最接近共產主義;例如二戰後的東德,抽重稅但好多社會福利

每一波民主化浪潮都有回潮 (retreat)
第一波:德國從威瑪共和國走回納稅,日本走回軍國主義
第二波:南美國家走回軍政、軍伐主義
第三波被視為「最重要」;第四波是否存在?

我們發現有民主、設立選舉制度不難,但維持民主、要求後人擁護民主卻較困難

----

「基督教民主主義」是一個真實概念;基督教與民主本身有一段源遠流長的關係
德國現時首相默克爾的所屬政黨是「基督教民主聯盟」
是一個由天主教徒成立、反對自由主義的保守群體
二戰後這些基督教政治群體成為主流,後來合併成聯盟

「基督教民主主義」的政治立場:
反對道德上的自由主義、反對世俗化、反對共產主義;不一定支持社會階級制
強調人權及個人意願;強調個人責任、個人在社會和群體中的責任
因此「基督教民主主義」不等於「宗教右派」
前者尊重個人意願,後者是期望全世界都成為教會、沒有多元

南美洲的基督教民主政黨卻受到「解放神學」影響
強調基督是拯救貧苦的解放領袖、打破強權、鋤富扶貧

----

「回到聖經?聖經沒有講民主......」(因此看看學者的言論)

1.「基督教就是主張民主」的立場
最極端的是Rauschenbusch的「社會福音 / social gospel」,是完全樂觀的終末論
認為福音就是改變社會,民主就是改變社會的政制,因此教會有責任推動民主進程

較溫和的是Reinhold Niebuhr的「基督教現實主義」
相信上帝,但不對社會現實抱天真想法;不離地,著重眼前現實結果去作判斷
例如:英美應否參與越戰?
「基督教現實主義」本身假設了民主能夠限制不公義

2.「基督教與民主沒有關係」
就算民主已經是大眾所接受的概念,不一定就代表完全正確,基督徒仍要小心
侯活士:教會不為民主存在,教會活出見證就是最好的政治參與
與屬世政治劃線,但不是完全不參與

Karl Barth:民主跟基督教觀點不相近,不屬於基督教價值觀
民主一樣可以有問題 (希特勒是德國人民投票選出來)
人民自己統治自己,跟基督教 (天國倫理) 相差甚遠;
但基督徒的政治參與或多或少都是偏向民主,是「中性偏支持」
這是因為在各立場、各政制中,民主是最接近基督教立場的

----

民主所產生的問題;現在有好多討論民主的書籍都是批判民主

1. 民粹主義:大多數人的意見成為絕對,對錯只在乎人數

2. 物質主義:自由民主跟資本主義不能分割,因此被有錢人操縱、欺壓

3. 貪污舞弊:民主國家都有買票行為,始終不能實行真正民主

4.「攻擊」的政治:執政黨不為施政,只為在政壇上生存、不被人推翻;
反對黨也不為解決社會問題,只為攻擊、推翻執政黨
人民因此變成工具,政治措施因此變得短視

5. 大資本家以政治資金操縱了政治,所謂「民主」已經不再代表人民
相關演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Jy8vTu66tE

----

因此不只是實行民主制度,更要追求民主精神:公平、人權
基督徒支持民主的原因,是為了維護人的權利,保障弱勢群體

莫特曼:欺壓人的權利,就是剝奪從神而來的權利
神人之間的約;有權利也有義務
「上帝的形象」使我們有權利活出生命的不同層面

不個人主義,不只是個人私事,也有群體;不是為自己爭取,也為他人爭取
「人權」不能分割,不能與自由的社會分割
國際層面上的團結合作比國家內的事重要

獨裁政權不少問題都是非人性化,不把人視為人
「福音使我們成為真正的人,真正得釋放,
同時有服侍,互相維護彼此的權益,在多元社會中活出見證」

----Q & A 環節----

Q1. 新約中「人的權利與義務」跟舊約有異嗎?
A1. 舊約強調從埃及中釋放出來,遵從神的旨意
新約強調在基督中的自由,同時為了回應要服侍他人

Q2. (反高潮) 為何 Facebook 專頁叫「神學是粉紅色的秋」
A2. 覺得神學其實不算太難,因此打算寫出來分享
專頁以「粉紅」、「秋」這些輕鬆的名字命名;能夠思想神是值得感恩的事
(請參考以下連結)

Q3. 基督徒支持民主,而民主跟資本主義分不開,那麼基督徒應該支持資本主義嗎?
A3. 有神學家批判資本主義;我們作為消費者也間接成為資本主義下的欺壓者、幫凶
香港本身都是資本主義社會,在這種環境下較難擺脫
教會說是要關心貧苦,但教會制度需要為此檢討?

Q4. 承上題,應該對資本主義持負面態度?
A4.「應否反對資本主義」本身也是一大題目
仍需時間去尋找解決這問題的方法,但不一定要立即放棄資本主義

Q5. (大概意思:民主假設了所有人都要了解政治,香港的社會環境容許民主嗎?)
A5. 香港環境始終較內地好,應該爭取民主;
(從教會角度出發) 教會相對於社會是較簡單的群體
解決了內在的問題,但之後又如何?這需要大家共同思考、尋找答案

----《教會與社會》系列 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