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7日 星期二

以信仰回應社會議題時的困局

弟兄姊妹常常說「要懂得從神的角度觀看、先了解神的心意、尋求神的旨引」
基本上可以說是「屬靈的標準答案」,但這只不過是起步點
之後是要問「怎樣才是神的心意」:查考聖經、祈禱等操練
第三步是要分辨「甚麼是出自神的、甚麼不是」:這一階段可以跟弟兄姊妹一齊討論

但小弟所講的困局是最後階段的應用層面:
所有「應用」本來就都是個人層面 (大家都同意和實踐才是群體的回應)
換句話說,應用都是有立場、永遠都會有人反對的

而這世代,我們都喜歡用聖經反駁,顯得自己才是合理
其中一派會被批評「要做和平使者、化解仇恨,不應該偏激」
另一派也會被批評「要勇於指摘不義、抗拒罪惡,不應該沉默」

我們甚至會以這些理由反駁在講台上的牧者:
牧者在講台上提及「應用」,持有相反立場的人會批評「違反聖經教導」
牧者避開不講「應用」,卻也可以被批評「不夠實際、怕得罪人、太多顧忌」

大家認信同一位神、查考同一本聖經,卻在應用層面上爭持不下
任何一個信仰回應都可以被相反立場的人攻擊、「被歸邊」

尚未有人提供「絕對正確的回應」下,不少人選擇繼續等,卻也因此停滯不前
想以行動回應的人都選擇不絕對正確的「個人回應」,也不再理會旁人意見
在他們眼中,再繼續等就可能是「直到永遠」......

----

問小弟如何應對這困局?
小弟期望自己有廣闊胸襟,明白各人選擇不同回應的原因,尊重他們的決定
但在社會環境愈來愈苛刻的情況下,難以這種態度堅持下去

小弟也想有一個「絕對正確的回應」
甚至更低層次:想有一個「絕對正確的領袖」解決難題,但這種等待不太理想;
這種等待近乎望天打卦、守株待兔,是否合理化自己不行動 (non-action) 的藉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