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7日 星期三

隨想隨寫——信仰群體和存在價值 (三)

身邊願意了解我的人都會約略知道,整體而言我對香港教會是失望的。
跟其他同輩不一樣,失望的最主要原因不在於教會對社會政治的態度,
而是從學童自殺案中,我見到教會如何看待生命。

按教會以往的論述,福音可以「拯救生命」(使人回到神面前而不走向滅亡),
信耶穌使人脫離綑綁 (不再做錯事、脫離癮癖)、「得到釋放和真正的自由」。
不少見證都是關於信耶穌後自己如何改變生活方式 (又或者是被改變),
所以又有不少人認為信仰不是宗教,而是一種生活態度。

福音本來就跟「生命」有重大關連,因此在這牽涉生命的議題上,
教會是有名正言順的發言權,並且是責無旁貸。只是教會何曾留意到?

那些打算輕生的、打算了結自己生命的人都非常需要福音。
教會卻似乎沒有敏銳的觸覺,察覺不到這些有需要的人,
沒有為此一同禱告,也沒有在講道時提及。

----

教會不但難以察覺到這問題,他們的態度和反應也強差人意。
這一點確實如陳到所言:他們根本連問題是甚麼都不清楚。
一直在信仰群體生活多年,受到教會和信徒之間的耳濡目染,
見到各種陷入困境的人,不加以了解就立即衝口而出說「他們需要福音」。

或者會有人認為問題只在於他們的表達方式,使他們的宣講又空洞又無力。
我反而覺得問題其實不在於「福音」;
只要沒有擅自加減內容,無論我們如何表達,福音始終是福音。
問題不在於表達,而是在於表達之前,我們有甚麼想法或態度。

我所見到的是:信徒恃著已經得到「福音」這完美的終極答案,
完全無視外界的聲音,只要一察覺到有「問題」,就立即把福音搬出來做「答案」。
同樣,面對著那些「需要福音的」自殺者,
信徒根本不曾嘗試了解,又或者是不願意了解:
不了解為何對方有想死的念頭、是甚麼事使對方感到重大壓力或挫折、
不了解為何新生代愈來愈看不見將來,對人生毫無盼望。

難怪無論發生甚麼事,信徒都只以「福音」回應,
原來這「福音」掩蓋了他們的一無所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