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1日 星期五

Hymnology 22

繼續討論「現代詩歌所帶出來的信仰觀念始終有偏差」這個議題
(第一部分:歌詞未能深入描述耶穌基督昔日的犧牲 --> Hymnology 7)
(第二部分:詩歌有太多「我」就跌入自我中心的圈套 --> Hymnology 8)
(第三部分:我們與神之間的對比及態度 --> Hymnology 10)
(第四部分:過度強調神的應許反令信仰觀念變得狹隘  --> Hymnology 11)
(第五部分:引用經文時所表達的意思跟原意有落差  --> Hymnology 16)


第六部分:「罪」被忽略?
觀乎我們所認信的基督教信仰,「認罪」和「悔改」一直是關鍵部分
在現代詩歌中有描述「罪」的詩歌卻似乎愈來愈罕見

為何會有如此落差?會否是
A) 填詞的人本身就不認為信徒需要「認罪」和「悔改」?
B) 為這題目填詞的難度太高,所以乾脆避開不寫?
C) 認為這題目太「負面」、難登大雅之堂?

從舊約到新約聖經一直都有對「罪」的定義、對「認罪」和「悔改」的描述
但我們卻可能覺得這些題目「太負面太難聽」、「很難使未信者接受福音」
結果我們這一代信徒所接觸到的「福音」總是「神是聖潔的、滿有恩典和憐憫」......
這些非常正面的訊息卻跟社會中黑暗和不義形成巨大落差,使崇拜跟日常生活脫節
(更諷刺的是談到「人的罪性和軟弱」時,電視劇和電影所提供的描述反而更深刻更細膩)

倘若有人問「既然我們是要遠離罪,為何又要對罪有充分了解?」,小弟會回答:
「若不提及罪,耶穌基督為何還要選擇捨身?神的救恩和寬恕豈不變得空洞?」
(不少信徒常常強調「正能量」,但所謂「正面」和「負面」的概念其實是相對的
有信仰的「負面」作襯托,「正面」才顯得更實在而有力)

與其說是詩歌的問題,或許這更似是教導的問題。(第六部分完)

----

曾經有一次在教會崇拜,唱的仍然是平時所接觸的近代詩歌,卻突然有一想法:
如果神容許我們這些不完美的人用這些不完美的歌來讚美祂
那麼我還有甚麼可以不滿的呢?
所以我很清楚知道:選擇各類詩歌敬拜完全是出於個人喜好,本身無分對錯
所以我所針對的不外乎都是心態、信仰觀等範疇

但我始終對太籠統、「蜻蜓點水」式的歌詞有點反感,或許這就是我的個人喜好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