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身是聖公會會友的音樂老師同時也是教會管風琴手
小弟一向都知道禮儀教會崇拜是只用管風琴而盡可能不用鋼琴的
倒是近來才知道在那邊的教會風琴手原來是受薪的
根據老師的講法,是因為教會「重視彈奏風琴這門專業」云云
如此說法,不知道其他聖職人員是否也是受薪的?其他教會又是否如此?
老師每星期都會在不同教會 (有些是聖公會以外的派系) 作客席伴奏
因著這緣故認識了其他教會風琴手、了解他們的彈法
只是據老師所言,有部分琴手仍然是以鋼琴的彈法彈奏管風琴
有些人甚至覺得「管風琴似乎跟電子琴相差不大,用法應該相差無幾」
(在音樂學院裡,有著這些想法的學生通常都會被教授鬧到狗血淋頭......)
----
下課後,老師開始準備下週日要伴奏的詩歌,卻突然抱怨:
「離哂大譜,新版《普天頌讚》竟然無呢首咁出名既聖詩?
唔怪得我地聖公會咁多投訴,甚至唔用呢本Hymnbook啦!」
我聽後感到詫異:「乜《普天頌讚》唔係你地聖公會架咩?」
老師:「聖公會係有份出版,但係仲有D唔知咩人有份修編架嗎......」
(老師所提及的「唔知咩人」其實就是中華基督教會、循道衛理公會、公理會等等
因此,小弟都不知道應該如何回應......)
至於那首著名的傳統聖詩,其實是《與我同住 / Abide with me》
這首歌的頭一句 "Abide with me; fast falls the eventide" 源自《路加福音24:29》:
"時候晚了,日頭已經平西了,請你同我們住下吧!耶穌就進去,要同他們住下。"(和合本)
這首聖詩是由屬於蘇格蘭聖公會的詩人Henry Francis Lyte在1847年寫成
當時作者所患的肺結核已相當嚴重,人生已進入最後階段 (實際上只剩下三星期)
根據文獻記載,作者完成他人生最後一次講道後,就在那日的夕陽之下寫出這首歌
歌詞當中的「夕陽 / eventide」除了是陽光的盡處之外,也暗喻作者自己人生的盡處
雖然歌詞講到人生的無常與考驗、黑暗和死亡,卻毫無沮喪、迷惘的感覺
反而充滿著對神的把握和盼望,並在每節歌詞的最後一句都祈求神「與我同住」
除了喪禮的場合,這首歌曾經在2012年倫敦奧運開幕典禮上被頌唱
也是欖球聯賽Challenge Cup決賽和英格蘭足總盃決賽開賽前的指定歌曲
(使人在重要時刻都重新思考一次生命、死亡和信仰,使心靈重新平靜下來)
如此廣為人知的詩歌竟然沒有被編入聖詩集,難怪不滿的聲音此起彼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