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8日 星期四

街坊之間的雜談 Vol. 34

2017.12.23 晚上

(一百九十六)
「我知道身邊不少弟兄姊妹都在團契時討論工作上的事。
最近我的組長都有這種打算,希望跟組員一起閱讀跟工作有關的信仰書籍。
於是我回答:既然如此,就一起閱讀李適清博士的書籍吧!」

「你未免是回答得太爽快了吧?」

「我承認我是沒有經過細心思考下就立即回答,但實際上這選擇還不錯:
如果內容對大家有得益,當然是好事。即或不然,
其他組員一樣可以為當中內容作出更恰當的反思,為眾人尋找出更合適的教導。」

----

(一百九十七)
「論到使命觀的話,我同意每個人在不同的崗位中都有各自的使命,
但我認為有些使命可能只在於一瞬間,而不會持續一段長時間。
舊約聖經中的以斯帖皇后正是一例:她的使命雖然是要拯救以色列民,
但她真正實踐使命的時間只在於作出負死的抉擇、之後幾日的禁食、
請求面見王,以及為以色列民請命的時刻。
何況就算她沒有完成這使命,神還可以用其他方法拯救以色列民。」

----

(一百九十八)
「論到使命觀的話,其實有另外一件事令我擔心:不少信徒一聽到『使命』這字眼,
就會直接把這『使命』等同於聖經當中的『大使命』,
也就是向所有人傳福音、作見證、盡力引導他們信耶穌等等。
按我觀察,這種現象在福音派教會非常普遍。」

----

(一百九十九)
「或者當代的人會覺得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相當激進,
但從現今回看其實還是有所不足,如何看待地上政權就是其中一例。」

「你所說的是『兩個國度論』(Two kingdoms doctrine) 嗎?」

「正是。馬丁路德當時認為地上政權尚且還有從神而來的權柄去統治人民,
這種想法要一直去到二次世界大戰,大家見到德國納粹政權有系統地屠殺人民,
才知道地上政權也可以是毫無權柄、極其邪惡,馬丁路德的改革原來還是不夠徹底。」

----

(二百)
「聽到身邊不少人所說的話,使我非常反感:
我非常明白他們關心我、為我著想、不想我太辛苦。但如果所有人都好像他們一樣,
在各種生活層面中完全避開那些不體面的、複雜的、負面的東西,
就會變成沒有人願意作苦差,沒有人願意承擔代價。這樣的社會怎會進步?

所以我就知道:這些人只希望自己和身邊的人可以遠離麻煩。
他們並不會考慮有沒有人善後、相關問題有否得到解決。這樣的態度其實很自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