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7日 星期四

街坊之間的雜談 Vol. 29

2017.12.01 早上

(一百七十一)
「任憑一個團隊有熱心、創意和能力去籌劃事工,
如果當中的參加者最後還是相繼離去,又或者出現各種問題的話,
恐怕問題主因並不在事工,卻在於相關的人身上。」

----

(一百七十二)
「前建道神學院院長、九龍城浸信會的主任牧師張慕鎧牧師不久前過身。
就我所知,九龍城浸信會後來由蔡少琪教授牧會,他同樣來自建道神學院。」

「......只是最近又換了人,恐怕跟蔡教授一樣,都只是代理牧師;
說穿了,其實就是沒有牧者願意為這間教會承擔風險。」

----

(一百七十三)
「教會同工可能會因為雜務煩重、視野所限,令他們所認知的世界顯得相當狹窄。
不少信徒在神學院進修,接觸到神學院那套教導,
就會嘗試將那些教導帶回自己所屬的教會,並且因為有所比較而開始對教會有各種不滿。
但去到最後,信徒還是要自己親身走入社會,才真正知道這世界是何等的廣闊。」

「依你所言,豈不是間接地承認:其實神學院都不是完全面向世界?哈哈。」

「......」

----

(一百七十四)
「因為我花了至少幾個月的時間去預備講章,最近一次講道提及在職場實踐信仰,
內容還是頗有深度,宣講時也留意到台下的反應各有不同。
當中有好幾個會眾本身正在中神就讀,甚至是本身正在研讀職場倫理的,
我留意到他們的眼神都似乎有所迴避,不敢向我直視......」

「論到職場神學,最近我有一個新的見解:其實教會也是一個職場。
教會如何對待受薪的同工?甚至再退一步問:神學院方面又如何?
教導學生的同時,恐怕神學院在對待教職員的層面上也要實踐相關的理念。」

----

(一百七十五)
「......其實很多年之前,有一群人認為當時的神學界是過度追求學術,
於是就形成了一股反動勢力,覺得教會不應該太過學術。
這些人後來自己成立了一間機構,完全不教神學,只專心教導信徒實踐信仰。」

「你所講的機構是不是『牧職神學院』?」

「印象中應該是牧職神學院的前身——香港短宣中心。
諷刺的是,牧職神學院後來又重新認同學術的重要性,重新在課程中添加神學教育。
這其實跟世界上很多東西的發展模式相似:
大家常常都在兩邊的極端之間游來游去,為的就只是要找一個平衡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