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0日 星期三

原來我們是可以走在不同的信仰道路上 (三之二)

這一代的詩歌大部份都是描述神與「我」的個人化關係
之後的講道也同樣地容許「各人可以有不同領受」

結果弟兄姊妹在崇拜中的經驗幾乎都是個人化的經歷:
「我」在這裡敬拜、「我」唱歌讚美神、聖靈提醒了「我」、
「我」從聽道中得著了甚麼、「我」應該如何回應......

因此在任何時刻弟兄姊妹的焦點都很容易放到自己身上:
分享「自己」的信仰經歷、感恩「自己」的事、祈求「自己」的需要

難怪弟兄姊妹平時的分享總是家庭、工作和身體狀況了
因為那正是「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工作和「自己」的身體

也更難怪弟兄姊妹總是對分享信仰經歷和疑難沒有回應 (或者是不懂得回應)
甚至會說出「那是屬於你自己的問題,你自己去解決吧」這種話

----

「事奉呢?擴展教會呢?傳福音呢?
總不能說關心這些事、為這些事付出很多的人是自我中心吧?」

小弟的回應是:以「個人」的角度來看,付出時間、金錢和心力服侍或奉獻,
這些事仍然是應該被鼓勵而又非常值得去做的;但如果不以這個角度來看呢?

以比較抽離的角度來看,擴展「我們」的教會、傳「我們」的福音
其實就只是把焦點從「我」轉到「我們」而已,眼光只是僅僅遠了一點

----

「無私」可能比較難做到,但避免「自我中心」卻不難:

1. 多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事物
若說「要從神的角度看」,就要問自己「如何才知道甚麼是神的角度,甚麼不是」
答案就是要熟讀聖經及多祈禱,藉著了解神的心意才能夠有正確的判斷
只懂得說「要從神的角度看」,其實沒有太大意義

除此之外也可以從不同人的角度看,感受其他人所感受到的、關心其他人所關心的
無論是聆聽弟兄姊妹的分享抑或進入社區服侍,也要學懂放下自己的身份
(對象是能夠留意到這一點的,也會使他們感到被尊重)

2. 多留意群體以外的人和事,並且把這些觀察互相分享
正如我覺得Star Wars好精彩,我也會很想跟別人分享一樣
弟兄姊妹所關心的人和事,他們總會與人分享,身邊的人總會有所聽聞

見到有一些非常好的事可以借鏡參考或者幫助推廣;
不好的事可以引以為鑑,互相提醒;
遇到不滿、疑問或掙扎至少仍可以喚起身邊人的關注
並且一齊集思廣益,思考如何解決或者應對

----

回到這篇文章的起點——個人化的崇拜經驗似乎屬於主流,恐怕難以逆轉
小弟作為一個平信徒,對此等狀況未能作出任何實質行動,暫時只能夠繼續接受

很多人都認為「平信徒所能作的影響近乎微不足道」
不過小弟將會讓各位看到一幅大圖畫,或者能夠令各位改觀,請看下回分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