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9日 星期二

原來我們是可以走在不同的信仰道路上 (三之一)

最近又重新看一次這篇文章:http://doctormashirito.blogspot.hk/2015/10/blog-post_27.html

「為甚麼在教會的場境中,與人真誠地談信仰那麼困難,
面對的,是很多用宗教術語包裝起來的廢話。
在團契的分組時間中,大家只會講三件事:
呻工作上的辛苦,深入一點會觸及到家庭,然後就是身體大大小小的毛病。」

我見到的大多數情況是:弟兄姊妹本身已經被工作、家庭所拖垮
回到教會時已經疲憊不堪,出席崇拜、聚會對他們而言可能已是很大的付出;
不過如果講到其他人都感興趣的話題,卻仍然能夠樂此不疲地談個沒完沒了
但那些話題除了弟兄姊妹本身有經歷過或本身值得感恩的事之外,通常都是閑談

小弟或許要問:如果大家都認同這段時間是很重要的話,
我們所做的、所分享的是否也流露著這種態度?

導師們總會要求在群體中分享聽道感想、感恩的事、靈修得著、信仰經歷和疑難等等
對部分弟兄姊妹而言可能確是非常公式化而又頗為沉悶
但如果沒有人在群體中分享這些事,還有甚麼因素把這群體叫做「信仰群體」?

這種少有分享信仰話題的氛圍其實非常容易被察覺到
仍然想分享信仰話題的弟兄姊妹會另外尋求群體或對象
願意留低在這群體的弟兄姊妹都會慢慢接受這種習慣

結果這些群體都逐漸變成團契模式,若非弟兄姊妹保持聯絡溝通,甚至會感到疏離
「信仰」在這些群體中似乎不是最重要,聚餐和戶外活動卻永遠受歡迎
而領袖們、導師們又會不滿「群體似乎失去了方向」

----

小弟記得牧者曾經講過:
信仰群體可分類為大型 (一同崇拜)、中型 (團契)、小型 (小組),以及超小型 (單對單)
小弟將會把以上提出的問題引申至大型的崇拜群體當中,請看下回分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