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5日 星期六

「絕對音感 / Absolute Pitch / Perfect Pitch」?

(這其實已經是多年前的事,當時正讀預科)
不知是否因為每次哼音都相當準確的關係
音樂老師問:「Gary你是不是有Perfect pitch?」
我反問:「甚麼是Perfect pitch?」(當時真的完全不知道,哈哈)

簡單而言,就是在沒有其他聲音作比較之下,仍然能夠作出以下的事情:
1. 判斷出各種聲音的音高 (不是 sol-fa names 而是 letter names,即是 A, B-flat, C-sharp等)
2. 承上,把這音高重新唱出來;或在不需要臆測的情況下用樂器重新奏出
3. 認出一段樂曲的調
4. 直接把樂譜上的音高唱出來

一直以來很多人都覺得這種能力不可思議,甚至視之為超能力
不過近來愈來愈多人認為這種能力是同時需要先天的敏銳聽覺和後天的音樂訓練
與此同時,也有研究指出世上有好些語言乃以音調分辨文字、音節也較多,
以這些語言作為母語的人較容易擁有這能力
因此也有人提出「黃金學習期」:要在非常小的年紀開始培養這能力
多年來也有課程嘗試教導成年人掌握這能力,只是以上意見皆未有實質數據支持

至於我自己:六歲開始學吹口風琴,九歲轉學鋼琴,一直學了超過十年
與其說是與生俱來,我反覺得是靠後天培養出來的
——以超過十年的彈鋼琴經驗,記熟鍵盤上的十二個音應該不算太難吧?
只是第二、四點雖然是做到,但也曾試過出錯 (不久前就有一次感冒的情況下判斷錯誤)

絕對音感這能力對學習音樂有幫助嗎?
我的答案是「一半一半」;最主要的壞處是絕對音感本身有兩項前設

第一項前設是「標準音高」
現代調音標準普遍接納 Concert Pitch (A440) 作為標準音高,但這標準只有幾十年歷史
在此之前的標準音高皆按地域、場合、樂器組合而有所調整
例如Bach時期的 Baroque pitch 是 A415、Chorton pitch 是 A466 等等

第二項前設是「十二平均律」(Equal Temperament)
(這其實有一個冷知識:十二平均律極有可能由中國人最先發明,
然後才西傳至歐洲並成為現今世界通行的標準)
鋼琴鍵盤上的八度只有十二個音,十二平均律就成了理所當然的標準
只是在其他樂器上至少還有五度相生律 (Pythagorean tuning)、純律(Just intonation)
(這也是管弦樂器跟鋼琴合奏時,樂器之間的調音方法總需要互相遷就一下的原因)

因此在這時代擁有絕對音感的人若果忽略了A440、十二平均律這兩項前設的話
當聽到不是這些標準的音樂 (例如時期音樂) 就會感到不適應,甚至會以為音樂走調

既然如此,倒不如專心學習掌握「相對音感 / Relative Pitch」
能夠比較音的高低、根據標準音唱出和音、辨認出各種音階就已經非常好了

在此推薦各位嘗試這 Adaptive Pitch Test:http://tonometric.com/adaptivepitch/
可以測試自己聽覺的敏感度;也可以藉著反覆測試提升敏感度
以下是小弟的測試結果,原來自己能夠分辨低至 0.3hz 的差別:
(低於 0.1hz 的題目;這是我的極限)

看來我的確有相當敏銳的聽覺,難怪指揮總是對我有較嚴格的要求,哈哈

----

延伸閱讀:
《調音筆記.音感》
《絕對音感究竟有多絕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