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30日 星期六

講道筆記20160130

《我們的敬拜》(約4:1-29)
講員:金志科先生

(對經文背景的講解部分從略)

「對上帝的理解應該要跟其他宗教不同」
我們總以為透過特定方法或方程式才可以得到神接受
例如:在特定地方敬拜 (當時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都有這種觀念)

「神是個靈」原文沒有「個」
「靈」其實應該被譯作「沒有限制——不被人操控」

「心靈和誠實」也是一條方程式?
只談「誠心所願」?(誠心所願拜其他神也很靈驗......)
當台上的敬拜不夠好時,甚至自己另外添加標準
——更好的音樂?旁若無人地自High?以自己的敬虔敬拜?

=> 不是靠「人的心靈和誠實」,因為本來就已經不太好
卻是「靈和真理」——聖靈和耶穌
神自己成為了幫助我們敬拜的工具和方程式
(也藉著神自己,我們才能夠重新與神建立關係)

回想起《約2:21》:
就算聖殿真是敬拜的必要條件,耶穌說這聖殿並不是建築物,而是基督本身
=> 敬拜必須使神被高舉

敬拜的中心是「道」
敬拜是我們 (藉著聖靈和耶穌) 與神相交的時刻
因此程序儀式 (聖禮) 全部都有「道」的支持 (也提醒自己屬神的選民)

不只是情緒上的讚美,否則會變得空洞
「神好好?有幾好?」——對祂的認知、認識有無增加?
其他人能否從他們自己的認識引證那些敬拜中的讚美?

正如「學習不應只為好成績、好前途,更是為了使自己持續學到新事物」
同樣,敬拜不應只限於在教會的時候;真正的敬拜能觸及我們生活的核心
常常被灌輸「要出席崇拜、要投入」=> 只做到「局部的息息相關」
(敬拜只停留於在教會內的生活,並未擴展到教會外,以至整個生活)
如此敬拜與生活上的情節、個人問題或際遇無關;這也是那撒瑪利亞婦人一直的想法

神接納她 => 她接納自己 => 重新接觸她以前想避開的人——與整個生活有關
敬拜使我們看清楚自己,使自己能真誠地敬拜,敬拜也就變得言之有物

「打水」只是撒瑪利亞婦人的需要,不一定就是我們的需要
我們有各自的需求、也就會有各自向神的回應...... (進入結束祈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