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9日 星期六

講座筆記 - 20160108

香港聖公會諸聖座堂、基道文字事工合辦 《神學與公共系列講座》第一講
《教會不能迴避的政治?——政治中的教會》
「教會群體無論怎樣逃避社會的政治、國家的政治,她終究逃避不了自身的政治!
若教會總不離政治,那問題便是,那是怎麼樣的政治?」

講員:鄧紹光博士 回應講員:曾思瀚博士

(請注意:以下內容的括號部分是小弟按意思自行加上的)
----
(第一部分由鄧紹光博士主講)

「首先我要為買了新書《政治中的教會》的人作出道歉,
因為第79-80頁當中有些描述出了錯......」
之後PPT放出以下相片:
「各位可以拍照,也可以等我出第二版時再買」

關於這講座,無論在面書或其他廣告都有一句:
「宗教 (教會) 不能逃避其本身的政治!」
這句子其實有其語境:雨傘運動前後
很多教會依舊不理會社會和國家的政治,但實際上仍不能逃避教會的政治

「政治」是一群人 (以制定規則或方法來) 安排他們自己的生活
所以教會也屬於這種群體之一 (編按:直接承認了教會是政治群體......)

「有自身的政治,所以不需要理會其他的政治?」非也!
以「普天之下,莫非皇土」的概念作例:原則上可行,但實際上不可行
就算是極小 (存在感) 的政府也能有極大的影響力
政府與政府之間仍未能有教會的存在 (小弟理解為「教會仍未能出現於政府的存在之外」)

教會政治不是社會或國家政治的縮影,因此就要問:
A. 受甚麼規範?
B. 所向的、目的是甚麼?
C. 甚麼人創造、管理這些規範?
D. 誰是最終發言者?

引伸出更多問題:
1.「福音」——天國倫理生活 (登山寶訓)
終末的倫理教導與我們的生活有何關連?

耶穌在事工中宣告神的國,使神的國臨在、實踐,也邀請人住在神的國度中
耶穌親自向猶太人頒布天國倫理,所以猶太人理應盡力實行


2. 不需理會舊約教導?
其實舊約教導才是最有政治性的教導;若不講就很「離地」
=> 要探討舊約與新約之間的關係

舊約教導神的特性,給人生活的目的,指引我們的政治生活,在特殊情況下如何生活;
經文不能照搬,但仍然是十分指引性 / instructive
新約並不是取締舊約;最重要的一點是耶穌成全了舊約中所有律法和先知
=> 不是照搬舊約,而是耶穌展現了其如何具有指引性、
神的特性是如何、如何給人生活的目的、如何指引我們的政治生活......
=> 耶穌的生活充滿了政治,因為舊約中有好多政治生活


3. 耶穌的 / 天國的 / 上帝的政治與其他的不一樣
這政治是否只限於教會內?只適用於一小撮人?與社會分隔開?

基督徒應該有更多動力或屬靈資源,可參考《太5:46-48》
當然跟非基督徒相比,掙扎是非常實在
但神讓教會有資源,使他們比非基督徒更知道應該如何生活
而當中並沒有分開兩種目的、兩種政治生活 (只有一種共同的)

從教會以至全人類的向度 => 政治的適切性
例如:耶穌的服侍、對性別和民族的平等理念、財富均分等原則

當然政治不能取代福音或聖靈的工作,福音也不能 (直接) 行諸於社會上
但教會應該以「向社會作見證」作為首要工作
同時要以教外人作自我提醒,時刻反思自己應該遵從的原則

社會政治不是由耶穌或聖靈引導 (這一點請參考 Q & A 第五題)
就算能接受那些原則,沒有耶穌或聖靈就只是「得其形,不得其神」
——只見形式而失去當中神髓 (編按:這「神」字是很巧妙的語帶雙關)

=> 教會所相信的、所實踐的政治生活會在社會中遭遇極大困難
教會內也需要實踐,「向世人作見證」

甚麼方式實踐?不能三言兩語交代,因為未探討以下問題:
教會本身的政治生活是如何?
以色列 (舊約) 的政治生活是如何?耶穌的是如何?「成全律法」的是如何?
若有不明白,又如何實踐?

「從教會以至全人類的向度」是點題式的講述,充滿革命性,例如:
門徒爭大——耶穌教導要互相降卑、互相服侍的平等性原則等等
但我們是有否 (實踐 / 提倡),更遑論討論本身的意義?
「按我自己所聽的,如此教導少之又少」

如果不進入聖經的世界,不知道其中的政治生活,所有的論述和詮釋就都會離地
就算「跟自己有關」卻不一定「跟聖經有關」
結果只淪為「吹水 / in the name of Bible」,一樣離地
社會、國家一樣需要重新進入聖經中的世界 (重新認識聖經中的教導)
需要在地、不抽離的閱讀

轉化 / Transformation?也牽涉到另一個極少探討的議題:
「教會本身的政治轉化」跟「社會本身的政治轉化」有甚麼關係?
例如:如何對待奴隸?女人和妻子的地位?
又如何理解政治生活的重要性?
又例如:耶穌、保羅的革命性教導如何影響當時希臘、羅馬的社會生活?

最後,以上所講的只是「引言」——不是開場白;僅僅是引子而不是答案
「邀請大家一齊研讀聖經 (一同尋找答案)」


----(中場休息十分鐘,之後有收奉獻程序)----
(第二部分由曾思瀚博士回應)

「以自己所知道的《太25:31-46》當中綿羊與公羊的比喻
原來自己所詮釋的深度還不夠透徹」

教會的見證或服侍通常是由互相服侍開始
通常我們詮釋《太25》會解作社會不公義,「因此我們要做更多事工或善事」
但另一方面也可以詮釋作「教會如何面對教會群體內有需要的人」

這其實是針對門徒所講的作出回應;回看《太24》
(一開頭預言聖殿被毀,門徒詢問耶穌降臨和末世時的預兆)
在此不能忽視一個背景:為何是「綿羊」與「公羊」呢?
在舊約律法中,兩者都是潔淨的!為何最後要分開,下場不一樣?

留意耶穌是在聖殿講這個故事;
聖殿正正是教導猶太人「甚麼東西潔淨,甚麼東西不潔淨」的地方
=> 耶穌是講「誰會真正被揀選」

《太25:40》「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其實是信仰群體當中的人
但我們卻常常詮釋為「教會以外的弱勢社群」
=> 只有為耶穌的弟兄發聲 (幫助弟兄) 的人才會被揀選

而之前耶穌所講的分別是:
「聽見打仗和打仗的風聲」、「民要攻打民,國要攻打國」(沒有和平但有戰亂)
「多處必有饑荒、地震」、「假先知起來,迷惑多人」
——耶穌預言耶路撒冷被毀的情況,藉此類比耶穌第二次的來臨

耶穌的宣講對象當中,大部份人都跟聖殿有關 (有利益關係)
他們都沒有為耶穌的弟兄發聲,這些人就是耶穌後來所說的「公羊」
「就正如內地拆十字架事件,有幾多人出聲?」
「先不講一次得救,永遠得救......」
但教會自身的政治、見證必須從內開始,否則就會對社會毫無影響力

原來這是耶穌對信仰群體的警告
不能閉門造車,自我封閉或自我陶醉
而是無論在任何環境下也要做好該做的事


----
(第三部分再由鄧紹光博士回應)

「用比喻作回應實在聰明,勝過長篇大論使人錯失重點」(會堂傳出笑聲)

終末審判面前,耶穌預先顯現;教會本身若有問題會被審判
教會本身的政治生活若未能活出神的教導,也就不能使人看見神的國度
首先要活好自己,否則不能向社會、國家延伸
自我反思在教會內、教會外的生活
不能只在教會中做基督徒,在教會外也要如此


(進入現場發問環節)「好多問題我都不懂得回答......」

Q1a. 為何非基督徒要接受我們的價值觀?
A1a. 這問題是帶著信仰角度的思考;
原因是關乎到「神對人的管治理念」
我們沒有特別理由,只能從信仰角度出發,例如「不信神偏行己路會有惡果」

Q1b. 如何令非基督徒接受我們的價值觀?
A1b. 我反而會問「如何令他們看見」;若不看見,怎能叫他們接受?

順便講講「傳福音」教導人如何生活:
「天國的臨在」、「神的管治」都是政治理解
所以沒有方法能使他們必定接受,正如信仰講求「自由意志」一樣


Q2. 如何審查教會的政治生活?
A2.「審查」這字眼太「大陸化」了;(場內一片笑聲)
就看聖經教導、身教以及有沒有強迫性
「按自己浸信會的教導,大家都有責任尋求聖靈帶領,走向同一見解
當然這是偏向 Free church 的見解」


Q3. 如果教會沒有這些教導,應該如何向牧師提出建議?
A3.「一齊查考聖經」是每位基督徒都有的權利
可以邀請「好」的神學老師、「好」的聖經科老師
也可以一齊學習、上主日學,一齊避免「壞鬼釋經」
先從自己開始,也可以跟領袖或牧者提議多查考這些方面的聖經經卷


Q4a.「教會由耶穌或聖靈引導,社會不是由耶穌或聖靈引導」是否「二元對立」?
A4a. 我會改變看法,變成「教會接受這引導,其他群體不接受」
教外人本身都認識我們的信仰,但他們選擇不相信;這分別直到新天新地才會消失

Q4b. 承上,應該如何解讀《羅13:1下》
「因為沒有權柄不是出於神的。凡掌權的都是神所命的。」?
A4b. 同樣改變看法,變成「神可以使用一切權柄,但這掌權者不一定順從神」

「這雖然是Dr. Sam的專長,但我也嘗試講少少」
因為掌權者未必像教會,所以我們可以作出批判;
但觀乎聖經,在未到敵擋上帝的情況下保羅也沒有特別作出批判
不過我們在今代的處境當然不能「一刀切」(不能一概以論) ......


Q5. 教會採取封閉的生活方式?
A5. 人「自閉」是會死的;不可能絕對地封閉
就算在教會內可以甚麼都不說,但散會後仍不能逃避
另外交稅、教會因為公司註冊法需要每年付款給政府等等都是政治
沒有辦法不打交道,因此問題變成「如何」打交道、介入社會的程度等等


Q6. (問題已失)
A6. 民主社會也有好多種類
其平等觀念在形式上跟天國倫理比較接近,但實際上卻不一定
馬克思早已批判資本主義在這方面的不足
——法律平等的前提是夠錢打官司、教育品質也跟所需金錢成正比


Q7. 社會不公義無日無之,教牧應該如何應對、評論?
A7. 教會並不需要時事評論員,因此「只談聖經、不談時事」
但談價值觀的判斷:若對聖經不認識,還可以討論甚麼?

弟兄姊妹分析、深入討論時其實要小心,因為現今媒體不能盡信
就算閱讀多份報紙、聽其他「花生友」的評論就不能算是完全知道


Q8. 自己教會甚少討論不公義、趨於逃避政治的態度,應該如何是好?
A8. 馬上以聖經教導及其價值觀對照自己和群體的生活方式
正如「家教」一樣,好快就能分辨甚麼是合乎神心意,甚麼並不合乎神心意


「還有一條問題是關於區議會選舉的,我沒有能力回答,就此作罷」(筆記完)

----

結語及感想:
出席的人數不太多,諸聖座堂的低層還未坐滿

小弟之前有在《時代論壇》閱讀 Dr. Tang 的文章,都是偏向政治而又抽象、艱深的
今次講座也是維持一貫的深度,身邊的人都說「唔係好明」
不過現場問的問題也很精彩,都是帶有思考又甚有價值的問題
難怪講員會說「唔識答」,畢竟講座的內容是他長時間以來的反思 / 研究 / 疑問
這也是他邀請各位一齊問、一齊尋找答案的原因

今次筆記破紀錄地用了9頁A4紙,不知道第二講會否再破一次紀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