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8日 星期六

受邀旁聽帶敬拜訓練

話說羅牧師和師母暗中定期為弟兄姊妹提供帶敬拜訓練
當他們得知小弟需要在白田領詩時,也邀請小弟出席旁聽;大好機會,豈容錯過?

根據師母形容,第一次的帶敬拜訓練是數十人一齊受訓的
(當時應該是教會剛決定改用現代詩歌敬拜,恐怕都已經是超過十年前的事了)
之後都改為暗中邀請合適的弟兄姊妹參與,湊夠三數個才會開班授課

課堂中牧師和師母教了很多東西,相信都是必定要銘記在心
一開始教祈禱——非常重要的準備工夫,不但要為自己即將編訂的敬拜流程禱告,
也要為敬拜隊、樂手、影音、影文、台下的會眾禱告
(最後一項是小弟從來沒有考慮過的,但細心想想:
在教會帶敬拜不就是要讓會眾經歷神嗎?豈能不為他們祈禱?)

之後講敬拜主題、如何選歌及編排詩歌次序
「從快歌到慢歌、需要一兩首歌的時間才開始進入狀態」等觀點之前都已經聽過
倒是「讚美 -> 默想 (神的屬性) -> 認信/回應」這種以詩歌性質作次序的見解比較新鮮

講完原則上的東東,又講帶敬拜時要注意的細節:
帶領技巧:要有自信、如何及何時提供手勢和提示、與會眾的互動、留意會眾的狀態、
如何處理歌與歌之間的連結和音樂特性 (風格、高低音等會否相差太遠) 等等

確實是有無數事項需要注意,甚至比我所認知的還要多
(所以牧者一直都說「敬拜主席不是人人適合,要視乎那人有否帶敬拜的恩賜」)
其中師母花特別多時間講解以下幾點:

1. 如何處理歌與歌之間的連結——連結也有強弱輕重之分
「輕連」的例子:把詩歌串連起來連續唱
「重連」的例子:以一大段禱文作兩首歌中間的轉折 (禱文跟前後兩首歌都有關連)
師母認為每次敬拜有一「重連」就已經足夠,多過一次就會有內容太多太沉重的風險
也因此那「重連」最好跟敬拜主題相輔相承,其他詩歌以「輕連」處理就已經足夠;
另外必須事先要讓影文知道連續唱快歌的安排

2. 忌唱詩歌同時朗讀歌詞——會眾不能一心二用,因此只會阻礙會眾敬拜
(若果想朗讀歌詞,應在詩歌長音或停頓處進行)

3. 選歌的規限
- 不宜太多新歌,建議每次最多一首
- 詩歌不宜太個人化——「有些詩歌很仔細地描述自己的遭遇、境況,
那些只適合自己個人敬拜,但不適合會眾一同敬拜,因為未必能引起會眾的共鳴」

4. 如何編製敬拜流程——以表格形式
清楚列明唱甚麼詩歌、唱幾多次、歌與歌之間的如何轉折
特別為司琴預留表格最右面的一列,清楚列明每一環節的指示

----

既然是「小班教學」,當然也有讓弟兄姊妹作實際演練的機會
能夠同心投入敬拜、留意其他主席的鋪排、又得牧師和師母的事後檢討,真是好得無比
因為其他主席的敬拜流程都是開始受訓前就已經準備好
所以都跟小弟一樣犯了細節上的毛病——可以改善唱歌、祈禱等項目的次序
以及「太貪心」——想一次過達成太多目的

一同受訓的弟兄姊妹當中,其中一位的姊妹已經在不久前的清晨堂帶了一次敬拜
另外又有一位姊妹是羅牧師特別邀請,除了一同受訓外也同時充當司琴的角色
(這位司琴的過人之處,小弟之前已經不止一次在此表達欣賞及敬佩
倒是這一年以來她都很受到牧師的重視,
證明就連牧師都覺得這是「偶然遇上的驚喜」,需要好好珍惜,哈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