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30日 星期一

思考、個人經歷、知識的平衡

自從認定了「信仰不應只有個人層面」之後
對信仰的態度不同了
彷彿自己刻意與聚會保持距離
「追求個人靈命」依然是重要的一環
但覺得以前自己太著重這方面
似乎忽略了那些有可能存在的其他層面

唱詩歌不能像以前投入情感,卻常常思考歌詞的內容
開口祈禱時總希望不單是祈求自己的事
聽道時聯想多了,有時甚至會留意牧者的思路如何

回看一句「耶和華必成全關乎我的事」
都會自動聯想到「不應只關乎我的事」
或者這種態度需要好好的調節一下

2014年6月27日 星期五

[惡搞奇想] 保皇黨議員的主禱文

我們在北京的阿爺,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
願你的中共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港澳台,如同行在北京。
我們日用的蛇齋餅糉,今日賜給我們。
免我們的紅酒稅,如同我們免了人的生果金。
不叫我們遇見掟蕉;救我們脫離拉布。
因為愛字派、五毛、蝗蟲,全是你的,直到永遠。(阿們?)

2014年6月26日 星期四

在面書討論「以禁食利用神」

在6月23日夜晚留意到「私煙BB」絕食的新聞
當時確實是有想到《馬太福音6:16-18》該段「論禁食」的經文
翌日下午見到有人果真用這段經文回應
也有人用《以賽亞書58:3-4》作出更諷刺的回應

結果我在面書發出以下動態:


動態很清楚地講出了為何我認為這兩段經文都不適合的其中一個原因
就是「禁食」不同於「絕食」
至於另外一個原因是《以賽亞書58:3-4》本身的context:
神批評當代的以色列人「禁食」是只為自己的利益,
因此神是不會喜悅這種「禁食」的
要注意神是批評這些人出於自私的動機,但其性質仍然是屬靈上的「禁食操練」
(若各位仍然是有疑問的話,請翻看《士師記20:26》及《以斯帖記第四章》
當中的禁食雖然都有政治成份,但這禁食的本質仍然是向神哀求);
至於「絕食」本來就是帶有政治目的、要讓外人看見並且迫使他們改變主意
因此兩者的對象及目的都是相異,不應混為一談

至於我提及《約拿書第四章》
是因為「私煙BB」的「發晦氣」使我聯想起約拿也是如此的抱怨
所以我才說是「聯想」而不是「回應」
另外神的回應「你這樣發怒合乎理嗎?」及「我豈能不愛惜這城?」
令我頓覺自己其實沒有作出回應的空間,否則會容易跌入自義的圈套

後來跟朋友互相留言討論:

當時我確實是認為「如果我們照樣胡亂搬出聖經經文回應,
使我們在人面前顯得更合理的話,其實也一樣是利用了我們的上帝」
因此應該「不必用聖經回應,只需直接指出其錯誤」
只是一講出這想法之後,討論就草草完結了

做冷嘲熱諷的「花生友」確實是容易得多
但與之相比我寧願更仔細的思考,使我可以有更多得著

2014年6月25日 星期三

信仰 vs 拍拖 (3):「同一屋簷下」的隱憂

信主的弟兄姊妹若果想尋找拍拖對象
通常都會先從自己所在的信仰群體開始
又因為同工教導:先從信仰上的價值觀開始,再延伸到性格、嗜好等
(這正正跟社會中認識異性的「外貌優先、之後慢慢了解更多」完全相反)
所以都會先從服侍群體中開始尋找
如此一來就能更容易找到相同服侍理念的對象,信仰上的取態也比較接近
其次的是自己所在的團契或小組,再引伸至年齡相近的群體
如此一來就算信仰態度不太一樣,還可以靠平日各聚會及活動等等拉近彼此的距離
(當然也包括互相守望及閒聊這些基本的溝通......)

倘若信徒及其對象都是在同一信仰群體之中,難免會加重了群體領袖們的擔子
弟兄姊妹之間的話題多了,但內容卻不見得一定能互相建立、造就他人:
始終「有人的地方都離不開是非」,就算是領袖們也不一定會處理得好

領袖最不希望見到的是男女關係引起的爭執,甚至彼此分開
首先,除非雙方都有穩固的信仰基礎,否則可能會因此停止聚會
另外群體中的人際關係亦可能因此產生微妙的轉變
明明是很在意當事人但又不能暢所欲言,因此氣氛會變得很奇怪
領袖們一方面要顧及當事人的靈命 (確保不會因關係破裂而離開神)
另一方面又要顧及群體中各弟兄姊妹的反應,確保他們也不會因此受到打擊
——對信仰的態度、如何看待男女關係、對當事人的想法、內心情緒等等
至於自己心底的聲音?恐怕要自己想辦法解決,因為都未必能夠在這群體中隨意分享

難怪每次婚禮都聽到新人感言「是神的祝福、引領」,把榮耀歸給神
信仰群體領袖們應該都會對這一點充滿共鳴

2014年6月24日 星期二

講道筆記 20140622

《一個被忽略的德行》(加5:16-24)
講員:張雲開先生 (建道神學院)

九種聖靈所結的果子——這一棵樹並非只有九粒果子
「果子」是單數:一個果子的九個面,正如「色、香、味、質感」等的範疇

保羅這分享是自身的經歷及見解
奧古斯丁:「人類不可能不犯罪」
「阿爸父、兒女名份」=> 領受聖靈、生命得改變
並非不用再面對掙扎,但只要我們順著聖靈而行,就可以選擇不犯罪
「差別不大?」天淵之別!
(後面有一個跟惡者的比較但小弟未能及時記低......)

如何令果子成長?靠個人操練,猶如人的肌肉需要鍛鍊
不可能不使用,否則「會被情慾牽引」

只有這九種?
果子及情慾的清單都不是齊全的,要靠其他經文互補 (講員沒有舉其他例子)

Social Sins?
「個人的罪」與「個人在群體中的罪」引致各種不和諧、傷害等等
(這部分小弟不太專心,請見諒)

被忽略的「節制」?
當代未有印刷術,經文都靠口講手抄留傳,文盲比例十分高
保羅書信都是在會堂朗讀的——如何朗讀?一次過講肯定不能全部記住
=> 放在最前最後的都會比較容易記住
最前是「仁愛」:好易明白,因為有很多講「愛」的經文
最後是「節制」:有其他經文提及嗎?上次聽道有聽到「節制」是何時?

不一定是禁制,也可以是控制、節度、自治
不能自我管理,結果就會變成被人管!
沒有節制?以嬰兒作例,很多事不能自控
就算父母一直教導,都不一定保證孩子能夠學懂,因此有不成熟的表現
有些素質例如說話、脾氣等,就算是成年人都不太掌握——成年人都可以不成熟

羅馬帝國當時受希臘文化影響,崇尚四大德行:智慧、公義、勇氣、節制
四大德行都是雄性的,因為有戰爭;相反九種聖靈的果子比較女性化
勇氣與節制好像有抵觸?「去去去 vs 不要去」?
勇氣的對立面是懦弱、膽怯、懼怕?
「好怕!但靠節制控制住恐懼,因此有勇氣!」
=> 節制是其他德行的Enhancer:加強勇氣

反面教材:不懂控制的參孫 (按原文應該讀「心孫」,不過其人生故事確實「心酸」)
(題外話:)當代的水源未必乾淨,酒卻能殺菌,也很便宜 (直至幾十年前的歐洲也是如此)
脾氣失控:太平盛世都去麻煩非利士人,
結果兩族人開戰時,非利士人要求以色列人自行制服參孫
還有不潔、男女關係混亂......
「大能的軟弱者」:有能力的、渾身是勁又聰明,但內裡是無能又不能自控
結果被自己的同胞出賣,也幾乎被神出賣

正面教材:保羅有很多這些教導
「凡較力爭勝的,諸事都有節制」《林前9:25》
「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絕了。 」《林前9:27》
(=> 就好像運動員一樣自律)
(菲比斯自傳:飲食要自律,比賽期間更加如此
「其他小朋友早上起身時我已經游了一二千米,下課後還要繼續游......」)
「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
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叫他們得救」《林前9:23、10:33》

是「節」不是「絕」:就算是必須的東西 (例如飲食),
但為了更大更重要的目標 (例如價值觀),一樣可以控制甚至放棄
「棉花糖實驗」: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3%89%E8%8A%B1%E7%B3%96%E5%AE%9E%E9%AA%8C
願意等待、延遲滿足的人通常有更好生活
延遲滿足?還是好像小孩子一樣想立即得到?

不是要求忍耐數次之後有一次豪華奢侈,但可以捐獻給別人
以互相服侍作操練——先顧及自己的需要?抑或先顧及別人的需要?
平權 vs 充權?(這一點講員也只是略略提及,沒有仔細分析)

----

後感:
起初都是講「罪」,突然轉變話題講「節制、自控」,有點意料之外

最近有太多事情掛心,並未能專心反思
不過最近的教導好像都有間接的回應內心的疑問
話說,在個人靈修時的「等候神」不就是一種自我控制嗎?

2014年6月22日 星期日

千錘百煉(陸) - 多重打擊

本年度詩班第三次出隊往白田,是日特別多意外發生:
1. 三角琴的鉸位壞了
2. 正式敬拜時未能聽到主席的說話
3. 與教會辦公室溝通不足,竟然沒有回應歌歌譜
4. 亦因為過於顧慮回應歌的事,未能專心聽道
5. 事前不知道原來白田已有收奉獻的程序,結果要即席伴奏《將心給我》

不過仍能感恩
1. 敬拜氣氛十分好
2. 詩班無伴奏合唱相當得力
3. 向阿Sir借得iPad一部,在網上尋到回應歌歌譜,因此不需清唱
4. 聽道仍能使我有所反省

只是因為各突發事件引致過度緊張,整個人都感到很乏力

----

最近幾個月詩班指揮及司琴都一直向教會辦公室表達不滿
因為四樓某部鋼琴除了窒礙詩班練習外,其狀態還真是難以令人接受:



但因為鋼琴屬於幼稚園的緣故,教會只能為詩班傳達意見給校方
但校方卻引述他們僱用的調琴師認為鋼琴「沒有問題」
結果指揮話「既然他們認為沒有問題,那麼我們另外用一部電子琴練習吧」

2014年6月21日 星期六

[修訂版] 談基督徒的政治態度

[修訂版] 談基督徒的政治態度
注意:我只討論「對政治的態度」、不會評論政治立場

1. 耶穌基督是不是一位政治家?
部份信徒會認為是,因為主耶穌的出現顛覆了羅馬政權、衝擊了法利賽人的信仰、也改變了這一代信徒的政治觀念。他們也參考「政治人物」的定義:耶穌基督在地上所行的事包括行神蹟、講道講比喻、違反安息日條例及潔淨聖殿等等。既然有思想教育、集會、犯法及佔領行動,因此可以被介定為「積極參與政治」。

我個人認為耶穌不是一位政治家:主耶穌確實是有其政治上的影響,但這些事並不是耶穌基督所著緊的事。主耶穌的降世本來是為了成就全人類的救贖,而這旨意乃出自父神。難道父神的旨意都有「政治任命」?可笑的是當代的猶太人確有如此想法,一直期望他們心目中的那位救主是實質的、政治上的君王,但那「君王」的意思其實是指個人生命層面而不是政治層面。就算耶穌升天之前再次教訓門徒,這一個想法偏差都依然是改變不了。

2. 政教合一?
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國教,「那些年」的信徒能夠脫離受打壓的生活固然是好事,但政教合一之後卻進入十分黑暗的中世紀。基督教因著十字軍東征、贖罪券等事件而全然變質,一直到宗教改革才重現曙光

各位也不要忘記,耶穌基督正正是因為羅馬政府與法利賽人的政教勾結而受死。由此看來,政教合一不一定就是好事。

3. 應否公開講政治?
正反立論之先,有一點必須提出:耶穌基督一出世就因為生命受威脅而避走埃及,傳道時不斷忍受法利賽人的語言陷阱,並且死在政教勾結之下,使徒傳福音時亦受到羅馬帝國的政治打壓。這些事都提醒我們無論講政治與否,我們的一生都必定會受政治影響。

有人認為信徒只應該傳福音不講政治,因為這是新約聖經中耶穌及第一世紀使徒的榜樣;又認為公義的審判只能夠從神而來。也有人認為信徒需要講政治,因為舊約中先知面對社會不公義以及領袖的惡行都是不畏強權、勇於指出這些問題;他們亦借用歷史各國的政治例子支持這立場。

雖然兩種說法都顯得合理又有聖經根據,但是我還是比較認同應該講政治的立場,理由十分簡單:聖經從舊約到新約有不少篇幅涉及政治歷史,若果避諱政治,其信仰觀念就恐怕不夠全面。

後話:
﹝一﹞信徒之間的互相理解與尊重
〔聖經有很多經文我都覺得沒有政治意味,你如此主觀地認為聖經有不少討論政治的篇幅似乎不太正確?〕

我們實在應該學懂一個事實:在一個人眼中屬於政治的東西,在另一個人眼中卻未必如此,反之亦然。這就是持有不同立場、不同輩分的基督徒容易引起衝突的原因。各信徒所受的教育、思考方式、人生經歷都不相同,我們未必明白他們為何要反對佔中,正如他們亦同樣不明白為何我們要反對518遊行;我們不理解為何他們會祈求神攔阻一點粉紅、覺得很不合理,正如他們也不理解為何我們會視某些基督教人物為過街老鼠。隨著媒體不斷的挑起議題,可見信徒之間如何心平氣和的討論立場及論據、不同立場時如果互相守望或服侍,將會是未來持久的挑戰。

﹝二﹞話事權不在自己
我們未必明白香港為何會有如此的政治發展,更不明白神為何容許這些事發生;我們或許會以為自己有權知道得更多,並且可以為主作出更多行動。此時此刻,我們更應該坦然承認「神的意念非同我們的意念;神的道路非同我們的道路」。

2014年6月20日 星期五

中間人與當事人

一個月之前所聽聞的那種衝突又再重演一次
當後來知道問題已不能修補時特別感到痛心

未來的情況看起來相當麻煩
當事人將會置身事外
夥伴尚未知道問題已經惡化
其他局外者只知道表面的事而不知實情
在可見的將來自己還需要為這件事善後

此時此刻開始有點擔心自己會否成為另一個當事人
也不知道當其他人查問此事時我應該如何回答

經一事長一智,今次這件事令我有所成長
只是覺得要為此付上的代價未免過於沉重

2014年6月19日 星期四

積極準備考試

最近正學習不同的風琴曲目
有一些又簡單又好聽的曲目,個人覺得比傳統詩集內的四部和聲還要容易

不過其中一首曲目雖然只屬五級考試程度
但我認為它對於手指指法的技巧要求太高,甚至比各演奏級的鋼琴曲目都要艱深
這一點老師亦同意

之後老師卻說從六級開始學習範疇會有天翻地覆的改變:
會接觸很多文藝復興之前的中世紀音樂元素、很多未曾聽聞過的音樂文化、
各音栓 (organ stops) 應如何使用、如何顧及環境及回音等等
這條學習道路恐怕比我想像的還要崎嶇

2014年6月17日 星期二

講道錄音分享 - 20140524

《如火挑旺》(提後1:3-14)
講員:許國輝牧師 (基督教牧愛會)

按此下載錄音
剛剛聽完,對自己的事奉及信主的態度有很多反思

2014年6月16日 星期一

[引用]《與神相遇》

「你們要讚美耶和華!耶和華的僕人哪,你們要讚美,讚美耶和華的名!
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從今時直到永遠!
從日出之地到日落之處,耶和華的名是應當讚美的!
耶和華超乎萬民之上;他的榮耀高過諸天。
誰像耶和華─我們的神呢?他坐在至高之處,
自己謙卑,觀看天上地下的事。
他從灰塵裡抬舉貧寒人,從糞堆中提拔窮乏人,
使他們與王子同坐,就是與本國的王子同坐。
他使不能生育的婦人安居家中,為多子的樂母。你們要讚美耶和華! 」

詩篇113篇道出了我們讚美神的原因:
神不單是超越的神﹝transcendant God﹞,也是與人同在的神﹝immanent God﹞。


神是超越的神,祂的偉大和權能在祂的創造中讓世人看到,我們雖然無法看到上帝的真面貌,但卻可以透過被造之物體會祂的偉大作為。「我觀看你指頭所造的天,並你所陳設的月亮星宿,便說:人算什麼,你竟顧念他?世人算什麼,你竟眷顧他? 」﹝詩8:3-4﹞詩人不是從一個科研的角度,而是從一個欣賞傑作的角度來發出以上的讚美。


我們居住城市的人,不常欣賞到山川、湖泊、星空,但這不表示我們很難體會神的榮美。正如楊腓力﹝Philip Yancey﹞在《尋神記:與神相遇世情中》說:


「神無處不在,卻是人眼看不見、手觸不及的。我們殫思竭慮尋覓神,祂卻在我們意想不到之處留下蹤跡。在自然奇觀中,祂彰顯榮美。在動盪不安的局面中,祂透過凡人動奇妙的工。在人類最平淡瑣細的起居中,祂也沒有放棄參與其間。」作者幫助我們明白,只要以敏銳的眼光察看世情,神並非我們想像的遙不可及。相反地,在我們週遭的世界,與我們相遇的人群中,我們都可經歷神偉大的作為。


神也是一位與我們同在的神,「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腓2:6-8﹞我們的神是一位俯就卑微、提拔窮人、明白又體恤人軟弱、每時每刻與我們同行的主。耶穌基督在馬太福音第五章講論八福,講的是那些人有福:「虛心、哀慟、飢渴、清心、受逼迫」。楊腓力提醒我們:「八福向我們展示了神如何『優先選擇窮人』,而窮人又如何『優先選擇神』。窮人、飢民、哀傷者、受欺壓者確實是蒙福的,不因他們可憐,而是因為他們擁有一些東西,是那些自足、活得舒適的人所沒有的。八福中有一種富足,揭露了我們貧乏的面目。」﹝第172頁﹞


當人醒覺自己的貧乏,才開始懂得求神憐憫,才懂得去讚美這位滿有慈愛的主。


我們清楚認識自己的軟弱時,才有更好的事奉。看到神的超越而讚美的人,是那些仰望、敬畏、降服、愛慕神的人。看到神的憐憫而讚美的人是那些虛心、謙卑、嘗愛主恩的人。


「我一生要讚美耶和華,我還活的時候要歌頌我的神。」﹝詩146:2﹞


陳康《津津樂道》

2014年6月13日 星期五

信仰 vs 拍拖 (2):聖經中的愛情劇

這一輩的弟兄談拍拖的事,總會認為這一代的女性非常受到愛情劇集的影響 (特別是韓劇)
當問到愛情劇有甚麼不好,他們的答案基本上都是四個字:不切實際
結果令各自的價值觀以及溝通 (弟兄被要求討論劇集內容及角色) 上引起衝突

有一次查經看《路得記》,發現一些很有趣的事:
路得本身是一個外邦人、後來因為來自以色列國的丈夫身故而變成寡婦
自己所住之地遭遇飢荒,結果被奶奶多次勸說她回娘家但結果都主動拒絕
之後因為到了收成季節,在以色列國寄人籬下,自此受到波阿斯的照顧
後來依照律法以及得到當地長老的同意,兩人因此結婚生子
其中一個曾孫後來成為了大衛王

《路得記》本來的訊息是:在無法無天的世代中,神如何介入歷史
使一外邦人也能蒙神祝福、神藉著耶穌的救恩大計也因此可以完成

不過我另外也觀察到一些特別的細節:
1. 充滿患難的世代
2. 女主角本身是屬於弱勢社群,生活困苦
3. 男主角有權有勢 (是否外貌不凡卻不可考)
4. 兩位主角跨越各項障礙而結合,有著近乎童話式的結局

以上幾點不也是一套韓劇的基本元素嗎?
難道這種結識異性的方法也是合乎聖經教導?不會吧?
(個人認為《以斯帖記》也是十分近似,不過再加上宮廷內的權力鬥爭,劇情肯定更精彩)

2014年6月10日 星期二

Hymnology 8

繼續討論「現代詩歌所帶出來的信仰觀念始終有偏差」這個議題
第一部分:歌詞未能深入描述耶穌基督昔日的犧牲 --> Hymnology 7

第二部分:詩歌有太多「我」就跌入自我中心的圈套
A. 過份強調對「我」的「果效」
因為會眾是主救贖、大愛及恩典的對象,所以歌詞總不能排除「我」或「我們」的存在
但歌詞的重點到底是放在神身上還是著眼於我們身上?
各位可以看看《神是愛》、《祂甚至也愛我》、《十架犧牲的愛》、
《恩典之路》這些比較多講「神屬性」的詩歌
再比較《你的最愛》、《耶和華的膀臂環繞我》、
《主愛大能》、《回家》這些比較多講「果效」的詩歌

以上這些詩歌我全都很喜愛,也無可否認這些詩歌很觸動人心
我只是不明白當這信仰不斷要求放下自我時
為何歌詞卻是不斷強調「我得著了甚麼」、「我現在......」、「我要......」?

B. 強調「我想......」的回應詩歌——例子:《讓我高飛》、《為主來夢想》
怎麼是「我想如何回應」,而不是「神想我如何回應」呢?
這回應縱然是個人的,但這並不代表我能夠獨自決定回應的方式
講到底,生命的主人是上帝還是自己?
單單就這一點,跟《順服》(傳統或現代版本皆可)、
《標竿人生》、《差遣我》等強調「主」多過「我」的詩歌比較,真是高下立見

結果受潛移默化的我們也開始從崇拜中過份追求感覺、領受這些自我的東西
(例如「被提醒」、「受詩歌感動」、「要回應」等等)
也就跟作詞者一樣只著眼於自己,就也不會留意到歌詞背後有這種問題
(注意我並沒有說放棄追求感覺及領受,這些東西對個人靈命依然是十分重要的
我只是說不要過份強調這種追求而已)

(第二部分完,第三部分之後再續)

2014年6月8日 星期日

Ever Decreasing Morale

有人為怕負責任而忽視別人的要求
有人為自身利益而答應這要求而不理後果

這世界就是如此運行中

2014年6月3日 星期二

驀然回想(三十一)

坐2007年以前發牌的九巴
總會見到有些座位看似比較乾淨
有些卻因為顏色不太光鮮而好像很骯髒

問父親為何如此,結果他回答道
有些沒有公德心的乘客會在座位上塗鴉
清潔人員為了方便的緣故只會用清潔劑直接抹走塗鴉
結果令座位的顏色愈來愈暗

2014年6月2日 星期一

餘暉

1. 詩班、下午堂
今次詩班的獻詩曲目《神的權能》無論對任何詩班員都是一大考驗
因此阿Sir作出勸勉:坦白承認不足及盡自己所能,之後放手交託就可以了

另外亦感恩下午堂有很多新的嘗試
只是敬拜隊隊員常常說「很難得Gary能夠遷就我們」,感覺有點奇怪

2. 《詩篇》46篇
重新再看一篇,感受到這首詩所描述的是戰爭時的環境
如此看來,我們恐怕是把第10節「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濫用了

3. 端午節登山、對自己的提醒
難得這日天朗氣清,在山頂幾乎可以望到將軍澳
只是遠足的嗜好早已放下,自己的狀態實在不如以前

回想這一天的經歷及對話,證明了所有事都並非必然
關乎自己的事不應該不聞不問、無關的事再花太多的心機都會是枉然

2014年6月1日 星期日

曙光

1. 崇拜前查考聖經
最近經常與組員查看《馬可福音》
看似很簡單的福音書卷
結果每次都把自己的分享「簡單複雜化」

每次都有不同的得著
而這些得著又很巧合地在崇拜或講道中牽涉到
因此所有人都覺得很神奇

2. 《創世紀》22章
所謂的「必有預備」,其實是應許、是看顧
有一比較牽強的說法:
神藉著這考驗使亞伯拉罕稍為感受到神後來把獨生子耶穌釘在十架的感受
以前我覺得兩件事之所以呼應乃在於「代替的羔羊」
現在我才知道也可以是「把自己所愛的獨生子成為祭物」
如此看來,我們根本沒有向神埋怨「我為信仰犧牲了甚麼」的權利

3. 小組時間、對自己的提醒
很難得有組員排除萬難地回來
又碰巧「關基組」被臨時暫停
所以有一次十人開組的難得機會

席間開始見到跟以前不同的畫面
特別是互相分享個人的經歷與難處、組員不斷的提出意見及同情

如何面對關乎自身的渴求
如何打破從不了解而來的偏見
不以自己的需要為優先
有特別的人生經歷、選擇如何的面對

另外又有改善溝通模式的考慮及提議
這本身是我心中的一點意見,原來也有人認同

組員互相令對方成長
正是小組吸引我們回來的其中一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