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9日 星期五

崇尚無用,最終還是為了有用?

「我們仍然要去學習那些無用、無意義的東西,
例如要學懂寫作、學習欣賞藝術、要有學術研究。這些都可以使世界變得更好更美麗。
這些東西總可以被後人加以發展,衍生出更有用之物。」

說是要抗衡追求功利、追求效益的思潮,但背後的理據卻還是講究實用、講究效益?

2018年6月22日 星期五

街坊之間的雜談 Vol. 47

2018.06.06 晚上

(二百六十一)
「我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報名參與那些釋經或神學講座了。那些活動還是頗有益處,
只是我覺得內容太過知識性,不知道如何跟我個人生命連結起來。」

「......所以信徒不需要特別去讀神學,因為平時甚少有機會應用。
難道我們領聖餐時還要刻意去思考那餅和酒有沒有變質嗎?」

----

(二百六十二)
「......對著那些前輩,又聽到他們的意見,
我嘗試努力回應,並且解釋我的想法,奈何他們好像總是不太明白。」

「你嘗試溝通過、明白他們的限制,而又承認及體諒這些限制。
這已經很足夠了,恐怕難以再進一步。」

----

2018.06.16 晚上

(二百六十三)
「不久前我分享了對於某些牧者的不滿,引起不少人的注意。
其實那分享的重點並非為了抱不平,而是在於我自己的想法如何隨年日而轉變:

以前的我必定會是敢作敢為,把事件張揚出去,讓愈多人知道愈好。
這是站在教會會眾角度而有的想法。現在我會同時考慮教會牧者的想法
——只要不牽涉到誠信、法律、錢債等問題,教會牧者還是可以盡力保護那些信徒領袖,
使他們可以繼續在教會牧養群羊、分擔牧者的重擔,避免因為缺乏領袖而產生更多問題。
所以我仍然會把那些不滿的聲音傳開去,但並非為了批鬥任何人,
卻是為了讓眾人引以為鑑,避免因為事情重複發生而傷害更多的人。

只是在其他人眼中,這分享再一次證明我愈來愈偏向『建制』......」

----

(回憶追加篇) 2018.05.09 早上

(二百六十四)
「如果職場牧養的對象是所有在職信徒,
而不只是牧養那些信徒的教會領袖,似乎會更貼地?」

「就算如此,尚且要留意是貼甚麼地。若說是以教會為依歸,就是貼教會的地。
只是教會群體本身又如何?如果教會群體本身已經離地,職場牧養就會是同樣離地。」

----

(回憶追加篇) 2017.02.26 下午

(二百六十五) (參考 Vol. 7 中的第六十段)
「......你絕對不是牧者的負擔,我相信我可分辨到。
有些人只是打開手掌拿取,自己從不給力;
又有些人扮慘,得到牧者關心就滿心歡喜。
他們只是想要得到別人注意,也沒想過自己要好起來。
但你不是如此,你是自己努力,只是在途中碰碰撞撞而已。

我必須說,我只怕自己不懂牧養而辜負了你們,這是我的無能。
但你仍肯信任我,讓我和你同行,是我的光榮。
我只能承諾的是我繼續不放棄,也邀請你和我一起不輕言放棄。」

2018年6月15日 星期五

關於牧者講道,我想說的是......

有來自其他教會宗派的弟兄表示,以往一直覺得聽道是非常沉悶的事。
牧者並不深入解經,只會按著經文教導,
帶出一些諸如「要愛弟兄」、「要對神有信心」的顯淺道理。

及至該弟兄參與教會以外的活動,才得以大開眼界。
除了講解經文、剖析當代處境之外,講道訊息同時可以生活化,
貼近現今日常生活,使信徒有所得著,又得以實踐那些教導。

----

小弟寫以上的字,並不是為了藉此鼓勵弟兄姊妹多去不同教會、
多參加不同活動見識見識 (雖然這也是好事),
而是想藉此討論一下,為何不同牧者在講壇上的宣講可以有如此差異。

該位弟兄所講的那種講道,小弟當然也曾領教過,並且不止一次。
剛巧那些經驗都是來自一些較有歷史、較著重禮儀的傳統教會。
並且講道時間都不長,最多只有二十至三十分鐘。

但按小弟有限的認知 (我再一次強調是極之有限),
這好可能跟教會如何理解「講道」這回事有關。

以前的傳統教會,例如大公教會,當中的崇拜並沒有「講道」這回事,
僅有一至兩節 Bible lesson,讓聖職人員朗讀經文一次。
那些教會到了現在才有「講道」,有可能是受到新教 (宗教改革) 影響。

另一方面,除了講解聖經需要提及一些客觀的歷史和文化知識之外,
牧者所引申的教導和應用當中都必定有個人想法,絕不客觀。
考慮到這一點,就難怪有些牧者頗有保留,只停留在解釋經文的層面。
或者他們想盡量留白,讓弟兄姊妹自行反思;
能否因此轉化自己生命、在日常生活中應用,
是完全靠聖靈帶領,甚至是 (以天主教的角度) 靠弟兄姊妹的修行?

至於講道時間是完全沒有標準可言,短至二十分鐘,長至接近兩小時都有。
小弟認為以小時作單位的講道實在太長,一方面很容易令人分心
(長者容易睡著、小朋友失去耐性、其他人忍不住用電話等等),
另一方面,一次過牽涉到太多資訊的話會變成 Lecture,弟兄姊妹未必能夠全部記住。
至於廿分鐘是否太短,頗視乎牧者的宣講技巧以及內容,不能一概而論。
(坦白而言,弟兄姊妹如果想講道時間愈短愈好的話,根本就是無心參與崇拜。)

2018年6月12日 星期二

從嘆息到祈禱,再轉化成文字

2017年12月,我離開頌光詩班,理由是為了有更多時間處理家事。
但後來聽到不少兄姊及前詩班員的想法,
他們始終認為真正原因在於工作,認為現時的工作使我身心靈過度疲乏。

事實上,這半年時間中,連我自己都感到混亂,
始終不太清楚那推使自己離開詩班的是甚麼。

於是我再一次回想近幾年的事,藉著禱告尋找答案。

----

「離開詩班的原因,是因為工作嗎?」

離開詩班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工作,這我一直都很清楚。
實際上,公司本來要求我每月至少要在兩個週日上班。
如果我答應的話,就不可能繼續服侍詩班 (出席率過低)。
因此我刻意要求更改上班時間,盡量遷就詩班的練習時間。

況且,如果我以工作作為原因的話,就意味著只要我一轉工,
就可以回來詩班繼續服侍。但我並沒有這種想法
——就算我不再上班,甚至立即「退休」,恐怕都不會再回去。

----

「那麼,跟當中的人有關嗎?」(這是比較敏感的題目。)

剛巧我初初離開詩班時,都沒有主動聯絡其他兄姊。(倒是聯絡了一些前詩班員......)

我始終偏向否定這想法。
雖然近幾年來社會變得十分政治化,很容易使群體之間產生不和,溝通愈來愈不容易,
但都沒有使我產生離去的念頭。相反,受到牧者影響下,我反而想竭力留下來。
無論面對著不同年紀、不同價值觀的班員都仍然保持開放的態度,而不主動割蓆。

更何況在詩班服侍多年,當中不少兄姊都是相當可愛的。(哈哈)

----

「不是人的原因,還可以是甚麼?」

最近我重遇一些仍在詩班的兄姊,跟上次見面已經相隔半年以上。
起初還是擔心不能暢所欲言,結果卻完全沒有出現尷尬情況。

因此我就明白,真正原因不在於人,卻在於環境。

在頌光詩班服侍多年,每個星期日我都感受到時間上的制肘和壓力。
敬拜、練歌、祈禱組、穿詩袍......無一不是受人催促、要匆忙完成的。
練歌前的時間 (上午九時),詩班員都是趕急回到教會,早餐也是匆匆吃完。
練歌後緊接著有崇拜,弟兄姊妹怕遲到,結果又匆匆離去。

弟兄姊妹本來都有自己的生活以及信仰群體,
要求他們在這環境下再額外付出時間和精力維繫關係,恐怕也不容易。
曾經有前詩班員表示:「雖然兄姊之間每週都會見面,又一同服侍,
但彼此還是相當陌生,充滿各種不了解。這種情況實不理想。」
我聽罷,也是由衷地贊同。

----

倘若論到環境的話,無可避免地也要包括崇拜場合。

對小弟而言,404事件的打擊太沉重了,每次回想起來仍是痛心。
自從該次經歷之後,我對該種崇拜氛圍非常反感,
也因此愈來愈難投入星期日那特別時段、那場特別多人參與的崇拜。
離開詩班之後,甚至刻意避開在該段時間回到教會。

----

後記:

原來我真正感到抗拒的不是當中的人,卻在於環境和文化。
這其實是非常嚴重的事。我又因此明白為何有些前詩班員後來轉了教會。
相比起來,小弟返回屬於自己年齡層的牧區崇拜,這舉動其實跟轉教會無異。

離開頌光至今已有幾個月時間,我卻完全沒有「為詩班祈禱、為詩班求復興」的念頭。
我關心詩班員以及前詩班員的個人狀況,卻不再著緊該事奉群體的發展光景。

難怪有牧者對我說,弟兄姊妹正慢慢學習尋找在教會邊緣的人。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2018年6月11日 星期一

街坊之間的雜談 Vol. 46

2018.05.28 晚上

(二百五十六)
「幾年前教會其中一個姊妹團契被分拆成兩個小組。
我一直以為只是又一個細胞小組分裂,最近才得知原來當中有人事上的問題。」

「我倒覺得這很容易就推斷到:如果弟兄姊妹人際關係好,又怎會捨得分開?
既然願意分開,就證明當中必定發生了一些事。」

「......你說得對。」

----


2018.06.02 晚上

(二百五十七)
「一味覺得自己不濟、很糟糕的話,這些想法和態度會同時影響行為,
最終變成一種自我實現,結果真的如自己所說,變成一團糟。」

----

(二百五十八)
「基督徒說是要有感動、尋求引證,其實不外乎是徵求身邊人的意見,
又留意最近靈修分享、敬拜和聽道時有沒有相關提醒。
把話說得很屬靈,實際上還是有很多人為因素在其中。」

----

2018.06.06 晚上

(二百五十九)
「侯活士 (Stanley Hauerwas) 多年來一直在東亞各國之間遊走,
為那些經歷過二戰的傷害和仇恨的國家展開和平的工作。

他在各地所舉辦的講座,吸引了無數牧者和學者出席。
但講座完結之後,這些聽眾都發現侯活士所講的內容太深奧了,
要麼就是完全不明白,要麼就是完全理解錯誤。
換句話說,出席講座只淪為『打卡』,他們根本甚麼都學不到。」

----

(二百六十)
「外國很多神學家一直做研究,後來卻不再信了。
那麼,他們只把神學發展當作是學術研究,是他們謀生的專業而已。

真理只有一個。以此發展出來的神學都尚且會有錯誤,不能變成真理的一部分。
不少神學家卻自視過高,把真理『據為己有』,甚至自恃著有真理而看不起他人。

神學發展的目的豈不是為了十字架嗎?
連十字架的奧秘——捨己、謙卑都不明白,還談甚麼神學?」

2018年6月3日 星期日

闖蕩過、浪跡過,係時候重出江湖??

我記性太好,好到一個地步,可以講返以前好多野,以及當中好多細節。

好記得2016年年尾,牧者認為我會慢慢淡出牧區,星期六晚唔會再出現。
而家諗返,係幾準確,2017年中段幾乎無乜點返過。

我keep住問:點解一定要係我自己行入教會,俾其他人見到我?
點解唔係弟兄姊妹行出教會,主動去搵返唔到教會既人?

當時仍然keep住寫blog,但同時減少在Facebook及Instagram分享,一個月可能只有一兩次。
並且無論係咩分享都好,都唔show自己個樣出黎。

一路去到2017年7月,同人去街食飯,先再有人捕捉到我個樣。
佢upload上Facebook時,我要求佢唔好tag我,無特別解釋原因。

緊接著既星期六,我返牧區崇拜,重新出現在眾人面前。
佢地當中有人話:「好耐無見過你返黎啦。隔左幾耐?」
「我見到你有keep住寫文,我知道你仍然存在,但就係見唔到你個人,好似消失左咁。」

當時我無講出口,話我係刻意咁做。
點解?因為我想知道自己同身邊弟兄姊妹關係係點,所以突然製造距離。

「我家陣唔理你!你仲唔即刻走黎搵我?係咪想死?」
我必須承認,呢種諗法好女仔,亦都好任性。
其實咁樣對自己都唔好,傷人又傷自己。所以後尾我無再咁做。

----

以前唔返牧區,至少都仲有星期日個詩班,同埋之後個崇拜。
但到左2017年尾,我決定要退出詩班。
既然無諗住要轉教會,所以好自然地又返左黎牧區。

然後佢地就話:「見到你呢排返得好穩定喎~」
再過多幾個月,佢地話我活躍左好多,又話我係「重出江湖」。

嗯,教會確實係一個江湖。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