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9日 星期五

Vision #25: 社會問題的背後是教育出了問題

不少人表達不滿,原來自己高估了群眾的集體智慧,
其實群眾的水平有高有低才是常態,不可能所有人都在同一水平。

提高群眾整體的知識水平有時會對社會帶來反效果,也令管治變得更困難。
請各位不要誤會,我並非贊同那些極權統治下的愚民政策及限制資訊流通的措施。
我只是嘗試指出這年代知識型社會的其中一個弊端:

在無數社會議題當中,每人都能夠有各自的想法,人人都覺得道理必定在自己的陣營中,
不少排斥異己、分黨分派因此出現;社會本身有太多互相排斥的聲音,
結果變成「無其他人可以代表我」,社會因為無法團結而四分五裂。

我相當懷疑那些打算在社會「深耕細作」的人有沒有好好思考以上這問題。
明明是抱著「致力提高大眾知識水平」的良好動機,為何會演變到如斯境況?

有人說現今社會是「知識型社會」,靠知識才能夠討飯吃,
但這並不代表單靠知識就可以治理地方、解決社會各種問題。
不少人虛有知識、滿腹經綸,所說的卻仍然是非常偏頗,又或者是天馬行空。
他們缺乏遠見、氣量,不了解商業社會如何運作、當中如何充滿黑暗,
也不打算平衡及化解不同勢力之間的利益衝突。
這些人單靠知識就自以為掌握世上天下事、高人一等,
可以解決各種紛爭,並要求所有人都要認同自己的理念、支持自己的方案。
胡亂讓這些人當家作主,是自己累死自己。

這正正反映出教育政策多年以來的一個相當致命的盲點:教育並不只是灌輸知識而已。
現今這「知識型社會」彷彿就在告訴大家「靠知識就可以解決一切問題」,
但實際上就算吸收知識、再高的學歷都不能代表甚麼。
每年的大學迎新營總會有不雅之事、大學畢業生被僱主批評「目中無人」、
不少專業人員違反職業道德等等,其實都跟「知識」無關,
所牽涉的卻是做人的道理——人如何建立自己的修養和內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