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2日 星期一

讀書組組員討論「因信稱義」

(崇拜後、讀書組開始之前,組長與若干組員討論聽道內容,題目是「因信稱義」
小弟並沒有詳細記下當中內容,以下筆記全憑記憶
如果有錯失,麻煩向小弟提出更正:)


「我想知道為何基督教本身需要如此強調『因信稱義』?
為何強調『因信稱義』的同時,又需要大肆抨擊『靠行為稱義』?」

「這應該是跟當代文化、其他民間信仰有關,尤其是當其他宗教也一樣著重儀式......」

「那麼,應該如何詮釋《雅各書》當中的『因行為稱義』?似乎是完全矛盾的教導?」

「留心經文意思:《雅各書》所講的『行為』是基於信心的
是先有『信心』,然後才有『相對應的行為』
正因為『行為』建基於『信心』,換言之作者其實都沒有反對『因信稱義』!」

「既然如此,在講台上教導『因信稱義』時豈不應該一次過解決《雅各書》這問題?
其他信徒只聽到『因信稱義』,之後查閱《雅各書》時豈不感到困惑?」

「這視乎證道本身的側重點、宣講者本身的想法;
如果證道本身是一系列、一直都只查閱某書卷,也就不會刻意講其他經文」

「既然大專生是社會中的頂尖份子,大專信徒也應該有著不俗的理解能力;
我認為按牧區現時的構成比例,理應能夠了解這兩段經文當中的分別
因此,既然會眾有這種學習能力,為何講員不去宣講?」

「我相信除了考慮會眾的理解能力之外,還需要考慮證道的場合是否合適、
時間限制、講員本身的能力以及意願吧?」


(討論大致到此結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