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不幸地,又要再一次更新這系列
正如小弟之前所說,以下內容將會是另一個又大又麻煩的問題
小弟相信以現時處境,信仰群體無可能不再去處理信仰中較沉重、
較難處理,以及較複雜的議題吧?
(小弟之前提及「信仰中的生與死」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其他例子可以是「認清社會中有甚麼是神不喜悅的事」:
私相授受、語言偽術、欺壓弱勢的政策等等;
也可以是「如何在各種意見不合中重新建立合一」
意見不合包括政見、信仰派系之間的教義分歧、崇拜方式、教會方向等等)
話雖如此,信徒 (尤其是平信徒,有時甚至是導師、執事)
所談論的話題卻始終跟教外的人一樣:工作待遇如何、置業問題、最近有甚麼嗜好、
如何享受生活、放假去哪兒玩樂或旅行、子女表現如何......
過於關心自己和身邊人的生活,卻始終缺乏長遠眼光
換句話說,很多人都未準備好去處理這些議題
「當然啦!又大又難的事等牧師出手吧!」
但實際上,牧師常常忙於事工、準備講道、牧養輔導眾多會友﹐還要照顧自己家庭
未必有時間、心力 (甚至能力) 去思考這些題目
也就是說:整個群體中根本沒有人承擔這個責任
這正好解釋了多年來面對社會各種衝突時,教會反應卻始終如一:
部份會友需要情緒輔導,整個群體茫然以對、不知所措
當然會有人反駁:「我們至少有恆切祈禱!」
「在那些題目上,不應該期望整個群體有合一的回應!」
小弟再重申:問題不在「教會沒有合一回應」,卻在於「教會逃避面對問題」
教會整體的反應就似是一個小朋友,遇到問題就只懂得哭、只懂得向 Daddy 扭計
只期望「等神出手」、不願意面對問題、不懂得自己解決問題、不懂得振作起來
難怪陳韋安博士形容:「教會在這些議題上,猶如一齣嚴重拖戲的電視劇」
背後的意思其實就是「教會沒有成長」
「教會始終由人組成,他們都有情緒,又不善於表達,要多體諒他們......」
似乎非常有道理,實則不然;小弟認為必須在此反問:
「有情緒『大哂』嗎?有情緒就可以把其他事情全都放在一旁不去處理?」
「這些議題已經出現了好一段時間 (至少都有幾年),那些在教會居高位、作領袖的,
豈不應該及早察覺、應對、反思、悔改?豈不應該敢於和其他信徒一起同行,
而不是不斷逃避問題,甚至教導群眾『跟教會場合無關、不需要去面對』?」
「可見栽種的,算不得什麼,澆灌的,也算不得什麼;只在那叫他生長的神」?
唯有神叫人成長,但日子過去了,仍未見到成長
於是小弟問:「如此無助的小朋友能否自己振作起來?
倘若不能,還有沒有人能夠去扶起他?」
在此,小弟想起了離開了教會的那一群人
相信這一群人也是一樣有情緒,但小弟更相信他們不會停留於情緒宣洩
只可惜,如果他們是因為不愉快的事離開,好難期望他們會回來關心教會情況如何
換句話說:能夠去扶起小朋友的人恐怕不會太多
如果小朋友只懂得情緒宣洩、不再前進
就會一直停留在原地,並且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
小弟不敢想像教會會否再次陷於這種癱瘓狀態;
教會成功將之克服就是一種考驗,但如果不能克服就會是一場審判。
2016年8月28日 星期日
2016年8月26日 星期五
貧窮有道.給自己的挑戰
早有聽聞基督徒被人批評「離地」、「上岸」、「中產教」
或者是因為他們基於安全感,不想自己再走入以前的困境,也不想其他人如此
卻因此與貧窮劃清界線,沒有再「向下兼容」
較有心的尚且會投入社會服侍,但自己的生活卻始終是物質化
更多的其他人卻是不願接觸,甚至在教會也不願見到
跟身邊的人的話題總是甚麼東西好食、家庭如何、能否置業、有否去旅行
只求在享受生活中體會「恩典」,實際上卻是「生活態度」凌駕了一切
我問自己:「這就是基督徒應有的生活嗎?」於是我給自己一個挑戰
目的非常簡單:體驗貧窮、感受他們的處境、了解他們的失落
為此小弟會盡量把生活簡化,並放棄部分興趣 (尤其跟次文化有關的)
電腦和手機也盡量簡化 (移除浪費時間和金錢的遊戲,停用那些方便自己的功能
(通訊和社交媒體仍舊保留,但會減少使用頻率)
小弟非常清楚:如此挑戰會無可避免地影響到弟兄姊妹的關係
但小弟認為這也是需要受挑戰的地方:重新檢視弟兄姊妹的聯誼方式
因為社會非常強調消費,弟兄姊妹的聯誼無論是聚餐、做運動、電影、一齊玩樂
無一不是需要先付款的,也就是「要先付錢才有聯誼」
小弟曾經認識一些弟兄姊妹「因為不夠錢用,所以不願出來」
但在此問題上小弟從沒有見到有人認真檢討
所以小弟決定要跟那些弟兄姊妹一樣:除非特殊原因非去不可 (例如宣教士回來述職)
否則盡可能推卻那些聯誼活動,在那些時刻迫自己重新思考這議題
小弟深知道如果弟兄姊妹不以為然,仍會繼續過他們的「豐盛人生」
因此才說這是給自己的挑戰,是只適用於自己的挑戰
或者是因為他們基於安全感,不想自己再走入以前的困境,也不想其他人如此
卻因此與貧窮劃清界線,沒有再「向下兼容」
較有心的尚且會投入社會服侍,但自己的生活卻始終是物質化
更多的其他人卻是不願接觸,甚至在教會也不願見到
跟身邊的人的話題總是甚麼東西好食、家庭如何、能否置業、有否去旅行
只求在享受生活中體會「恩典」,實際上卻是「生活態度」凌駕了一切
我問自己:「這就是基督徒應有的生活嗎?」於是我給自己一個挑戰
目的非常簡單:體驗貧窮、感受他們的處境、了解他們的失落
為此小弟會盡量把生活簡化,並放棄部分興趣 (尤其跟次文化有關的)
電腦和手機也盡量簡化 (移除浪費時間和金錢的遊戲,停用那些方便自己的功能
(通訊和社交媒體仍舊保留,但會減少使用頻率)
小弟非常清楚:如此挑戰會無可避免地影響到弟兄姊妹的關係
但小弟認為這也是需要受挑戰的地方:重新檢視弟兄姊妹的聯誼方式
因為社會非常強調消費,弟兄姊妹的聯誼無論是聚餐、做運動、電影、一齊玩樂
無一不是需要先付款的,也就是「要先付錢才有聯誼」
小弟曾經認識一些弟兄姊妹「因為不夠錢用,所以不願出來」
但在此問題上小弟從沒有見到有人認真檢討
所以小弟決定要跟那些弟兄姊妹一樣:除非特殊原因非去不可 (例如宣教士回來述職)
否則盡可能推卻那些聯誼活動,在那些時刻迫自己重新思考這議題
小弟深知道如果弟兄姊妹不以為然,仍會繼續過他們的「豐盛人生」
因此才說這是給自己的挑戰,是只適用於自己的挑戰
2016年8月22日 星期一
讀書組組員討論「因信稱義」
(崇拜後、讀書組開始之前,組長與若干組員討論聽道內容,題目是「因信稱義」
小弟並沒有詳細記下當中內容,以下筆記全憑記憶
如果有錯失,麻煩向小弟提出更正:)
「我想知道為何基督教本身需要如此強調『因信稱義』?
為何強調『因信稱義』的同時,又需要大肆抨擊『靠行為稱義』?」
「這應該是跟當代文化、其他民間信仰有關,尤其是當其他宗教也一樣著重儀式......」
「那麼,應該如何詮釋《雅各書》當中的『因行為稱義』?似乎是完全矛盾的教導?」
「留心經文意思:《雅各書》所講的『行為』是基於信心的
是先有『信心』,然後才有『相對應的行為』
正因為『行為』建基於『信心』,換言之作者其實都沒有反對『因信稱義』!」
「既然如此,在講台上教導『因信稱義』時豈不應該一次過解決《雅各書》這問題?
其他信徒只聽到『因信稱義』,之後查閱《雅各書》時豈不感到困惑?」
「這視乎證道本身的側重點、宣講者本身的想法;
如果證道本身是一系列、一直都只查閱某書卷,也就不會刻意講其他經文」
「既然大專生是社會中的頂尖份子,大專信徒也應該有著不俗的理解能力;
我認為按牧區現時的構成比例,理應能夠了解這兩段經文當中的分別
因此,既然會眾有這種學習能力,為何講員不去宣講?」
「我相信除了考慮會眾的理解能力之外,還需要考慮證道的場合是否合適、
時間限制、講員本身的能力以及意願吧?」
(討論大致到此結束)
小弟並沒有詳細記下當中內容,以下筆記全憑記憶
如果有錯失,麻煩向小弟提出更正:)
「我想知道為何基督教本身需要如此強調『因信稱義』?
為何強調『因信稱義』的同時,又需要大肆抨擊『靠行為稱義』?」
「這應該是跟當代文化、其他民間信仰有關,尤其是當其他宗教也一樣著重儀式......」
「那麼,應該如何詮釋《雅各書》當中的『因行為稱義』?似乎是完全矛盾的教導?」
「留心經文意思:《雅各書》所講的『行為』是基於信心的
是先有『信心』,然後才有『相對應的行為』
正因為『行為』建基於『信心』,換言之作者其實都沒有反對『因信稱義』!」
「既然如此,在講台上教導『因信稱義』時豈不應該一次過解決《雅各書》這問題?
其他信徒只聽到『因信稱義』,之後查閱《雅各書》時豈不感到困惑?」
「這視乎證道本身的側重點、宣講者本身的想法;
如果證道本身是一系列、一直都只查閱某書卷,也就不會刻意講其他經文」
「既然大專生是社會中的頂尖份子,大專信徒也應該有著不俗的理解能力;
我認為按牧區現時的構成比例,理應能夠了解這兩段經文當中的分別
因此,既然會眾有這種學習能力,為何講員不去宣講?」
「我相信除了考慮會眾的理解能力之外,還需要考慮證道的場合是否合適、
時間限制、講員本身的能力以及意願吧?」
(討論大致到此結束)
2016年8月21日 星期日
讀書小組筆記 - 20160820
《信為何物》第六次開組:我盼望身體復活
教會顯示了耶穌,向世人展現了祂的聖容
當教會愈接近理想狀態時,就會愈接近天堂
信「身體復活」;永生不是重新開始 (restart)
原文是「肉體復活」:按照已有的特徵、模樣復活
藉著地上的教會預見將來天上的事 (永生、天堂、地獄等)
----(討論環節)----
Q. 上次討論到「藉著聖禮認出教會」,但聖禮似乎只適用於信徒
似天堂的教會應該是如何?如何向外界彰顯神的榮美?
- 講到「教會」,信仰群體和建築物在此問題上應該是互有關連的
- 敬拜、宏偉的建築物有助聯想到神本身
但要展示出「屬天」可能需要其他行動或禮儀
- 理想的教會群體不在於「群」
教會不單是「聚在一起」,也要有向外表露的行為 (見證?)
Q. 如果教會是歡迎所有人,未受浸的人、甚至未信的人可以一同享用聖餐嗎?
- 要了解清楚未信者想領聖餐的原因
- 未信者可以領聖餐的話,可能不會再追問基督徒領聖餐的原由
- 聖餐應該放在教會愛筵中嗎?
故事分享:有一位離教者重新走入一間天主教會,崇拜當中有聖餐儀式
於是他問牧者可否領聖餐 (註:天主教的聖餐儀式需要會眾走到台前領取餅和杯)
得到回答 "Lord's desk welcomes all" (神的桌歡迎所有人前來)
領聖餐後有感而發,寫了一首詩叫 "Christ in my mouth"
(小弟未能從網上找到以上故事詳細資料,歡迎各位提供)
Q. 衡量各事情時只著重神學、教義,抑或以對方 (用家) 的立場出發?
Q. 架構上有需要劃界線
- 多年沒有返教會的會友應否失去在教會投票的權利?
- 各事奉崗位的條件:樂手、影音、清潔人員、保安可以由未信者擔任嗎?
- (承上題) 如果出錢聘請其他基督徒擔任這些崗位、效果仍然強差人意時,
由未信者擔任這些崗位 (不論有薪或義務) 是否更恰當?
- 應否重新檢視候選執事的年齡限制,以及「至少若干年教會生活」的限制?
Q. 浸禮與會友制度分隔開?
- 浸禮僅僅是一個公開的宣告
- 成為會友才可享有其他權利,同時也象徵自己同意其教會理念、對教會的歸屬感
- 會籍應否終身制?一段時間沒有返教會後應否自動失效?
----(討論環節暫時中止;又回到書本內容)----
因此教會要重新審視自己、悔改,但不至因此拒絕救恩和「因信稱義」
也要記得接受聖靈作為我們將來受審判時的最終辯護
需要有人為教會默觀,「讓上帝做回上帝」,完全放空,倒空自己
Q.「完全放空、倒空自己」使自己有機會受邪靈攻擊?
- 組長補充:默觀是有傳統根據的,尤其在上帝話語的層面上
-「為教會默觀」這服侍與「信徒一同為教會祈禱」的理念頗為相似
接受上帝的愛,因此要懂得寬恕
但如果我們不是受害者的話,不能代人去寬恕
同理,寬恕別人不代表縱容惡行
社會文化看似寬鬆,實際上卻甚少原諒過錯;教會在此應該顯得與社會有所分別
----(小組討論結束)----
組長宣佈:總共六個單元的《信為何物》已全數完成,小組正式解散
下一次開組之前會重新招募組員,歡迎各位加入 (未確定下次開組日期)
教會顯示了耶穌,向世人展現了祂的聖容
當教會愈接近理想狀態時,就會愈接近天堂
信「身體復活」;永生不是重新開始 (restart)
原文是「肉體復活」:按照已有的特徵、模樣復活
藉著地上的教會預見將來天上的事 (永生、天堂、地獄等)
----(討論環節)----
Q. 上次討論到「藉著聖禮認出教會」,但聖禮似乎只適用於信徒
似天堂的教會應該是如何?如何向外界彰顯神的榮美?
- 講到「教會」,信仰群體和建築物在此問題上應該是互有關連的
- 敬拜、宏偉的建築物有助聯想到神本身
但要展示出「屬天」可能需要其他行動或禮儀
- 理想的教會群體不在於「群」
教會不單是「聚在一起」,也要有向外表露的行為 (見證?)
Q. 如果教會是歡迎所有人,未受浸的人、甚至未信的人可以一同享用聖餐嗎?
- 要了解清楚未信者想領聖餐的原因
- 未信者可以領聖餐的話,可能不會再追問基督徒領聖餐的原由
- 聖餐應該放在教會愛筵中嗎?
故事分享:有一位離教者重新走入一間天主教會,崇拜當中有聖餐儀式
於是他問牧者可否領聖餐 (註:天主教的聖餐儀式需要會眾走到台前領取餅和杯)
得到回答 "Lord's desk welcomes all" (神的桌歡迎所有人前來)
領聖餐後有感而發,寫了一首詩叫 "Christ in my mouth"
(小弟未能從網上找到以上故事詳細資料,歡迎各位提供)
Q. 衡量各事情時只著重神學、教義,抑或以對方 (用家) 的立場出發?
Q. 架構上有需要劃界線
- 多年沒有返教會的會友應否失去在教會投票的權利?
- 各事奉崗位的條件:樂手、影音、清潔人員、保安可以由未信者擔任嗎?
- (承上題) 如果出錢聘請其他基督徒擔任這些崗位、效果仍然強差人意時,
由未信者擔任這些崗位 (不論有薪或義務) 是否更恰當?
- 應否重新檢視候選執事的年齡限制,以及「至少若干年教會生活」的限制?
Q. 浸禮與會友制度分隔開?
- 浸禮僅僅是一個公開的宣告
- 成為會友才可享有其他權利,同時也象徵自己同意其教會理念、對教會的歸屬感
- 會籍應否終身制?一段時間沒有返教會後應否自動失效?
----(討論環節暫時中止;又回到書本內容)----
因此教會要重新審視自己、悔改,但不至因此拒絕救恩和「因信稱義」
也要記得接受聖靈作為我們將來受審判時的最終辯護
需要有人為教會默觀,「讓上帝做回上帝」,完全放空,倒空自己
Q.「完全放空、倒空自己」使自己有機會受邪靈攻擊?
- 組長補充:默觀是有傳統根據的,尤其在上帝話語的層面上
-「為教會默觀」這服侍與「信徒一同為教會祈禱」的理念頗為相似
接受上帝的愛,因此要懂得寬恕
但如果我們不是受害者的話,不能代人去寬恕
同理,寬恕別人不代表縱容惡行
社會文化看似寬鬆,實際上卻甚少原諒過錯;教會在此應該顯得與社會有所分別
----(小組討論結束)----
組長宣佈:總共六個單元的《信為何物》已全數完成,小組正式解散
下一次開組之前會重新招募組員,歡迎各位加入 (未確定下次開組日期)
2016年8月19日 星期五
天國子民與福利主義
為何從不同地方所接收到的信仰教導、信徒的分享,都似是過度強調應許和祝福
彷彿信仰就只是關於神的應許、祝福、恩典與供應?
縱然聖經有無數這方面的描述,但這也不代表聖經就只是關乎那些事
如此簡化成「福氣」,會否把信仰大幅貶值?
----
突然想起這年代的社會常常被人批評「福利主義」
使不少人只懂得享受社會帶來的各種福利和保障,不斷爭取各種自由和權利
卻忽略了他們在社會當中也有義務和責任 (交稅、投票、有公德心等等)
是否因為社會普遍缺乏公民意識,使信徒也欠缺了「天國層面的公民意識」
——只懂得追求因「信」而有的各種「福氣」,卻忽略了天國子民應盡的責任?
信仰群體是否正在推崇「基督教福利主義」,自己還不知道?
彷彿信仰就只是關於神的應許、祝福、恩典與供應?
縱然聖經有無數這方面的描述,但這也不代表聖經就只是關乎那些事
如此簡化成「福氣」,會否把信仰大幅貶值?
----
突然想起這年代的社會常常被人批評「福利主義」
使不少人只懂得享受社會帶來的各種福利和保障,不斷爭取各種自由和權利
卻忽略了他們在社會當中也有義務和責任 (交稅、投票、有公德心等等)
是否因為社會普遍缺乏公民意識,使信徒也欠缺了「天國層面的公民意識」
——只懂得追求因「信」而有的各種「福氣」,卻忽略了天國子民應盡的責任?
信仰群體是否正在推崇「基督教福利主義」,自己還不知道?
2016年8月11日 星期四
Scouting & Vision (11)
大概幾個月前跟牧師談到「教會中潛在的分裂」
當時他回答:「情況確實如此,但我們可以把眼光集中於大家都認同的事上、
又或者是一齊作同樣的服侍,如此合一就可以避免分裂的出現。」
小弟聽完這番話後沒有深究,當時是表示認同的,但現在我又開始猶豫
問題在於:大家都認同的事有幾多?可以一齊作甚麼服侍?
換句話說:世代之間的信徒有幾多共識?有幾多信仰特質可以共同持守?
先講以行動表達的合一:服侍的對象可以不一樣 (這個不難處理)
服侍的方式或方向可以不一樣 (只要有討論就不難處理)
除了服侍,崇拜的方式 (牧師說這是引致教會分裂的一大原因)、
牧養的方式 (小組、團契、兩者兼備、師徒制?) 等等都是引致教會意見不一的原因
但小弟認為真正會出現問題的部分卻在於「信仰」本身:
甚麼是「恩典、和平、喜樂、悔改、信、義、天國......」?
(視乎情況,甚或要澄清「有甚麼不是以上那些東西」)
這問題是小弟最近才察覺到的;留意自己的想法以及網路上其他人的分享,
不難發現其實我們都在重新定義信仰、重新建立一套信仰理解
恐怕長年累月,信徒之間的理念會有明顯分別
到時教會可以如何應對?我們有沒有可能在不同的信念上談合一?
----
正因為自己和身邊的人都在重新建立信仰理解,另一問題也浮現出來:
為何同樣是信徒,在同一個信仰群體,所講的信仰卻可以是空洞、片面或膚淺?
在如此「信仰群體」當中,我可以分享的「信仰」還有幾多?
不能在「信仰群體」當中隨意討論「信仰」,豈不荒謬?
當時他回答:「情況確實如此,但我們可以把眼光集中於大家都認同的事上、
又或者是一齊作同樣的服侍,如此合一就可以避免分裂的出現。」
小弟聽完這番話後沒有深究,當時是表示認同的,但現在我又開始猶豫
問題在於:大家都認同的事有幾多?可以一齊作甚麼服侍?
換句話說:世代之間的信徒有幾多共識?有幾多信仰特質可以共同持守?
先講以行動表達的合一:服侍的對象可以不一樣 (這個不難處理)
服侍的方式或方向可以不一樣 (只要有討論就不難處理)
除了服侍,崇拜的方式 (牧師說這是引致教會分裂的一大原因)、
牧養的方式 (小組、團契、兩者兼備、師徒制?) 等等都是引致教會意見不一的原因
但小弟認為真正會出現問題的部分卻在於「信仰」本身:
甚麼是「恩典、和平、喜樂、悔改、信、義、天國......」?
(視乎情況,甚或要澄清「有甚麼不是以上那些東西」)
這問題是小弟最近才察覺到的;留意自己的想法以及網路上其他人的分享,
不難發現其實我們都在重新定義信仰、重新建立一套信仰理解
恐怕長年累月,信徒之間的理念會有明顯分別
到時教會可以如何應對?我們有沒有可能在不同的信念上談合一?
----
正因為自己和身邊的人都在重新建立信仰理解,另一問題也浮現出來:
為何同樣是信徒,在同一個信仰群體,所講的信仰卻可以是空洞、片面或膚淺?
在如此「信仰群體」當中,我可以分享的「信仰」還有幾多?
不能在「信仰群體」當中隨意討論「信仰」,豈不荒謬?
2016年8月7日 星期日
信仰中的生與死:求生得死、求死得生的奧秘
一個月前小弟曾經表示「信仰群體沒有重新認識『生與死』這兩回事」
本文章將會為這言論提供例子:
(太16:21-26)「從此,耶穌才指示門徒,他必須上耶路撒冷去,
受長老、祭司長、文士許多的苦,並且被殺,第三日復活。
彼得就拉著他,勸他說:主啊,萬不可如此!這事必不臨到你身上。
耶穌轉過來,對彼得說:撒但,退我後邊去吧!你是絆我腳的;
因為你不體貼神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
於是耶穌對門徒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
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 (生命:或作靈魂;下同) 的,必喪掉生命;
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得著生命。
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
這句話不但由耶穌基督親自說出,祂自己也親身實踐:
雖然也像人一樣祈求救自己生命,但仍然願意以父神的心意為優先
結果是「死」在十字架上,三日後「重生」(復活)
(雖然耶穌一早就知道自己會復活,但以人的身體經歷這一切仍是極困難的)
說是耶穌基督親自教導,卻不見得這些話會在講台上常常出現
「不就是基督承擔我們的罪,代我們死嗎?
教會怎能常常叫人去死?能夠有人願意起來宣教就已經值得感恩了?」
就算信徒不一定都要殉道,是否也應該問問自己:
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究竟是「為耶穌喪掉生命」(最後得著生命;求死而得生)?
還是「要救自己生命」(最後喪掉生命;求生而得死)?
還記得浸禮那句「與基督同死、同埋葬、同復活」嗎?
(與基督同死同復活、先死而後生的論點在新約聖經中並非罕見......)
難怪牧者領袖一個不留神,就見到所謂「整體屬靈氣氛低下、靈命上死氣沉沉」
難怪信徒忙於「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就會在社會中一樣顯得行尸走肉
其實就是沒有重新認清信仰上的「生與死」,走錯了「求生得死」的方向卻仍不自知
因此小弟才會說信仰群體沒有重新認識「生與死」這兩回事
「不怕!就算人顯得軟弱,神一樣會愛我們、憐憫我們!」
若有人真是如此回應,小弟要特意提醒他們
《太16:25-26》的出現本來是為了解釋對上一句經文 (16:24):
「於是耶穌對門徒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
以小弟的認識,就算不是基督的跟隨者都一樣可以神的愛和憐憫
只是不知道在各位眼中,成為基督的跟隨者較重要?還是得到神的愛和憐憫較重要?
唉,講到信仰上的生與死,小弟真是非常感慨。
本文章將會為這言論提供例子:
(太16:21-26)「從此,耶穌才指示門徒,他必須上耶路撒冷去,
受長老、祭司長、文士許多的苦,並且被殺,第三日復活。
彼得就拉著他,勸他說:主啊,萬不可如此!這事必不臨到你身上。
耶穌轉過來,對彼得說:撒但,退我後邊去吧!你是絆我腳的;
因為你不體貼神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
於是耶穌對門徒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
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 (生命:或作靈魂;下同) 的,必喪掉生命;
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得著生命。
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
這句話不但由耶穌基督親自說出,祂自己也親身實踐:
雖然也像人一樣祈求救自己生命,但仍然願意以父神的心意為優先
結果是「死」在十字架上,三日後「重生」(復活)
(雖然耶穌一早就知道自己會復活,但以人的身體經歷這一切仍是極困難的)
說是耶穌基督親自教導,卻不見得這些話會在講台上常常出現
「不就是基督承擔我們的罪,代我們死嗎?
教會怎能常常叫人去死?能夠有人願意起來宣教就已經值得感恩了?」
就算信徒不一定都要殉道,是否也應該問問自己:
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究竟是「為耶穌喪掉生命」(最後得著生命;求死而得生)?
還是「要救自己生命」(最後喪掉生命;求生而得死)?
還記得浸禮那句「與基督同死、同埋葬、同復活」嗎?
(與基督同死同復活、先死而後生的論點在新約聖經中並非罕見......)
難怪牧者領袖一個不留神,就見到所謂「整體屬靈氣氛低下、靈命上死氣沉沉」
難怪信徒忙於「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就會在社會中一樣顯得行尸走肉
其實就是沒有重新認清信仰上的「生與死」,走錯了「求生得死」的方向卻仍不自知
因此小弟才會說信仰群體沒有重新認識「生與死」這兩回事
「不怕!就算人顯得軟弱,神一樣會愛我們、憐憫我們!」
若有人真是如此回應,小弟要特意提醒他們
《太16:25-26》的出現本來是為了解釋對上一句經文 (16:24):
「於是耶穌對門徒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
以小弟的認識,就算不是基督的跟隨者都一樣可以神的愛和憐憫
只是不知道在各位眼中,成為基督的跟隨者較重要?還是得到神的愛和憐憫較重要?
唉,講到信仰上的生與死,小弟真是非常感慨。
2016年8月5日 星期五
驀然回想(五十七)
當初設立自己的IG時,打算跟朋友一樣分享一下小確幸 (好吃的、好玩的、精彩的經歷)
反正就以圖片作為主要內容,何必再長篇大論?
本來也不打算講信仰,怎料這主意很快就被 Bible verse challenge 推翻了
將來小弟仍堅持分享更多特別的、精彩的圖片或影片
相信將會跟這Blog的內容造成強烈對比,想起就興奮,哈哈
反正就以圖片作為主要內容,何必再長篇大論?
本來也不打算講信仰,怎料這主意很快就被 Bible verse challenge 推翻了
將來小弟仍堅持分享更多特別的、精彩的圖片或影片
相信將會跟這Blog的內容造成強烈對比,想起就興奮,哈哈
2016年8月1日 星期一
Day 7-6:返回酒店休息
地鐵月台上擠滿等候上車的乘客,小弟尚且要等好幾班列車駛過後才有機會上車
福岡市交通局1000系列車駛入大濠公園駅1号月台
(按此觀看短片)
小弟藉此機會拍攝市営地下鉄列車的內部顯示器
(按此觀看短片)
返回博多駅後目送列車離開1号月台才出閘
(按此觀看短片)
之前歡賞煙花時太過盡興,離開公園時還是覺得很肚餓
但又想盡快返回酒店休息,所以不打算光顧任何餐廳
卻在酒店附近的便利店流連,看看有沒有能夠速吃的好東西
結果收穫相當豐富!
之前在長崎嚐到原味的 Gari Gari kun,今次是另外一款 (梨味)
是日參觀完太宰府之後,Tourist City Pass也跟北九州JR Pass一樣可以功成身退
結果小弟在當地時間午夜十二時才捨得睡覺,幸好第八日的行程也是不太辛苦
(Day 7結束;下回開始進入Day 8)
福岡市交通局1000系列車駛入大濠公園駅1号月台
(按此觀看短片)
小弟藉此機會拍攝市営地下鉄列車的內部顯示器
(按此觀看短片)
返回博多駅後目送列車離開1号月台才出閘
(按此觀看短片)
之前歡賞煙花時太過盡興,離開公園時還是覺得很肚餓
但又想盡快返回酒店休息,所以不打算光顧任何餐廳
卻在酒店附近的便利店流連,看看有沒有能夠速吃的好東西
結果收穫相當豐富!
之前在長崎嚐到原味的 Gari Gari kun,今次是另外一款 (梨味)
是日參觀完太宰府之後,Tourist City Pass也跟北九州JR Pass一樣可以功成身退
結果小弟在當地時間午夜十二時才捨得睡覺,幸好第八日的行程也是不太辛苦
(Day 7結束;下回開始進入Day 8)
Day 7-5:第54回西日本大濠花火大会
每逢夏季,日本不同地區都有放煙花的喜慶活動
而西日本大濠花火大会則於每年8月1日舉行
能夠放至少6000發煙花,在市區內而言算得上是相當大規模
小弟比原訂時間遲出發,結果未進入大濠公園就已經見到煙花在夜空中出現
(按此觀看短片)
(按此觀看短片)
(按此觀看短片)
公園內週圍都是大片空地,當地人下班或下課後都前來觀賞
有好些人一早就霸佔了好地方,隨心所欲地拍攝或吃喝,跟賞櫻活動一樣
日本人欣賞煙花的方式跟華人迥異:
華人地區放煙花時比較講究整體意境和熱鬧氣氛
因此煙花與煙花之間幾乎沒有時間停頓,也十分澎湃;
日本人卻會細心欣賞每種煙花綻放時的型態
因此每次都是幾枚幾枚地發射,之後的「休息時間」還相當長 (以分鐘計)
起初小弟對此不太習慣,總覺得節奏太慢,一段時間後才開始慢慢適應
(按此觀看六分鐘短片合輯)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GqBFPJSbeY
公園內有不少臨時小食攤檔;美境當然要有美食相伴
(按此觀看短片)
(按此觀看短片)
(按此觀看短片)
攤檔區比公園其他地方都更熱鬧,所有攤檔前面都有人龍
以前觀看卡通片時總見到主角們穿著浴衣出席這些場合
只是按小弟現場所見,會穿浴衣的大部分都是女性,並且都較年輕
相信她們大都是學生,下課後尚且有空閑時間悉心打扮;
穿浴衣的男性甚少,幾乎都跟穿浴衣的女伴成雙成對;
上班一族只能在下班後趕及前來觀賞煙花,所穿的自然就是上班服
放煙花活動從7:30pm開始,一直到9:30pm才結束
為了避開活動結束時的人潮,小弟打算提早半小時離開公園
只是離開公園的人潮早已形成
去到地鐵站時更是人山人海,需要職員在場管制人流……(下回再續)
而西日本大濠花火大会則於每年8月1日舉行
能夠放至少6000發煙花,在市區內而言算得上是相當大規模
小弟比原訂時間遲出發,結果未進入大濠公園就已經見到煙花在夜空中出現
(按此觀看短片)
(按此觀看短片)
(按此觀看短片)
公園內週圍都是大片空地,當地人下班或下課後都前來觀賞
有好些人一早就霸佔了好地方,隨心所欲地拍攝或吃喝,跟賞櫻活動一樣
日本人欣賞煙花的方式跟華人迥異:
華人地區放煙花時比較講究整體意境和熱鬧氣氛
因此煙花與煙花之間幾乎沒有時間停頓,也十分澎湃;
日本人卻會細心欣賞每種煙花綻放時的型態
因此每次都是幾枚幾枚地發射,之後的「休息時間」還相當長 (以分鐘計)
起初小弟對此不太習慣,總覺得節奏太慢,一段時間後才開始慢慢適應
(按此觀看六分鐘短片合輯)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GqBFPJSbeY
公園內有不少臨時小食攤檔;美境當然要有美食相伴
(按此觀看短片)
(按此觀看短片)
(按此觀看短片)
攤檔區比公園其他地方都更熱鬧,所有攤檔前面都有人龍
以前觀看卡通片時總見到主角們穿著浴衣出席這些場合
只是按小弟現場所見,會穿浴衣的大部分都是女性,並且都較年輕
相信她們大都是學生,下課後尚且有空閑時間悉心打扮;
穿浴衣的男性甚少,幾乎都跟穿浴衣的女伴成雙成對;
上班一族只能在下班後趕及前來觀賞煙花,所穿的自然就是上班服
放煙花活動從7:30pm開始,一直到9:30pm才結束
為了避開活動結束時的人潮,小弟打算提早半小時離開公園
只是離開公園的人潮早已形成
去到地鐵站時更是人山人海,需要職員在場管制人流……(下回再續)
Day 7-4:乘坐電車返回福岡市中心
西鉄太宰府駅旁邊有一蘭拉麵分店
聞說此店的拉麵能夠幫助考生取得好成績,因此有不少學生慕名前來光顧
平日下午時段恐怕沒有前往福岡市中心的直通列車
不過小弟前來太宰府時已經乘坐過觀光列車「旅人」,感到心滿意足
接載小弟返回西鉄二日市駅的是這列普通列車:
在二日市駅所轉乘的列車滿載著乘客,不過小弟尚且還能登上
良久,又回到西鉄福岡(天神)駅
細心的讀者應該會注意到:這日是8月1日,晚上是一年一度的花火大会
由下午時段開始,愈來愈多穿著浴衣的少女在市區出現
既然是一年一度的花火大会,小弟當然不能錯過
(起初計劃行程時就已經盤算好,並且是以這活動為優先考慮)
不過小弟打算先返回酒店休息一下才前往活動場地
而接載小弟返回博多駅的是這列305系直流電車
這款列車由JR九州開發,直通行駛市営地下鉄路段
之前好幾日都因為要趕JR列車而錯過了車站旁的郵便局
今日終於可以在此閒逛一下
在酒店休息一會後,是時候前往大濠公園,迎來是日的壓軸高潮!(下回再續)
聞說此店的拉麵能夠幫助考生取得好成績,因此有不少學生慕名前來光顧
平日下午時段恐怕沒有前往福岡市中心的直通列車
不過小弟前來太宰府時已經乘坐過觀光列車「旅人」,感到心滿意足
接載小弟返回西鉄二日市駅的是這列普通列車:
在二日市駅所轉乘的列車滿載著乘客,不過小弟尚且還能登上
良久,又回到西鉄福岡(天神)駅
細心的讀者應該會注意到:這日是8月1日,晚上是一年一度的花火大会
由下午時段開始,愈來愈多穿著浴衣的少女在市區出現
既然是一年一度的花火大会,小弟當然不能錯過
(起初計劃行程時就已經盤算好,並且是以這活動為優先考慮)
不過小弟打算先返回酒店休息一下才前往活動場地
而接載小弟返回博多駅的是這列305系直流電車
這款列車由JR九州開發,直通行駛市営地下鉄路段
之前好幾日都因為要趕JR列車而錯過了車站旁的郵便局
今日終於可以在此閒逛一下
在酒店休息一會後,是時候前往大濠公園,迎來是日的壓軸高潮!(下回再續)
Day 7-3:太宰府天滿宮
雖然到達天満宮時已經接近下午二時
不過可能因為是星期一的關係,遊客並不太多
延寿王院山門 (遊客只能在門外參觀)
園內景色十分好,是絕佳拍攝地點
太鼓橋
湖內有很多身形豐滿的錦鯉
遊客是可以給錦鯉魚餵飼料,只是飼料都要用錢買 (100JPY一包)
走著走著就到了本殿的大門;原來遊客們都在此處聚集
麒麟像
跟中洲的櫛田神社相比,這邊的人流十分多,殿內外都非常熱鬧
殿內有頌經儀式,為小朋友祈求學業順利
小弟偷錄了一段諗經內容,不知道各位能否聽得明白?
(按此觀看短片)
小弟繼續遊覽殿內各區域
本殿的外圍有「夫婦樟」,一大一小,雙雙對對
菅公歴史館 (逢星期二、三休館;成人入場費200JPY,學生100-150JPY)
走著走著又回到本殿的正門外
既然來到太宰府天滿宮,又怎能錯過附近的九州国立博物館?
只可惜今日是星期一,九州国立博物館是日閉館,小弟在門外稍作停留一下就算了
打算參觀的景點都見識過了
小弟沿著之前走過的步行街回到西鉄太宰府駅。(下回再續)
不過可能因為是星期一的關係,遊客並不太多
延寿王院山門 (遊客只能在門外參觀)
園內景色十分好,是絕佳拍攝地點
太鼓橋
湖內有很多身形豐滿的錦鯉
遊客是可以給錦鯉魚餵飼料,只是飼料都要用錢買 (100JPY一包)
走著走著就到了本殿的大門;原來遊客們都在此處聚集
麒麟像
跟中洲的櫛田神社相比,這邊的人流十分多,殿內外都非常熱鬧
殿內有頌經儀式,為小朋友祈求學業順利
小弟偷錄了一段諗經內容,不知道各位能否聽得明白?
(按此觀看短片)
小弟繼續遊覽殿內各區域
本殿的外圍有「夫婦樟」,一大一小,雙雙對對
菅公歴史館 (逢星期二、三休館;成人入場費200JPY,學生100-150JPY)
走著走著又回到本殿的正門外
既然來到太宰府天滿宮,又怎能錯過附近的九州国立博物館?
只可惜今日是星期一,九州国立博物館是日閉館,小弟在門外稍作停留一下就算了
打算參觀的景點都見識過了
小弟沿著之前走過的步行街回到西鉄太宰府駅。(下回再續)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