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兄姊妹從單身到拍拖的過程中必定會遇到一問題:
「我遇到了一個心儀的對象。神的心意到底是如何?」
有一種說法是:先禱告,等候神的回應
這種心態是好的,但又如何知道那回應真的來自神,還是自己一廂情願?
前輩總是說:要有耐心慢慢等、回應必定要符合聖經教導、
也可以是週遭的情況突然被改變,使自己知道這是「神的開路或攔阻」;
等待的期間不宜跟那異性有單獨約會,但仍可藉聚會等群體活動互相認識
但是又有另外一種說法:這是神的心意,可以放心的去展開追求
說這種話的人會覺得群體、環境等因素都不是自己可隨意控制的
基督教的圈子本身並不大,能夠遇到合適的對象本身就很難得
認為可以展開追求,兩人皆會因這經歷而成長,當中也必有神的心意、祝福、保守云云
以上兩種說法似乎不可能同時實行,看來也有很大差異
但頗有趣的是以上兩種說法也各自有成功和失敗的例子
也就不能夠斬釘截鐵地斷定「這說法是對的,那說法是錯的」
----
跟牧養方向和福音事工不同,拍拖牽涉到情感,是非常主觀的
除了自己要為所作的決定負責任,不能做「屈神氏」之外
還要小心自己所領受的「異象、聲音」不受個人喜好混淆和影響
另一方面,很多教會牧者在這方面都有自己一套道德倫理觀
但很多時都這些只屬於自己的價值觀卻不知何故變成教會規條,甚至硬說是來自聖經
個人覺得教會在這方面的教導仍有大大改善的空間
延伸閱讀:
1.《「不要犯錯」的戀愛觀是不理想的──論教會常見倫理教導的偏頗》
(文中指出教會在這方面的教導過度強調規條、方程式和標準範例
過度強調規條和條件不但太過理想化,也使聽從的人變得消極,不再享受生活和信仰)
2.《戀愛切勿求印證》
(更恰當的標題其實應該是《戀愛切勿單求印證》,個人建議連讀者回應都看一次;
作者指出弟兄姊妹要提防過度主觀的「領受」、也不能推卸責任給神
文中作者故意把謬誤誇大,不少讀者都誤以為作者教壞人
事實上,留言當中思路不清或者鑽牛角尖的讀者也有不少......)
3.《信與不信的戀愛婚姻(舊文重談)》
(當中有一篇研究《林前6-7章》的長篇文章,也是非常值得閱讀)
2015年2月25日 星期三
2015年2月24日 星期二
信仰 vs 性別 (1):不同的思維,不同的顧慮
同一服侍群體中,弟兄通常在意的都是分析、對錯和方法,
姊妹卻多會考慮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情緒和感受
當教會群體發展是正面的時候,分別未必明顯;
但當群體負面發展時,反應不外乎那幾項:不以為然、忍受、改變或離開
而第三項的「改變」通常只在弟兄身上發生,因為身為男性的弟兄「事業心重」
尤其是感覺到自己有能力做到那種改變時,甚至會變成心目中的負擔
(這只能算是心中的願景,還需要從神而來、合乎聖經教導的啟示才算是異象)
這種所謂的「事業心重」其實也跟自身的顧慮有關:
正如以前所提及,除非本身有很強烈的心志或者本身需要牧會,
姊妹所作出的考慮無論長遠與否,重點仍然是自己與身邊的人及群體的關係
但弟兄在意的卻是那件事或整體情況的對錯以及對教會的長遠影響
這種分別也在服侍的性質上顯露出來:
姊妹們在教養兒童、關顧及安慰別人的表現都比較好,
但行政、策劃方面的工作卻多由弟兄擔任
提出那些前瞻性分析和獨到見解的也是弟兄們較多
----
上個月承諾的「轉換話題」終於兌現了
不過「性別」這項目其實是臨時加插的;小弟另外還有想分享的主題
跟「拍拖」一樣,「性別」也不是小弟熟悉的領域,還望各位見諒
姊妹卻多會考慮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情緒和感受
當教會群體發展是正面的時候,分別未必明顯;
但當群體負面發展時,反應不外乎那幾項:不以為然、忍受、改變或離開
而第三項的「改變」通常只在弟兄身上發生,因為身為男性的弟兄「事業心重」
尤其是感覺到自己有能力做到那種改變時,甚至會變成心目中的負擔
(這只能算是心中的願景,還需要從神而來、合乎聖經教導的啟示才算是異象)
這種所謂的「事業心重」其實也跟自身的顧慮有關:
正如以前所提及,除非本身有很強烈的心志或者本身需要牧會,
姊妹所作出的考慮無論長遠與否,重點仍然是自己與身邊的人及群體的關係
但弟兄在意的卻是那件事或整體情況的對錯以及對教會的長遠影響
這種分別也在服侍的性質上顯露出來:
姊妹們在教養兒童、關顧及安慰別人的表現都比較好,
但行政、策劃方面的工作卻多由弟兄擔任
提出那些前瞻性分析和獨到見解的也是弟兄們較多
----
上個月承諾的「轉換話題」終於兌現了
不過「性別」這項目其實是臨時加插的;小弟另外還有想分享的主題
跟「拍拖」一樣,「性別」也不是小弟熟悉的領域,還望各位見諒
2015年2月23日 星期一
講道筆記20150222
《從約拿看事奉》(拿4:1-4)
講員:謝慧兒博士 (建道神學院)
事奉的人多,事奉到想死的人卻似乎很少,聖經中只有以利亞和約拿有此描述
約拿作為先知,所說的話甚少 (全卷《約拿書》只有3:4後半節那一句,原文只有五個字)
以先知的遭遇作對比,約拿卻是十分幸運:
其他先知被人厭棄,沒有好下場;約拿「求求其」的宣講卻顯得很成功
當事奉有一定的成功時,我們有甚麼反應?約拿的反應竟然是發怒並且想死?
約拿發怒的原因:
1. 執著
約拿認為犯罪者要受罰,不容許他們有悔改的機會
但留意1:1、3:1這兩節——面對約拿的固執,神卻容許他有第二次宣講的機會
2. 對人有偏見 (v.4:5);由始至終都敵視尼尼微人
3. 將神放入他自己既定的框框 (Don't Put God in a Box!)
認識神,又以為自己已完全了解神的心意
「對比起來,初信者反而更純品,信主多年的卻容易固執有偏見」
神的回應:一個服侍多年的人不了解神,神仍有耐性、願意教導他
《約拿書》中有名字的角色只有兩位:神、約拿
寫這卷書的目的是為了傳福音?講述神愛外邦人的心意?(若是,又為何會有第四章?)
「求你取我的命吧」英文譯作 "Take my life",可以同時譯作「用我一生」或「攞我命」
(想死很容易,想死而不能死的話就......)
講員:謝慧兒博士 (建道神學院)
事奉的人多,事奉到想死的人卻似乎很少,聖經中只有以利亞和約拿有此描述
約拿作為先知,所說的話甚少 (全卷《約拿書》只有3:4後半節那一句,原文只有五個字)
以先知的遭遇作對比,約拿卻是十分幸運:
其他先知被人厭棄,沒有好下場;約拿「求求其」的宣講卻顯得很成功
當事奉有一定的成功時,我們有甚麼反應?約拿的反應竟然是發怒並且想死?
約拿發怒的原因:
1. 執著
約拿認為犯罪者要受罰,不容許他們有悔改的機會
但留意1:1、3:1這兩節——面對約拿的固執,神卻容許他有第二次宣講的機會
2. 對人有偏見 (v.4:5);由始至終都敵視尼尼微人
3. 將神放入他自己既定的框框 (Don't Put God in a Box!)
認識神,又以為自己已完全了解神的心意
「對比起來,初信者反而更純品,信主多年的卻容易固執有偏見」
神的回應:一個服侍多年的人不了解神,神仍有耐性、願意教導他
《約拿書》中有名字的角色只有兩位:神、約拿
寫這卷書的目的是為了傳福音?講述神愛外邦人的心意?(若是,又為何會有第四章?)
「求你取我的命吧」英文譯作 "Take my life",可以同時譯作「用我一生」或「攞我命」
(想死很容易,想死而不能死的話就......)
2015年2月22日 星期日
講道筆記20150221
《唔使同你拗》(創13:1-18)
講員:魏金泉牧師
相爭——口角繼而動武?
亞伯蘭與羅得的相爭
1. (v.8) 兩次提到「不可相爭」都是命令式句子:「一定唔好拗」
社會追求爭勝,甚至爾虞我詐、勾心鬥角
但因為「我們是骨肉」(原文作弟兄)——不相爭是維持所有親情和關係的底線
(亞伯蘭也沒有在羅得面前強調輩份、恃老賣老)
除非涉及真理,否則辯論乃以維持關係作標準
2. 預防及處理方法
- 掌握客觀事實,認知相爭的環境因素 (v.2, 6, 7),要知道原因並且提出有效方法
- 願意主動、迅速溝通 (v.8a)
- 尋求健康的分界之道 (v.9),限定時間、地點或地方,容許對方有優先選擇權
- 願意忍讓和犧牲——除了真理,可以為愛和關係付出很大代價
(相比之下,羅得卻不懂得禮讓、尊重長輩)
3. 求告主名,不求結果利益得失,但求神的同在同行 (v.4, 18)
4. 相信神應許的眷顧祝福 (v.14-17)
輸得起,因為神是萬有的創造主
結語:贏得關係、神的恩典,才是真正的贏家
講員:魏金泉牧師
相爭——口角繼而動武?
亞伯蘭與羅得的相爭
1. (v.8) 兩次提到「不可相爭」都是命令式句子:「一定唔好拗」
社會追求爭勝,甚至爾虞我詐、勾心鬥角
但因為「我們是骨肉」(原文作弟兄)——不相爭是維持所有親情和關係的底線
(亞伯蘭也沒有在羅得面前強調輩份、恃老賣老)
除非涉及真理,否則辯論乃以維持關係作標準
2. 預防及處理方法
- 掌握客觀事實,認知相爭的環境因素 (v.2, 6, 7),要知道原因並且提出有效方法
- 願意主動、迅速溝通 (v.8a)
- 尋求健康的分界之道 (v.9),限定時間、地點或地方,容許對方有優先選擇權
- 願意忍讓和犧牲——除了真理,可以為愛和關係付出很大代價
(相比之下,羅得卻不懂得禮讓、尊重長輩)
3. 求告主名,不求結果利益得失,但求神的同在同行 (v.4, 18)
4. 相信神應許的眷顧祝福 (v.14-17)
輸得起,因為神是萬有的創造主
結語:贏得關係、神的恩典,才是真正的贏家
2015年2月20日 星期五
驀然回想(四十)
家父因工作需要免費獲贈一對皮鞋,這對皮鞋後來又被轉送給舅公作禮物
年初一當日舅公穿上這對皮鞋出外拜年,怎料第一次穿就破爛不堪
結果需要勞煩母親在年初一尋找鞋店,並且以四百元買一對Skechers送予舅公
年初一當日舅公穿上這對皮鞋出外拜年,怎料第一次穿就破爛不堪
結果需要勞煩母親在年初一尋找鞋店,並且以四百元買一對Skechers送予舅公
2015年2月19日 星期四
2015年2月17日 星期二
從緊張到無奈——摩星嶺之旅
上星期五有一陌生電話號碼來電,原來對方是認識的人:
「Gary,下星期一的下午有空過來學校這邊幫手作伴奏嗎?」
「下星期一的下午......尚且可以,但你那間學校在哪裡?」
「你過來港島後可能要坐的士,因為這所女校在摩星嶺......」
路經摩星嶺的公共交通本身就稀少,主要靠15-20分鐘一班的綠色小巴54、54M線
我前往學校時新巴3A線不設服務;碰巧我能夠選乘30分鐘一班的城巴A10線,真幸運
(的士司機在四號幹線可以開到110km/h,時間緊絀之時以的士出入確實較方便)
要求伴奏的是學校Junior Choir (她們叫做初班) 的指揮,原來該合唱團的樂手都同時放飛機
餘下懂得彈琴的中一、二學生也不敢貿然幫忙,所以才需要「輸入外勞」
不過根據老師的說法,校方對出入校園的男性都比較小心
(事實上,校園內我所看見的都是女性;今次可以算是往港島的西端「取西經」了......)
之所以「緊張」是因為所需要伴奏的歌總共三首,其中一首要sight-read
(對比起來,對著一群十二、三歲的女學生根本不會有壓力可言......)
雖然古語有云:「寧我負人,毋人負我」,但作伴奏卻要反其道而行:
「寧人負我,毋我負人」,否則這「外勞」就反而成了團隊中的包袱,沒有意義可言
只是任何人都沒有預料到,學生們因為補課、參加學界等活動,
有些未背熟歌詞,有些甚至連音準都未達到;我作為一個局外人都覺得好無奈
幸好她們的演出並不是3月的校際比賽而只是音樂表演 (也不代表可以馬虎了事)
表演日期和時間是2月18日的下午,地點在聖約翰座堂
(不要問我為何年三十都有表演;話說起來,今年的2月18日適逢是Ash Wednesday / 大齋首日
聖約翰座堂在這個年三十的早上都要舉行彌撒,下午才開放場地演出......)
後記:
(1) 那三首歌曲分別是:
聖嬰 (高蔡慧君譯) / One Child (by Mary Donnelly)
"The Lord Bless You and Keep You" by John Rutter
"A Clare benediction" by John Rutter
(後面兩首歌是John Rutter著名作品,對詩班本身要求相當高)
(2) 指揮特別提到鄺大主教喜歡聽到別人讀"Spi-lit"而不是"Spirit"
(3) 指揮表示她們在3月的校際比賽對手將會包括港島民生書院
台下的同學都紛紛回應「未聽聞過」;這反應很合理,因為我自己都未聽聞過,哈哈
(4) 當被學生們問到我的存在關係時,她表示我只不過是她的「鄰居」
學生們都報以不太相信的笑聲及表情;廣義上這種「鄰居關係」是成立的,
只是她的鄰居有特別多考獲演奏級聲樂及樂器的高手而已
「Gary,下星期一的下午有空過來學校這邊幫手作伴奏嗎?」
「下星期一的下午......尚且可以,但你那間學校在哪裡?」
「你過來港島後可能要坐的士,因為這所女校在摩星嶺......」
路經摩星嶺的公共交通本身就稀少,主要靠15-20分鐘一班的綠色小巴54、54M線
我前往學校時新巴3A線不設服務;碰巧我能夠選乘30分鐘一班的城巴A10線,真幸運
(的士司機在四號幹線可以開到110km/h,時間緊絀之時以的士出入確實較方便)
要求伴奏的是學校Junior Choir (她們叫做初班) 的指揮,原來該合唱團的樂手都同時放飛機
餘下懂得彈琴的中一、二學生也不敢貿然幫忙,所以才需要「輸入外勞」
不過根據老師的說法,校方對出入校園的男性都比較小心
(事實上,校園內我所看見的都是女性;今次可以算是往港島的西端「取西經」了......)
之所以「緊張」是因為所需要伴奏的歌總共三首,其中一首要sight-read
(對比起來,對著一群十二、三歲的女學生根本不會有壓力可言......)
雖然古語有云:「寧我負人,毋人負我」,但作伴奏卻要反其道而行:
「寧人負我,毋我負人」,否則這「外勞」就反而成了團隊中的包袱,沒有意義可言
只是任何人都沒有預料到,學生們因為補課、參加學界等活動,
有些未背熟歌詞,有些甚至連音準都未達到;我作為一個局外人都覺得好無奈
幸好她們的演出並不是3月的校際比賽而只是音樂表演 (也不代表可以馬虎了事)
表演日期和時間是2月18日的下午,地點在聖約翰座堂
(不要問我為何年三十都有表演;話說起來,今年的2月18日適逢是Ash Wednesday / 大齋首日
聖約翰座堂在這個年三十的早上都要舉行彌撒,下午才開放場地演出......)
後記:
(1) 那三首歌曲分別是:
聖嬰 (高蔡慧君譯) / One Child (by Mary Donnelly)
"The Lord Bless You and Keep You" by John Rutter
"A Clare benediction" by John Rutter
(後面兩首歌是John Rutter著名作品,對詩班本身要求相當高)
(2) 指揮特別提到鄺大主教喜歡聽到別人讀"Spi-lit"而不是"Spirit"
(3) 指揮表示她們在3月的校際比賽對手將會包括港島民生書院
台下的同學都紛紛回應「未聽聞過」;這反應很合理,因為我自己都未聽聞過,哈哈
(4) 當被學生們問到我的存在關係時,她表示我只不過是她的「鄰居」
學生們都報以不太相信的笑聲及表情;廣義上這種「鄰居關係」是成立的,
只是她的鄰居有特別多考獲演奏級聲樂及樂器的高手而已
Labels:
伴奏體驗點滴/趣聞,
聖公會 / Anglican
2015年2月16日 星期一
從提出想法到實際行動?
牧區每逢年頭總會重新整理事奉人員架構,期間傳道人無意中免除了我司事的事奉
但更使我驚奇的是,原來傳道人也留意到我對敬拜詩歌的探索精神和諸多想法
並且因為之前曾經跟牧師面談的緣故,想藉此邀請小弟加入牧區內的敬拜服侍團隊
說來其實有點好笑:雖然小弟一直都在牧區以外的詩班中服侍
但多年來想加入牧區敬拜隊的願望卻仍然存在
只是後來我一次又一次地不能參與牧區的敬拜訓練
雖然說是終於等到了,我仍需要重新思考一下這方向
----
我最先回想的第一件事是為何我會做司事,因為這決定是我自己提出的:
當時剛踏入2010年,加入詩班也只是不久前的事
覺得自己不能只有音樂服侍,在其他方面也應該有所付出
(話說,牧師之間都是這樣想的)
所以跟普遍的大多數一樣想從司事開始,起碼可以接觸更多人
坦白講,小弟在牧區已經可以算是前輩
正如同輩所言,這類沒有技術要求的事奉小弟理應一早放下,讓有心的後輩可以接手
至於「避免只有音樂服侍」這一點,我仍然會時刻記住
(實際上每當講到教會崇拜,音樂元素一直都不是我最先考慮的一環
我反而比較著緊的是敬拜觀念、弟兄姊妹對這方面的認識——都是屬靈及教導層面)
----
我回想的第二件事是為何我會想加入牧區敬拜隊:
幾年前也跟普遍的大多數一樣覺得在台上的服侍很棒
但週日那邊的司琴事奉使我明白那些「感覺良好」其實相當片面,而且背後也有許多辛酸
話雖如此,帶著這些經歷回流牧區總比幾年前毫無經驗之時好得多
----
我想的第三件事是我可以參與甚麼角色:
1. 司琴——雖然牧區從來都不缺司琴,不過我極少跟結他手合作
所以若有此等機會,我仍不介意
2. 伴唱——《Hymnology 14》已經講出了我對這角色的看法
一方面牧區的敬拜隊甚少唱和音,另一方面平時少唱的音域很容易被難倒
所以如果敬拜隊有這方面的需要我也不介意幫忙
3. 領詩——比起前兩項,這應該是傳道人關注的項目,因為勝任者並不多
但這項目我始終仍然抱有顧慮:《Hymnology 15》
不過若講到青年的信仰群體,很多弟兄姊妹都有一定音樂水平
而且牧區在領詩這方面的限制也比較少,其實是非常難得
----
另外還有最後一件很重要的事:「退休前,年紀愈大則時間愈見矜貴」
要避免其他人和事佔用星期六下午至晚上的時段恐怕還不容易
但更使我驚奇的是,原來傳道人也留意到我對敬拜詩歌的探索精神和諸多想法
並且因為之前曾經跟牧師面談的緣故,想藉此邀請小弟加入牧區內的敬拜服侍團隊
說來其實有點好笑:雖然小弟一直都在牧區以外的詩班中服侍
但多年來想加入牧區敬拜隊的願望卻仍然存在
只是後來我一次又一次地不能參與牧區的敬拜訓練
雖然說是終於等到了,我仍需要重新思考一下這方向
----
我最先回想的第一件事是為何我會做司事,因為這決定是我自己提出的:
當時剛踏入2010年,加入詩班也只是不久前的事
覺得自己不能只有音樂服侍,在其他方面也應該有所付出
(話說,牧師之間都是這樣想的)
所以跟普遍的大多數一樣想從司事開始,起碼可以接觸更多人
坦白講,小弟在牧區已經可以算是前輩
正如同輩所言,這類沒有技術要求的事奉小弟理應一早放下,讓有心的後輩可以接手
至於「避免只有音樂服侍」這一點,我仍然會時刻記住
(實際上每當講到教會崇拜,音樂元素一直都不是我最先考慮的一環
我反而比較著緊的是敬拜觀念、弟兄姊妹對這方面的認識——都是屬靈及教導層面)
----
我回想的第二件事是為何我會想加入牧區敬拜隊:
幾年前也跟普遍的大多數一樣覺得在台上的服侍很棒
但週日那邊的司琴事奉使我明白那些「感覺良好」其實相當片面,而且背後也有許多辛酸
話雖如此,帶著這些經歷回流牧區總比幾年前毫無經驗之時好得多
----
我想的第三件事是我可以參與甚麼角色:
1. 司琴——雖然牧區從來都不缺司琴,不過我極少跟結他手合作
所以若有此等機會,我仍不介意
2. 伴唱——《Hymnology 14》已經講出了我對這角色的看法
一方面牧區的敬拜隊甚少唱和音,另一方面平時少唱的音域很容易被難倒
所以如果敬拜隊有這方面的需要我也不介意幫忙
3. 領詩——比起前兩項,這應該是傳道人關注的項目,因為勝任者並不多
但這項目我始終仍然抱有顧慮:《Hymnology 15》
不過若講到青年的信仰群體,很多弟兄姊妹都有一定音樂水平
而且牧區在領詩這方面的限制也比較少,其實是非常難得
----
另外還有最後一件很重要的事:「退休前,年紀愈大則時間愈見矜貴」
要避免其他人和事佔用星期六下午至晚上的時段恐怕還不容易
2015年2月15日 星期日
Hymnology 15
一直以來,若講到領詩,我都會想起選詩的現實限制......
選唱現代詩歌的限制包括:
1. 教會本身對這方面的限制 (禁止唱外語、禁止唱新歌等)
2. 歌詞篇幅太少,可能需要加上補充 (另一首詩歌、禱告等)
選唱傳統詩歌的限制包括:
A. 若果詩歌本身難唱 (太高音或持續有難唱的音距),會阻礙台下的會眾投入敬拜
B. 唱粵語會出現詞不對音的情況
C. 營造出一種過時、不入流的氣氛
D. 四部聖詩可能會令結他手、鼓手等無所適從
E. 伴唱者若缺乏能力和經驗,可能也會被這些歌難倒
另一方面,觀乎各教會現時的敬拜文化
傳統舊歌會因為少被選唱而愈來愈少人認識,甚至失傳
主席有心選唱傳統詩歌,就會看似是故意抗逆這文化,似乎相當冒險
----
講到「新與舊的問題」,陳康牧師有截然不同的見解: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BbRvgKPsSo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VsSyv-Y1fg
以上訪問當中的觀點都頗中肯,小弟獲益良多
選唱現代詩歌的限制包括:
1. 教會本身對這方面的限制 (禁止唱外語、禁止唱新歌等)
2. 歌詞篇幅太少,可能需要加上補充 (另一首詩歌、禱告等)
選唱傳統詩歌的限制包括:
A. 若果詩歌本身難唱 (太高音或持續有難唱的音距),會阻礙台下的會眾投入敬拜
B. 唱粵語會出現詞不對音的情況
C. 營造出一種過時、不入流的氣氛
D. 四部聖詩可能會令結他手、鼓手等無所適從
E. 伴唱者若缺乏能力和經驗,可能也會被這些歌難倒
另一方面,觀乎各教會現時的敬拜文化
傳統舊歌會因為少被選唱而愈來愈少人認識,甚至失傳
主席有心選唱傳統詩歌,就會看似是故意抗逆這文化,似乎相當冒險
----
講到「新與舊的問題」,陳康牧師有截然不同的見解: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BbRvgKPsSo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VsSyv-Y1fg
以上訪問當中的觀點都頗中肯,小弟獲益良多
2015年2月13日 星期五
Knowing about myself
通常別人叫我放鬆的時候,我都會稍稍猶豫一下
因為我不知道當我真的放鬆時會否變得很過份
另外我的生活步調時快時慢
這樣其實不太好,因為節奏急速的後遺症都頗大
真的好想仿傚運動員那種把負面壓力變成正面推動力的精神
但到現時為止,我所學到的似乎只是不斷的麻木......
因為我不知道當我真的放鬆時會否變得很過份
另外我的生活步調時快時慢
這樣其實不太好,因為節奏急速的後遺症都頗大
真的好想仿傚運動員那種把負面壓力變成正面推動力的精神
但到現時為止,我所學到的似乎只是不斷的麻木......
2015年2月9日 星期一
《倉庫番》World.後記
對於這遊戲我有兩點感到好奇:
1. 設計這些關卡的人應該都是高手吧......
以「倉庫番」三字作為題目,不過都不困難
UFO (唯一的提示在於右下角,未至於變態的級別但也不是容易)
----
2. 寫一個懂得自動解決倉庫番題目的電腦程式?
起初覺得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但實際上要把人類那種靈活變通的思維轉變成電腦程式恐怕並不容易
特別是後段那些極難的題目,需要把部分箱子推到黃點上,隔一段時間後又再移走
所以編寫員要令電腦懂得某些動作只是「暫時」的措施
另外製造死局的因素太多,例如把箱子都放在通路的入口,使這些箱子只能有入無出
編寫員也要令電腦懂得避開製造死局的動作 (否則可能會當機?)
有興趣繼續鑽研的朋友可以參考這個:http://sokobano.de/wiki/index.php?title=Solver
要設計出可以解決難題的,需要考慮的項目當然要更博大精深:
http://sokobano.de/wiki/index.php?title=Sokoban_solver_%22scribbles%22_by_Brian_Damgaard_about_the_YASS_solver
(至於我,就繼續當一個業餘的玩家好了......)
1. 設計這些關卡的人應該都是高手吧......
以「倉庫番」三字作為題目,不過都不困難
UFO (唯一的提示在於右下角,未至於變態的級別但也不是容易)
----
2. 寫一個懂得自動解決倉庫番題目的電腦程式?
起初覺得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但實際上要把人類那種靈活變通的思維轉變成電腦程式恐怕並不容易
特別是後段那些極難的題目,需要把部分箱子推到黃點上,隔一段時間後又再移走
所以編寫員要令電腦懂得某些動作只是「暫時」的措施
另外製造死局的因素太多,例如把箱子都放在通路的入口,使這些箱子只能有入無出
編寫員也要令電腦懂得避開製造死局的動作 (否則可能會當機?)
有興趣繼續鑽研的朋友可以參考這個:http://sokobano.de/wiki/index.php?title=Solver
要設計出可以解決難題的,需要考慮的項目當然要更博大精深:
http://sokobano.de/wiki/index.php?title=Sokoban_solver_%22scribbles%22_by_Brian_Damgaard_about_the_YASS_solver
(至於我,就繼續當一個業餘的玩家好了......)
2015年2月7日 星期六
(多圖) 倉庫番World——非一般的難
之前已經約略介紹過,這個版本總共有250關原創關卡,並且每關附設過關密碼
對比之下,後來那些新版本 (例如DS版) 雖然加上了計時和步數紀錄,但關卡都不太難
這版本卻甚麼都沒有——關卡太難,單是破解就已經花掉所有時間和心神
各位可以看看以下關卡的預覽圖:
這一關非常麻煩,只是考慮箱子的暫存位置就已經花了不少時間
要把左上角的箱子推往右邊,順利進出並且還原右邊是這關最難的部分
跟第157關不一樣,必須逆時針走一圈,右下角那堆箱子是最困難的部分
從這一關開始進入變態階段,往後大部分關卡都是非一般的難
若問我哪一關最難又最麻煩,這一關會列入頭五位之內
另一「頭五」關,極容易犯錯並且很難還原
又一「頭五」關,分別在於比第212關更麻煩
作為倒數第二關其實不太困難,但中間和右邊的區域都要向左邊「借位」
如果我是遊戲創作團隊,我會想把這關和第245關對調
最後一關不是最難的一關,卻跟第245關一樣麻煩
各位可以看看高手是如何破解這些關卡
極速破解之前所說的變態關卡都最少要花十分鐘以上
而且還未包括推算次序及犯錯所需要花的時間!
(若果都包括在內,每關豈不是都要一個小時?)
2015年2月5日 星期四
Vision #16:「陳佐洱是港獨之父」一說並非空談
各位一見到標題應該會想起網上那張改圖吧。為何我會說這並不是空談呢?因為陳氏在2012年就已經特別製造新聞批評「港獨」,結果卻要再等多一、兩年這個自我實現預言才因為「雨傘」而終於應驗。
按此推算,當日「港獨」勢力能夠抬頭的唯一原因就是源於當權者的默許,這跟阿爺以往所說的「消滅於萌芽狀態」大相逕庭。同樣思維下,恐怕另一位同姓的教授也是不能盡信。
按此推算,當日「港獨」勢力能夠抬頭的唯一原因就是源於當權者的默許,這跟阿爺以往所說的「消滅於萌芽狀態」大相逕庭。同樣思維下,恐怕另一位同姓的教授也是不能盡信。
2015年2月4日 星期三
Vision #15: 家長式權威的荒謬之處
某些說話從至親的家人、配偶或朋友口中說出來,自己還不會立即相信;
但若果出自學者、專家、高官或名人之口,卻容易被引用,完全不會懷疑。
這種「不要問只要信」的態度真是連基督徒都望塵莫及。
各位可以回想一下那些人的言論,看看有幾多到最後只是權宜之談。
但若果出自學者、專家、高官或名人之口,卻容易被引用,完全不會懷疑。
這種「不要問只要信」的態度真是連基督徒都望塵莫及。
各位可以回想一下那些人的言論,看看有幾多到最後只是權宜之談。
2015年2月2日 星期一
Hymnology 14
我對敬拜隊的伴唱者有很高的要求。在我心目中,領詩者總有不會一齊唱歌,但伴唱者卻仍需要繼續唱下去的時刻。換句話說,事先唱熟那些詩歌是伴唱者的責任。但現實的情況卻多是相反:弟兄姊妹通常都是「想在台上唱歌事奉神」而成為伴唱者,但不一定有這方面的恩賜,所以令敬拜隊感到尷尬的經歷時有聽聞。
我並非主張「以能力決定是否適合事奉」(雖然在很多傳統教會中,領詩者、伴唱者和詩班員都需要接受聲樂訓練);實際上,大多數情況下憑心志、藉感動事奉的人都不應該被勸阻。我只是認為「伴唱者並不是一個容易擔當的角色」,那些有心志想藉歌聲事奉神的弟兄姊妹應該要做好這方面的心理準備。
我並非主張「以能力決定是否適合事奉」(雖然在很多傳統教會中,領詩者、伴唱者和詩班員都需要接受聲樂訓練);實際上,大多數情況下憑心志、藉感動事奉的人都不應該被勸阻。我只是認為「伴唱者並不是一個容易擔當的角色」,那些有心志想藉歌聲事奉神的弟兄姊妹應該要做好這方面的心理準備。
2015年2月1日 星期日
係好既,不過......
下午堂敬拜隊適逢一位姊妹客串相助
根據她的說法,我在教會已經進入「我不認識X但X會認得我」這階段
下午堂後又巧遇另外兩隊敬拜隊一同練習
得到Sally姐姐的稱讚,我特別感到不好意思......
----
離開教會的路上,跟牧師談到牧養的事
他再一次引用「浪子回頭的比喻」(路加福音15章):「小兒子雖然潦倒,但總算受過試煉;
大兒子一直都在父的蔭庇之下,反而就連小兒子這個小小的『考驗』都承受不了......」
(以「兩個兒子在生活上的考驗」借喻「信徒在靈命上的考驗」)
我不禁回答:「聽起來好像又是另外一篇講道......」
根據她的說法,我在教會已經進入「我不認識X但X會認得我」這階段
下午堂後又巧遇另外兩隊敬拜隊一同練習
得到Sally姐姐的稱讚,我特別感到不好意思......
----
離開教會的路上,跟牧師談到牧養的事
他再一次引用「浪子回頭的比喻」(路加福音15章):「小兒子雖然潦倒,但總算受過試煉;
大兒子一直都在父的蔭庇之下,反而就連小兒子這個小小的『考驗』都承受不了......」
(以「兩個兒子在生活上的考驗」借喻「信徒在靈命上的考驗」)
我不禁回答:「聽起來好像又是另外一篇講道......」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