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9日 星期日

講道筆記20140209 - 1

《食欲與做人》(太4:1-4)
講員:趙崇明博士 (香港神學院)

開場白:
西方流傳兩句說話:"You are what you eat" 或 "You are how you eat"
據聞毛澤東嗜辣,所以有火熱澎湃的能量起革命?
只講第一個試探:Eating 與 Being
耶穌能夠勝過試探的秘訣是因為祂是神?但那時候祂也是人!

勝過試探靠順服
耶穌是被聖靈引導
=> 聖靈的同在、主動的主導角色,耶穌只是被動的順服聖靈的帶領和能力
(路4:14) 一頭一尾的呼應:聖靈的同在與充滿,由此開始三年的傳道旅程

就算第二、三個試探有次序出入,第一個卻總是關於飲食
個人認為不是碰巧,因為這反映了贖罪觀的概念:
耶穌靠著「道成肉身」來扭轉亞當夏娃不順服的歷史
神對人的第一道命令:(創2:16-17)
亞當夏娃因為不順服,結果「食出個大頭佛」:原罪
順服是重要的基督教倫理學
不想順服的誘因:自覺成熟?自己的行為自己可以負責?
本身能帶來滋潤的食物現在卻帶來死亡 => (太4:4)

飲食是必須,但飲食殊不簡單
人性的墮陷也跟飲食有關!(<=「搵食啫......」)
耶穌面對這試探其實是創世記的翻版,但祂選擇了繼續禁食

香港是美食天堂;香港人識飲識食、暴飲暴食、講飲講食,甚至講口味講享受
自助餐反映了人性:爭食、獨食、貪便宜、浪費......
我們做或不做某行為,甚至都沒有思考過 (有否節制?是否正確?)
聖餐反映了基督教獨有的文化:捨己、分享 =>「食有時?不食有時?」

時間的議題
四十天禁食其實是有即時進食的需要,撒旦可能也有利用這一點
《街頭魔術師》——需要即時滿足、最好既方便又就手的渴求
消費主義的魔力:不能夠延遲、要立即滿足、又要方便
=> Temptation of Time (時間性的試探):
渴求即時、方便、快捷,結果就愈來愈沒有耐性及等候
禁食——延遲滿足自己及達致節儉的操練

身份認同的問題
人有我有?
魔鬼本身有肯定耶穌是神兒子的身份而刻意作出挑戰
刻意使自己的身份受到質疑,製造「你既然是某某,就如何如何吧」的身份危機

傳道同工、神學教授要有十八般武藝?
社會文化要求人靠外在的行為確定身份
看見那人講道 (作領袖) 的能力,可以對那人作出評價
但那人的靈命、軟弱、忠心、愛心等內在修養卻是肉眼不能看見
=>我們也是這樣看待其他人?

總結:
飲食不單是生理渴求,也是關乎到身份的心理欲望
「不是單靠食物,也不靠人的認同,乃是靠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中間加插一句)
不需否定物質需要,但求更重視神的話、遵行神的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