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9日 星期五

N人行都有我師 (4):源頭


「相信青年工作者、社工和老師們將會愈來愈容易面對一道難題:學生問 “如此生活下去是為了甚麼” 這類生存意義的問題。假如有一日我也遇到這些情況,有甚麼事我應該做?有甚麼事我不應該做?」



「首先要留意一下對方說這些話的原因。有些人只是為了抒發情緒,並不一定要求任何答案。」



「如果對方一直都想不開呢?」



「等到對方抒發完之後,就問對方是否真的要討論剛才的話題。如果對方願意繼續討論,就要誘導對方說出自身的經歷。對話時要小心避免變成說教、講大道理、有問必答這些不平等的溝通模式......這正是我常常講故事的原因:藉著他人或自己的故事,我們才真正進入平等的溝通。大家都站在同等的高度,也就不會有 “我講說話,你就要聽” 的態度。」



「以網球做例子,就是您一直都打出一些對方能夠回傳的球......」



「而不是每次都扣殺對方。雖然起初是對方嘗試從我身上尋求答案,但到最後我一樣能夠從對方的經歷當中得益。我每次與人交談時就有所學習,不論幾多人行都可以有我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