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4日 星期日

街坊之間的雜談 Vol. 49


2018.10.12 下午

(二百七十一)
「我想問一下,你對現時各教會的職場牧養有甚麼見解?」

「......基本上就是市場主導。」

「哈哈,似乎我們在這方面的想法都很接近。恐怕是按著主流教會的要求,
那些基督教機構和學院就必須要在那些範疇投放更多資源吧?
我知道外面不少機構也在推動長者牧養事工,相信也是同樣原因。」

「其實只要我們多逛書樓、留意一下各項『熱門推介』,
就可以大概知道這所謂『市場潮流』是甚麼
——當《標竿人生》都能夠成為暢銷書籍時,
也就反映出現時整個信仰群體有著如何的光景。」

----

(二百七十二)
「我知道有些教會仍然堅持以傳統詩歌敬拜,這種精神頗值得鼓勵。」

「只是新一代的信徒都更喜歡現代詩歌,基本上都是聽著那些歌長大,
因此教會改變崇拜模式恐怕只會是時間問題。」

----

(二百七十三)
「......要進入學校佈道,就需要跟校內的宗教科老師合作。
又因為學生數量太多,單人匹馬不足以應付,
其他教會的牧者也會一同參與,彼此之間互相合作。」

「恐怕這些牧者之間會無可避免地出現競爭吧?」

「競爭總會有,但也有另外一些情況是牧者本身就很自卑,
自覺技不如人,結果為整件事添加麻煩......至於我的想法卻很簡單:
我們並不是各個互相競爭的隊伍,而是屬於同一隊——『神的工人』。」

----

(二百七十四)
「......成功神學有很多變種,我們必須小心提防。
只是有不少信徒始終覺得那些物質生活是靠著自己的努力辛勤賺取得來,
也就覺得擁有這些物質完全是應份的、是合理的。」

「我認為你的說法不夠準確。
享受自己勞碌得來的成果,並因此過著物質生活,這本身並沒有問題。
問題卻在於自己辛勤工作、享受物質的同時,
還有沒有看見、關心這個充斥著貧困者以及各種不公義的社會;
就算我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升,還不代表那些事就跟自己無關。」

----

(二百七十五)
「舊有的信仰教導都是非常個人化,只考慮自己有沒有得罪神,
總是勸人認罪悔改、要信耶穌、死後可以上天堂。這些觀念太狹隘。

我認為應該以『身份和使命』作為思考的起點——
我們不應該覺得天國只是死後的事,今世就只是一直等待。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屬於天國的人,這身份同時帶有使命,
就是我們要在日常生活中努力活出這種屬於天國的價值觀。

按此進路,我們就不再停留於反省自己與神的關係,
而是努力尋找那屬於自己的使命,並且將之實踐。
每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作決定時,
所考慮的就不再只是『有沒有犯罪、有沒有得罪神』,
而是『有沒有彰顯自己作為基督徒的身份、讓人認識天國的價值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