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5日 星期一

街坊之間的雜談 Vol. 38

2018.02.16 中午

(二百一十六)
「Gary,你有沒有想過為何舊約中的以色列人會背棄神?」

「按聖經所言,是他們缺乏信心、不聽命於神所致。」

「這也是大部分基督徒的想法,但其實並不正確。嘗試解釋這件事要花點時間。
先問問你:當代以色列人的日常生活當中,最著緊的會是甚麼?」

「應該是按時收成農作物。」

「無錯,我們同時亦知道他們是為了農作物收成而去拜巴力。
但近東諸神當中,巴力其實是主宰降雨。
相關拜祀儀式麻煩,又要同時拜其妻子亞斯她錄,還不保證一定會降雨。
相反,耶和華只是要求以色列人獻祭,就保證按時下春雨、秋雨。
明明耶和華的指示非常清楚,比其他神的要求還要簡單,
以色列人卻寧願拜別神,都不敬拜耶和華,其實是非常奇怪......
後來我從夏達華研道中心那邊的課堂中學懂這回事:
以色列人並非不願意聽命,只是已經盡了力,之後才再一次放棄。」

----

(二百一十七)
「我覺得面書並不是一個合適的討論平台。眼見不少個案,
雙方通常至少要有七至八次對話,才有機會明白對方真正想表達的意思。」

----

(二百一十八)
「基督徒一直互相流傳對各間神學院的印象,那實在是以訛傳訛。

伯特利神學院當中有好幾位教授懂得輔導技巧,但就連他們都不覺得自己擅於輔導信徒。
所以『輔導是伯特利神學院的專長』這描述是錯誤的。

論歷史和傳統,最悠久的豈不是浸神嗎?能夠有跨國的師資與人才,豈不是很優勝嗎?
坊間另有傳聞『眾多神學院當中,中神是比較著重學術的』。這同樣是一場誤會。」

----

(二百一十九)
「好些基督徒認為敬拜不應該太個人化,任何跟『我』有關的都要完全除掉。
我認為這是矯枉過正:神固然是敬拜的唯一對象,但總需要有人參與其中。
如果只有形而上的描述神而完全沒有『我們』,敬拜就會顯得抽離、好像跟自己無關。」

----

(二百二十)
「我認為牧師某些講道內容過度敏感,基本上就是直接回應某些弟兄姊妹的狀況。
他卻總是拒絕承認,推說是我們多疑、對號入座。」

2 則留言:

  1. >>「我覺得面書並不是一個合適的討論平台。眼見不少個案,
    雙方通常至少要有七至八次對話,才有機會明白對方真正想表達的意思。」


    其實溝通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便面對面說,也未必能夠容易理解對方的想法。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