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聖公會諸聖座堂、基道文字事工 合辦
《保羅給教會的最後提醒 ── 教會危機與事奉傳承》
講員:曾思瀚博士
(當中有部分內容因為不夠時間抄寫而遺失,會以括號表示)
第一部分:
「先講保羅書信;這部分會比較Technical、需要較多思考」
新約神學通常有三種寫作手法:
1. 把所著重的注意重點重寫一次
2. (另外建立新的定義、見解?)
3. 背後的神學觀——文本的背景、處境、文本前的讀者世界
(「今次我嘗試做這三種以外的突破......」)
保羅從不解釋他所寫的句子
=> 讀者到底知多少?Get到幾多?
我們只當那些作資料,卻不視作溝通的橋樑?
以《提後2:8》作例:
「你要記念耶穌基督乃是大衛的後裔,他從死裡復活,正合乎我所傳的福音。」
看似很簡單,但沒有解釋「大衛的後裔」是甚麼
「背景是甚麼?讀者以甚麼角度理解?認識幾多?跟所傳的福音有何關係?」
學者認為當時最早的福音書卷《可》仍未成書
但可認定書中內容已在教會廣泛流傳,「否則當代信徒信乜?」
參考《可2:28》:「所以,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
耶穌引用大衛所曾做的事來 (解釋) 祂所作的事
如何引伸結論?為何會有如此的掛鉤?
安息日是誰設立的?=>「安息日的主」是描述耶穌的神性而不是人性
=> 描寫神所擁有的權柄
另一例子:《可12:35-37》
所引用的是《詩110:1》,但是作者並沒有揭曉答案
——誰是「主」?誰是「我主」?
《詩110:1》:「主」是上帝,「我主」是以色列王大衛;
「我」是以色列民——作者大衛以第三人身份講自己
而《可12:35-37》:「主」是上帝,「我主」是耶穌
「一神宗教叫人去敬拜人?」
=> 耶穌將自己看成與神一樣高 (不同意「大衛的子孫」的身份?)
「神人之間的超自然人物」——天使,在當中有「耶和華的使者」
第一世紀的觀念:以為耶穌是來自那一群體
「仍未解答人為何自己能變成主?就因為是神人之間的那群人!?」
未解答只因未描述到耶穌釘十架的部分!
徒2:34-36——彼得再一次引用《詩110:1》,今次有加上詮釋:
1. 耶穌死而復活——主權
2. 五旬節——聖靈的工作
2A. 表達耶穌的腳蹤
2B. 也令外邦人接觸到聖靈,聖靈的工作也臨到外邦人身上
死而復活,之後升天,預言再來
「猶太人的王」因羅馬律法受死
復活就證明 (耶穌無辜?) 就算是羅馬的權力都不及耶穌基督的權力
「猶太人的王是誰?大衛的子孫!大衛的子孫是誰?安息日的主!」
《羅1:3》=> 保羅期望羅馬教會明白他所說的話
=> 羅馬教會對福音有十分好的認知
「你們覺得內容好複雜?這反映了現代教會對福音認知淺薄!」
縱觀各帝國、政府、權力,服從誰?
只要認識衪是「大衛的子孫」、「死而復活」,就絕對會影響到對權力、政治的看法!
實際上耶穌的主權直接影響了保羅如何看世界——「得勝的主權,但中間會受苦」
=> 受苦不表示不得勝;得勝必先經過受苦
----
(中場休息及收奉獻時間)
----
第二部份:《提摩太後書》
有很多命令式字句 => 著重回應、行動
《提後1:8》——「福音」
甚麼福音?就是第一部份所講!
先針對人的世界觀及心態
「想做甚麼甚麼」不是不好,但背後心態、出發點是如何?
「榮辱社會」——保羅扭曲了對社會的價值觀
「不以福音為恥」=>「為榮」
先以思考、理論出發
《提後1:13-14》——「守」
管家是理應知道他自己要管的是甚麼,確保不變質
無知的熱心?不知道要做甚麼?愈幫愈忙?
「規模」——很多人不知道 / 片面地知道福音的本質 => 回應的方式也受影響
《提後2:1-2》——「傳給下一代」
處境化福音?福音本質本應不變!
神學界趨勢:少人讀神學PHD,少人攻讀聖經研究PHD
好多人上網卻好少在網上寫神學
「神學好 (艱深)?但訓練出來的都是傳道人......屬靈危機每一代都正在發生」
《提後2:8》——「記念」=>「容易忘記」=>「習以為常,好像是忘記了一樣」
《提後2:15-16,22-23》——先後次序
有些事是無傷不雅,有些卻不是,甚至是會「起爭競」的
很好的教導 => 教會是學校
耶穌、保羅作導師;教會是教育群體
《提後3:1》——「你當知道」(知識、週圍環境) => 要理解當時的處境!
「象牙塔的福音」?不能面對社會?
(所以就連保羅這段寫作都有先後次序)
「困在教會,很屬靈」=> 很離地,不能面對社會——「屬靈宅男」?「講方言」?
《提後4:2》=> 寫作時刻是「不得時」
真正愛主,會有正確先後次序
「保羅是很實際,又有負擔又有傳承 (又有知識又有理念又有行動)」
----
Q&A時間
Q1. 如何研讀第二世紀的 (關於聖經文獻的資料)?
A1. 「有第一世紀才有第二世紀、
研究第101年 (某一世紀) 的資料時也不能忽視第97年 (之前那世紀) 的事;不能單獨剝離」
Q2. 《馬可福音》如何流傳?
A2.「口傳」;「今代信徒著重探訪、講道、關顧,
但以前門徒是為耶穌作『見證』——講關於耶穌的事跡或個人經驗
向當地人多次宣講,使他們能夠記下」
Q3. (從埃及) 找到諾斯底主義的文獻,曾博士有何見解?
A3.「可能與其他文獻有同一來源,有很多相似之處,但這不就代表這些文獻有權威性」
「正典確實是有經過篩選的,但是否有經過 Council開會批准?沒有!」
Q4. 耶穌當時可有參與或推動帶有「公民抗命」性質的運動?
A4. 處境根本不一樣!帝制之下「公民抗命」只有死路一條!
「耶穌的顛覆性只限教內,不在政治;
覺得『耶穌做所以我應該照著做』?這邏輯是有問題的!」
----
感想:
第一部分又是講到很複雜
盡量抄錄後再細心回顧才看到曾博士這部分的鋪排脈絡
個人感覺到我們好多時看新約都是偏向靈修層面
卻未必留意到新約當中也有很多「古惑」
——作者對當代以色列人玩文字遊戲或者是引經據典,當代人可以一點就明;
我們看完後卻未必知道作者真正的用意,只知「對自己有何提醒」
(又或者是我們對待新約不如舊約一般,沒有想到看新約也要如此「考古」?)
第二部分雖然是講了很多現實層面的東東,但基本上仍然是圍繞經文引申出來的
若非時間關係,個人期望曾博士能夠講講更多現今的境況
另外有一點我十分認同的是「先從思考、觀念及心態出發」
因為我認為個人靈命必然要經過思考的關卡 (雖然很多人都不認為這是必要)
並且經過這階段後,是能夠對不同事情、意見有全新的見解及回應
話說同行的友人對「屬靈宅男宅女」這一點頗有共鳴
我只能夠提醒自己保持「不離地的生活態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