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7日 星期三

Scouting & Vision (3)

(註:以下文字內容極需讀者思考消化,兼且相當負面,慎讀)

其實我自己十分不想再寫這系列
因為所講的事都容易使人灰心、沒有喜樂
這貌似與我們的信仰有所抵觸

因此,先說感恩的事
最近一次小組很開心很愉快
並且很意想不到地見到組員願意分享
無論是個人的難處、信仰的疑問、對其他組員的回應
不知道是不是日子有功,但貌似是見到組員有所轉變
在我眼中,是一件值得感恩的事

----

以下的內容是上次見解的延伸
有留意我上一次見解的話,心裡面應該會有疑問:
「好像case study的講道是甚麼一回事?」
對我而言,這種講道的模式大致如下:

1. 講員陳述問題
問題不論社會層面、個人層面,總之是外在的問題

2. 以聖經的教導作回應,並且引用聖經的章節加強這回應
引用聖經的章節可以是整卷經書的大綱,或是其中一兩節經文
有時可以再加上一個相關的見證說明如何實踐

如此專題研習的模式令講道內容趨於實際
對於教導信徒 (特別是怕悶的、很容易「魂遊」的一群) 而言是有成效的

既然如此,為何我會有意見?
因為會眾接受這種講道模式就好像是醫生診症一樣
——「以我的專業判斷,有如此如此的問題出現......
不需擔心,有這些作藥方,記得定時服藥就可以......
有副作用?你下次覆診時我再告訴你如何應對......」

因為講道本來就是從上而下 (從講員到會眾) 的教導
所以「自我主義」——思想「講道使我有何得著」是無可避免的
但亦因此令信徒有不健康的想法:
「這條藥方好像對我沒有功效,有沒有其他偏方?」、
「我不覺得我自己有這個病,醫生你是否有錯誤判斷?」;
更有甚者可能會產生消費主義
——「這個醫生有點問題」、「我覺得另外一個醫生更好」

既然耶穌都說「健康的人不需要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
如此看來,存在著這種「醫生斷症」的講道模式是合理的
只是「斷症」還真是有高手低手之分:
醫生會否顧忌病人,不能明言問題所在?
「斷症」是治本之道,還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又或者,醫生只是給予了止痛劑、麻醉劑、與奮劑?

講員若真的在台上宣講神的話,就未必會考慮會眾能夠接受的程度;
我見到的是,講員在台上愈來愈少講「人性的弱點、醜陋、罪性」
負面的事、聽起來不似「好消息」的都有所顧忌,卻不斷強調要有「正能量」
(雖然聖經所提倡的信仰觀還真是十分正面)

另一方面,所講的內容愈來愈沒有深度:
解讀不同的故事經歷,竟然不是仔細探討事情發展的因由
——如果講員所宣講的都只是一般見識,真是可悲
偏偏現實中就是有一類信徒甚至領袖很喜歡強調「正能量」、「自我感覺良好」
不知道是誰教導出來的?

王牧師及Jacky都曾經在講台上明言:「講道不可能顧及所有會眾」
王牧師的態度甚至是「你們避諱負面的事,但因為聖經清楚記下,所以我仍然要講」
並且可以在講台上以嚴厲的措詞進行講道
我們這些不配的人認為他們的講道「十分精彩」,是有很充分的原因
KLLC的教牧同工仍然有這種難得的屬靈眼光,絕對值得感恩

----

我見識到Jacky在週六與週日的講道有所不同
一直都認為他是遷就成年的會眾,所以「要有中庸之道」
原來我有所忽略:Jacky在青崇的講道貌似是少了顧忌
但若果他的講道稍有立場,實際上就是「變相地遷就了我們這群青年人」

(負面模式開始)

現時牧區有一個很大障礙,就是牧區內的屬靈眼光都頗為狹窄:
1. 信仰的社會層面
1A 有面向社會的眼光,有對社會的服侍——
「派飯、基層服侍、愛心分享、為他們祈禱」確實是美好的服侍,
但可曾知道香港教會自二次大戰之後就一直做這些服侍,並且沒有創新?

1B 普遍把信仰及「社會秩序、政治、人權等」分割;
其他國家的教會如何看待這些問題,如何在這方面服侍?不知道。
本地基督教領袖們對這些話題有甚麼見解?不清楚。

2. 信仰的個人層面
2A (小道消息) 有份在牧區服侍的一群都未必有穩定的小組或團契生活

2B 極注重感覺,極強調信仰的主觀部分
通常都以感覺去感受神的同在和作為,很少客觀地從其他人和事經歷信仰

2C 因此,崇拜多依靠音樂元素及氛圍推動,並且十分煽情 (是否陳腔濫調卻是見仁見智)
因著現代詩歌的缺陷,敬拜內容極需要由領詩者補足,但很多時主席都只是根據歌詞敬拜
原本的敬拜概念應該是「詩歌只是一種幫助我們敬拜的工具」,
但我開始懷疑現在是「詩歌定義了我們的信仰」

3. 教導方面
3A 自從Fox離去後,牧區的「核心價值」好像都一直沒有重新被建立
雖然曾經有過崇高的理念「信與不信的人都喜歡回來」,
卻又在後來的講道中提到「覺得不適合可以不留在這裡」,
換來的是人數的逐步下跌

3B 主張領詩者「不要在敬拜中加插強烈的信息,好讓講道更易被吸收」、
「盡量不要唱傳統詩歌:太難唱、字不對音,窒礙敬拜」
因此可以從敬拜中見到的信仰內容愈來愈少,詩歌也是愈來愈新穎
屬靈偉人創作的、年代久遠的詩歌?「恐怕台下的會眾反感啊」

3C 因為青少年牧區獨立運作的關係,普遍較少對成人、長者牧區的關心
其他諸如教會歷史、歷代前輩在教會的信仰經歷等等就更加不用說了

----

以上的事很可悲?在我而言以下幾點更是可悲:

1. 上面提到的問題,是包括那些已經出來服侍、在教會比較活躍的那一群
難怪身邊的組員都對「教養」有很強烈的感動

2. 根據前輩的行情,以上的種種問題亦開始在其他牧區、其他服侍群體中出現;
整體而言,教牧同工的視野、信仰觀未能在我們起來服侍的這一群中得到傳承
教牧同工有心推動屬靈氣氛,也未能得到我們適切的輔助
(雖然我對牧者帶領牧區的主張 (包括樓上3B那一點) 仍然是頗為反感);
換言之,問題的關鍵不是教牧同工那一群 (或那一輩份) 不願意「下放權力」,
卻在於「走出來服侍的那一群、那些輩份」——在於我們的視野不足、靈命有待進深

3. 跟我一樣可以見到這幅圖畫的人寥寥可數,並且大多是弟兄;
組長等需要輔導、需要顧及人際關係的角色多由姊妹擔任,
但教導、策動這些需要思考、瞻前顧後的牧養、領導角色卻多由弟兄出任;
曾經聽組員說這是「我們這一個世代的召命」,我會再加上「特別對弟兄而言」七字
(你何曾聽到有人擔心教會的未來?何曾聽到這種「結構性問題」的論調?)

4. 正常而言,「代溝」一詞都是由前輩們提出,見到代溝的都應該是先輩
但如果「屬靈代溝」這問題是從我們這些後輩口中說出來的話,
請問那些教會生活已有幾十年、自小在教會長大的前輩們到底發生了甚麼事?

----

(負面模式完結)

我帶著以上的負擔去聽王牧師講道
講到《關懷香港牧函》及「六個參與向度」
很認同那些觀點,但亦慨嘆實踐方面教會仍是有心無力

之後再講《詩篇29篇》
「只在乎聽道聽到甚麼?敬拜投入與否?」、
「平安就只是行路不仆跌?疾病得醫治?」
以上這些都是由衷之言,卻又是充滿深度、可以改變屬靈思維的教導

最後的總結是「神不只是空間上作王,也在時間上作王」、
「不應該以一時一刻、平面的角度觀看」(其實就是現今信徒不懂瞻前顧後的通病)
於是我重新思考,又再想起魏牧師的見證:
昔日就算是禮堂重建、聚會人數下跌,
都依然有信心神會在教會當中坐著為王,為教會帶來復興

或者,我都應該嘗試認信:
就算我們這一代有「屬靈代溝」、神都會繼續在教會當中坐著為王,為教會帶來復興
(我算是身教了如何客觀地從先輩身上經歷信仰,哈哈)

2014年8月21日 星期四

Think outside the box

剛剛這一次聯合詩班練習因為Tenor不夠人數
小弟主動提出臨時「幫聲」

由於在場有第一次參與詩班服侍的弟兄姊妹不明所以,因此指揮借題發揮:
「為何有些弟兄姊妹隨時可以在不同聲部不同位置服侍?
因為他們有受過樂器訓練,熟悉五線譜,很容易就達到音準
所以我對那些樂手要求特別高,因為對他們而言那些期望是合理的......
我之所以今日成為指揮,也是當年從樂手做起......
所以樂手們緊記:神有在你地身上投放五千兩,你們是要付出更多......」

以上的說話,我之前都已經從其他前輩口中領教過
這亦是我願意在技巧要求高、又缺少人才承接的位置上事奉的原因

另一方面,「鋼琴->風琴」、「樂手->指揮」這類取向好像比較少在牧區見到;
我見到的都是「鍵盤、結他、bass、鼓」之間的互相補足
曾經問前輩「教會有人會吹小號等銅管樂嗎?」,結果他也不太肯定
難道我們這個群體的敬拜只容得下某些樂器,以及使用那些樂器的敬拜模式?

小弟還是認為:之前已經存在而又值得保留的,
我們這一代好應該繼續把它們傳承,甚至重新發揚光大
真希望牧區中有更多持有相同理念的同行者

2014年8月19日 星期二

八月十五的迷思

請問幾時是中秋節?
若是農曆八月十五,為何那些月餅廣告會令我以為是西曆八月十五?

年年都講「人月兩團圓」、過時過節記得要跟家人團聚是毫無新意?
就算與家人吵架、關係有裂痕都不重要,最緊要的還是記得要買月餅?

月餅的價位相當接近出外食甜品的價錢,但成本與利益是如何?
我開始思考「Homemade月餅」的可能性......

2014年8月17日 星期日

千錘百煉(柒) - 一鼓作氣

教會兩個詩班不久前去了兩日一夜的音樂訓練營
在這訓練營中可以重新掌握唱歌所需的正確呼吸和發聲技巧、坐姿等各細節
小弟在營中亦第一次可以用真聲唱High G
只是每次開聲都要30甚至45分鐘以上,恐怕不是任何日子都能做到

導師本身是大學讀聲樂的,年齡只是稍稍比我年長一點
可能因為見到我們的音樂水平有頗大差別,導師所教的其實還不算是進階程度
倒是教合唱時的要求相當高,對不認識五線譜的弟兄姊妹應該是相當吃力

另外有一個類似大師班的獨唱環節
有不同的弟兄姊妹出來獨唱,再讓導師及各營友評論
不過導師所看重的似乎是偏向咬字、感情表達及台上儀態
(這些都是大學讀聲樂時會注意的事項,畢竟台上唱歌是表演藝術之一)
反而之前所提及的呼吸、發聲等技巧卻較少提及
最後導師認為營友大多都選唱現代詩歌,反映了我們缺乏對基督教音樂歷史的認識
建議我們不應該只停留在這種認知程度,要在這方面增廣見聞

2014年8月15日 星期五

驀然回想(三十三)

又發怪夢
夢見自己為了一個群體的聚會
使自己未能參與另一個群體的服侍

明明現實中的我是不會犯這種錯誤的

2014年8月11日 星期一

樂手所見略同

下午堂唱《恩典夠用》,覺得歌曲的氣氛有點哀傷
鼓手亦同意,但補了一句「竟然會有人想法相近」

----

跟另一前輩討論伴奏的問題:
「我們作伴奏的司琴都好清楚:一定是我們遷就領唱者
如此一來就算台上出錯,台下都不太容易察覺得到
但教會內的情況好像是相反:領唱者通常都是問我們意見、遷就我們」

前輩回答:「可能是因為領唱者的音樂水平普遍都沒有司琴的高吧
看來我們需要向領唱者作出這方面的提醒」

2014年8月10日 星期日

撰文投稿

上年以詩班員的身份出席了幾次安息禮拜
當中有所領受,以此撰文並投稿《家箋》

大約在二月前後寫好文章,當時101期已截稿
正當以為會在102期刊登時,其中一個編委對我說:
「收到一篇派飯服侍感想,因為最近都是關注社區服侍所以想先刊登」
結果就延遲到8月的103期才刊登

話說,編委修訂文章時發生了一段小插曲:
小弟在文章中寫道「在好幾個安息禮拜中服侍」
結果被修訂為「在好幾個安息禮拜中參與司琴的服侍」
但實際上小弟從不曾在安息禮拜中擔任司琴
(僅有的一次都是臨時的,這點可從各安息禮拜的刊物中確認)
由此可知,編委對小弟作為司琴的角色有太深印象,哈哈

2014年8月7日 星期四

Scouting & Vision (2)

因為之前已經有一個系列叫"Vision"
為作區分,這個新系列會以"S & V"作標籤

----

很多客籍講員都以為青少年崇拜中大多是學生
結果來到後才發現這裡的年齡層比自己想像中的闊
又未知道是否因為會眾多是學生的緣故
講道的內容都比較實際,又多從上至下的教導,跟週日的有點不同
有時連自己都難免覺得
「講道似乎都是對著學生說的,莫非我已經脫離了這群體的年齡層了?」
難怪年紀比自己大的弟兄姊妹愈來愈少在這裡出現

----

今屆培靈會由陳恩明牧師講腓立比書,因為他的言詞很尖銳很不容氣
小弟隱約能夠從中聽到他對這一代的信仰主張有意見
當然,坐在台下的信徒未必都能夠有共鳴
恐怕只會記得「神今天提醒了我要如何如何」

曾經聽牧者講過「一篇好的講道,可以使人牢記幾十年,足以扭轉靈命」
我倒慨嘆各領袖的教導到了信徒的耳中總要打個折扣

----

聽罷士師記系列,發現自己愈來愈喜歡聽王牧師講道
他的講道無論對當中人物角色或是事情發展都有很深刻仔細的見解
雖然這一特點比較少在其他牧者當中見識到
但能夠有這樣的人服侍教會,真是非常感恩

最近一段日子竟然跟身邊的弟兄們討論這教會的未來
(暫時都只有弟兄們......期望稍後也能夠跟姊妹們討論)
討論當中我曾經提及教會沒有主日學的影響:
1 若果期望對信仰認識或了解更多,就必須另外付出平日的時間
2 少有聽到牧者公開講「奉獻的意義、敬拜的意義、合一的意義」等等
又討論這一代牧者的主張:
3 嘗試走「樓上教會」的路線
4 有點像case study的講道

結果就得出「這教會會大變」的結論:教導方式會變、發展方向會變......
之後身邊有弟兄隨即問「可以不變嗎?」,使我無言以對

2014年8月4日 星期一

不明不白的榮耀

去了今年的SOP
走演唱會路線的「敬拜更新」本是小弟意料之內
敬拜方式完全靠感覺及音樂推動也是我意料之內
有不能投入敬拜的部份......這也是意料之內

真正唱詩敬拜的時間好像是少了
取而代之的是多了產品推廣時間,有前輩認為對音樂事工而言「這是大勢所趨」
(話說,「敬拜產品」這一詞語還真使人嘖嘖稱奇)

澎湃的氛圍及非常多的音樂元素算是可以令我開開眼界
只是今年的主題是「這裡有榮耀」,小弟原本期望敬拜焦點多放在神、
並且敬拜中有更多描述神屬性的部分,因為那是「榮耀」的根據
但是結果頗為意料之外——神的屬性只能從歌詞唱出,非常依賴參與者「自己聯想」
之後的焦點卻多在自己身上:
「我是有福的」、「我是新造的人」、「我要實踐使命」......

在我看來,整場敬拜都好像是只為信徒而設
這樣對未信者或對信仰認識不足的人似乎是不太好
另一方面,中後段祈禱時聽到台上傳來一句
「我們不要悲傷的敬拜,我們不要苦難的敬拜......」
難道神的榮耀不能從悲傷及苦難中來的嗎?是我孤陋寡聞了嗎?
讓這些問題影響了自己不能投入敬拜,說來都不知應否慚愧

2014年8月1日 星期五

路試

6月20日上午10時@天光道
當日比考試時間早了一小時到達,完全不感到緊張
根據師傅所言,其中一個先考的考生一開車就速度太快,恐怕會不及格 -_-

原本擔心泊位掉頭會出錯,結果卻是合格
相反原本有充足把握的路試反而需要重考

8月1日上午9時@油塘
只是用了十堂的時間來熟習路線,卻已經覺得這區的路線比較難
碼頭工業區的路線貌似最容易,但已經被前面的考生搶先一步
結果是逆時針行高超道及鯉魚門道的路線
並且因為路面暢順的關係,考試時間短到連自己也不敢相信

雖然考完那一刻覺得很灰心,但結果卻是補考合格,總算是end of story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