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4日 星期六

518遊行所引伸的教會問題

我最掛心的從來都不是遊行與否的對與錯,而是背後對教會帶來的隱憂。

----

1. 互相的不了解與不接納

已成年的信徒正正是覺得基督教十分需要在這些議題上發聲,又眼見教會在這些議題上只能不斷讓步,難得有如此大好機會可以「作見證」當然大力支持。我們這一輩信徒忘記了以他們的角度出發,所以在他們眼中我們的不滿就好像是八、九十後的「反叛分子」。

至於反對遊行的信徒,他們大多都是針對主辦單位本身排斥同性戀者的主張、認為教會選擇性地只向社會回應部分議題等問題,而跟另一派人對著幹。可惜的是,總有些支持遊行的人不明白這些信徒為何反對,甚至以為他們帶著反對聖經的立場。

在我身邊的信徒,參與遊行的及反對的都有不少,而我尊重他們每一個人自己的意願:不強迫反對者參與遊行,也不強迫打算去遊行的人打消念頭;正如我之前已經分享過,就算立場有異亦可互相尊重,互相攻擊的行為實在使人痛心。

----

2. 給予未信者的印象

當有不少香港人能夠覺得「無論立場對與錯,總之粗言穢語就不正確」時,覺得「你反對518遊行,就等同於你贊成同性戀」、「你反對遊行,就等於你覺得這議題不重要」的信徒當然也會存在。碰巧這些人為數不少,也就難怪在不信的人眼中「基督徒」總與「唔用腦」扯上關係。

另一方面,互相的攻擊 (特別是持反對立場的信徒拿出證據攻擊主辦單位,以及教會如何號召會眾參與遊行) 使人感覺到原來教會一直對外避談政治,暗中卻玩弄各種政治把戲。外人看在眼裡,感覺會是如何?

當有專業人士能夠提出「後基督徒」、對主流教會反感的概念時,我十分期望他們不會只以學術及文化角度剖析;當思考「教會流失下一代」這問題時,不應只歸咎於外間的所謂「引誘、試探」,也應該想想我們可有在下一代的眼中作好自己的本份。


----

後記:

不久前我引用了一篇明光社的調查報告,第一個原因是針對外界對這機構的印象,提醒各位不要見到「明光社」三個字就以為當中內容一定會充滿歪理——實際上這篇文章前半部分能夠讓讀者稍稍明白教會昔日的發展方向如何引致今日的處境;第二個原因是因為這篇報告已經是2011年的產物,但到了今日回看依然有著強烈的共鳴。這其實對個人層面抑或是教會層面而言都可以說是一種諷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