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30日 星期一

Say Goodbye to 2013

曾經講過「眨下眼唔見左個月」,如是者2013又過去了
很感恩這一年所發生的事非常多
並且大部分都印象深刻

踏入充滿著未知數的2014年
面對挑戰幾乎是可以肯定的事
只期望這些事最後都能成為美好的足跡

2013年12月28日 星期六

Influence from DIMENSION

這隊樂隊改變了我的音樂觀念
最大的影響是我愈來愈喜歡結他的聲音
無論是主音還是低音結他,都很令我著迷

另外是和弦方面的概念
就算主音是同一個音,低音結他彈不同音就已經是不同chord
足以令該樂句的味道跟原本的不一樣
如果低音有很多passing notes或者本身有自己的motif,就肯定更精彩

即興方面尚有很多需要摸索的地方
但有一點相當肯定,就是如果要改一首正正常常的歌
可以從曲調、節奏及和弦三方面著手
其中和弦方面尤其麻煩,可能會被改至「面目全非」

2013年12月27日 星期五

2013年12月24日 星期二

[引用]《聖誕頌歌》

「頌歌」﹝canticle﹞,英文名稱源自拉丁文的canticulum,意思是小歌曲﹝little song﹞。在聖經中,頌歌是形容那些用來頌唱的經文,這些經文與一些詩篇的形式相類,但不是出自詩篇。因此,我們可以在舊約和新約裡都找到頌歌。


在舊約經文,摩西之歌﹝出15:1-18﹞及米利暗之歌﹝出15:21﹞是大家熟悉的頌歌。它們的內容聚焦在讚美神的大能和拯救。此外,哈拿的禱告﹝撒上2:1-10﹞、以賽亞感恩的詩歌﹝賽12﹞、希西家的祈禱﹝賽38:10-20﹞及哈巴谷的祈禱﹝哈3:2-19﹞都屬於頌歌類別。


在新約聖經,頌歌的內容集中在基督身上,其中四首稱為「嬰孩頌歌」,記載在路加福音,分別稱為尊主頌、祝福頌、榮耀頌、西面頌。這些頌歌都以詩篇的格式寫成,名稱來自它們拉丁文歌詞的第一個字。


「尊主頌」﹝路1:46-55﹞表達了個人的喜樂和感恩。馬利亞讚美神,因神在她身上施行奇事,當中充滿著神的愛,同時也表達出一位願獻身與神的少女從心底流露的謙虛和信心。這首詩說及上帝的三大革命:
1. 衪驅散心裡妄想的狂傲人,這是道德上的革命;基督讓人醒覺驕傲的可恥。
2. 衪使有權能的失位,叫卑微的升高,這是社會性的革命;
基督教消弭了世俗的名位和威望。
3. 衪讓飢餓的得飽美食,使富足的空手回去,這是經濟的革命;
基督讓人明白不要貪得無厭,並學習有餘時要施予。


「祝福頌」﹝路1:68-79﹞又稱為「撒迦利亞頌」。施洗約翰的父親祭司撒迦利亞得到大異象,明白他的兒子是先驅者,要向世人宣告眾人都在盼望的彌賽亞將要臨到,約翰的角色就是要為上帝所立的君王預備道路。這首詩歌表達救贖的觀念。


「榮耀頌」﹝路2:14﹞是天兵和天使宣告耶穌基督降生這大喜信息的頌歌,這信息竟然首先臨到幾個牧羊人。在當時的社會,牧羊人被一般正統信仰的百姓所鄙視。但這群人卻是首批見到除去世人罪孽的上帝羔羊的人。基督降生在馬糟,是何等的簡樸粗陋。但這正是基督信仰偉大的地方,因為我們的神了解我們的生活,衪也曾生活在我們之中,像每一個平凡人一般,沒有甚麼特權。


「西面頌」﹝路2:29-32﹞是又公義又虔誠的西面,於離世前在聖殿中遇到初生的耶穌時所唱的詩歌。西面把耶穌的工作做了一個撮要:
﹝1﹞衪會導致很多人跌倒,因為他們刻意拒絕神。
﹝2﹞因著衪的緣故,許多人將要興起,因為基督的恩手把人從舊生命提升到新生命。
﹝3﹞衪將遭遇極多的反對,因為面對基督,我們不得不有所抉擇。
﹝參《路加福音注釋》第20-34頁﹞


聖誕節將臨,筆者想到救主基督降生前後所傳唱的頌歌。直到今日,仍有不少作曲家,會以這些經文,作為他們合唱樂曲的歌詞。而這些歌詞,時常提醒我們神那不變和永不落空的應許,藉著基督得以實現。這正是我們信仰的根基,是這些頌歌所強烈傳遞的信息。願我們著著這些頌歌,思想耶穌降生的意義,一同以歌聲、樂器聲來讚頌這位甘願捨棄天上榮華,降卑塵世,住在我們中間的救主,一同以感恩的心來迎接基督的降世。


「不要懼怕!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是關乎萬民的;因今天在大衛的城裡,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路2:10-11﹞


陳康《津津樂道》

Hymnology 4

剛剛過去的兩場崇拜除了有屬靈的反省外
也對一些傳統詩歌有更多的認識及探討

好像《怎能如此》、《新生王》這一類的歌曲
能夠被廣泛流傳除了旋律優美,音樂動人之外
歌詞還是「句句金」的觸動人心
因為神的屬性、神的使命、神的作為能夠具體地呈現在幾節歌詞內
可見作詞人本身已經「功力深厚」
再跟這一代的詩歌比較
就會發現詩歌的性質、以致當中的觀念都有很大分別

不過另外有一些歌卻是令人摸不著頭腦
例如《我要建立一群大能的子民》的「壞鬼神學」:
http://chunsheng-huangchunsheng.blogspot.hk/2011/10/blog-post_15.html
崇拜完結之後,跟組長一起探討這首歌的歌詞
他質疑「主啊!興起!建立教會,使我們靠你堅固」是不是帶有命令語氣
結果我藉著把歌詞親自向他演繹了一次,得出了「這是一個呼求」的結論
並且從詩歌集中找出答案:「禱告性質」

真是「魚翅恩典,使我驚畏」......

2013年12月23日 星期一

快跑的跟隨

1. 長青崇聯合 - 講道筆記20131221
想到可以分享的感恩事項時,已經是數奉獻的時候了 -__-
在感恩分享環節感到害羞,還是意料之內的事
在此也就更看得出長者平時在「小事」上的敏感度很高
或者青崇可以有樣學樣,彼此分享並進深對信仰的敏感度

長崇的敬拜模式沒有豐富的音樂元素,內容也十分簡單
結果反而使我們不習慣並且難以投入
這反映了我們跟他們所專注的事有所偏頗
或者我應該常常出席早禱會、泰澤來作這種操練

----

2. 早堂 - 講道錄音
早堂期間,林牧師談及他以前的師徒關係
剛巧有熟悉他們的人坐在旁邊
根據該姊妹的講法,他們在這幢建築物還未重建之前就已經認識了
來到2013年還是能夠三代同堂,感恩感恩
(相信老師見到自己的學生上講台,也必感慨)

上網作了資料搜集,林牧師提及Charles Wesley的《怎能如此》
英文原版:《And Can It Be That I Should Gain?》,一樣震撼

《平安夜》的故事之前已經提過,因此從略
倒是最後的結束部份使我印象深刻:

"我們是否重新需要接受神的臨到?
......信主多年的弟兄姊妹,對主沒有excitement?
內心深處平淡如水、如老夫妻般
來到主面前如沒有來到一樣? ......"

講道筆記20131221

《跟隨一陌生人》(太4:18-22)
講員:祝宗麒傳道

陌生人 (耶穌) 進入陌生地 (迦百農)
如何看待「來跟從我」(如何了解、如何回應) ?

不猶豫、「捨棄」自己擁有的
由一個家進入另一個更大的家

信心與順服的難度
講條件? 查問將來?「諗過度過」?

蘋果的比喻:
對蘋果的知識十分了解,但仍然覺得陌生
直至親自品嚐過蘋果 => 信仰親身經歷的重要性

面對生活的突然轉變
人生正是持續的轉變
「點解??」「...來跟從我,並且得人如得魚...」
在陌生條件下,不靠自己能力,但要見證神親自作為

----

可惜不是查經班的場合
因為第19節「得人如得魚」一詞令我思考了好一段時間:
我們今代講「得人如得魚」幾乎都是跟傳福音有關
但當時耶穌尚未完成救贖的大計
當代的人都期望救主是王者再臨而非代罪羔羊

假設耶穌講「得人如得魚」的意思確如字面所說
那就是說耶穌在未釘身之前就已經作出呼召了

也就是說
使徒聽到一個陌生人向他作出一個他不明白的呼召
但是都選擇了跟隨
對此我確實是心服口服

2013年12月22日 星期日

出人意表的節日

《詩微,言不輕》


相信大家一定熟悉《平安夜》這首詩歌。對於信徒或是非信徒而言,這首歌都可以說得上是聖誕音樂的代表作﹝icon﹞。聖誕節期間,在教會、商場、電視、電台、學校、派對、餐廳、唱片公司或甚至公共交通工具上,在各類型的場合和聚會,我們都會有機會聽到或唱到這首歌。究竟這首家喻戶曉的詩歌,是在甚麼情況下創作寫成的呢?林列所著作的《聖詩合參》有很詳細的記載:


「聖尼古拉教堂座落在奧地利阿爾卑斯山區一個相當小的村莊,在1818年12月24日,教堂的司琴格魯柏告訴教堂的助理神父莫爾,教會的管風琴破損得無法修理,不能在當晚的子夜彌
撒中使用。


莫爾神父聽到這消息後,為了消除內心的煩悶,以應付這想像不到的緊急狀態,自己穿上最厚的衣服,外出訪問若干教友的家庭。當晚在回家的路上,他將眼前的光景和十幾世紀以前基督降生的地點------就是在伯利恆擠滿了人的客店後面的馬棚裡------作一比較。他隨即發現自己在創作一首新詩,用以描繪聖嬰耶穌出生那天晚上的情況,這件事使他深感驚奇。於是他趕回自己安穩的小屋,盡速將源源流出的詩句記錄在紙上,不知不覺地寫了好幾節,他用本地的德語命名該詩為【平安夜】。


他拿著這份新詩,到隔壁拿結他給格魯柏,然後勸他說:『格魯柏,請為我的新詩配曲,不管有沒有風琴,我們將於子夜彌撒合唱。』格魯柏抗議說:『我是教師,不是作曲家。』莫爾解釋說:『你一定懂得吉他上面的三條絃線。』格魯柏肯定的點頭。莫爾接著說:『就在那三條絃線上作你的曲調,盡可能簡單,只編排兩個聲部就好。今晚你彈,我倆合唱這新的聖誕詩歌。』格魯柏照他所要求開始作曲,而這首【平安夜】在那歷史性的深夜,初次被公開頌唱。」﹝第524-525頁﹞


【平安夜】創作經過的故事,除了讓我們知道這首詩歌的創作背景外,也讓我們對聖樂事奉有幾方面的反省:


第一,簡單的東西,也可以被神重用。一首只有十二小節,結構簡單,旋律多有重覆的小歌,卻成為流芳百世的經典樂曲。這一點可讓我們再次思想,作為指揮,在選曲時,樂曲的難度應否是最重要的考慮因素。


第二,放下自己的成見、喜好、限制。當格魯柏不再執著自己的身份和角色,嘗試衝破自身的限制和經驗,他竟然能創作出一首如此美麗的樂曲。反省我們今日的事奉,當我們放開對音樂風格的偏執、對樂器種類的個人喜好,對詩班某聲部的鐘愛,只求樂意擺上、盡心事奉,是否也能帶給我們個人,甚至是整個團隊的進步與突破?


第三,微小的東西,也可帶來大大的祝福。【平安夜】來自偏遠山區的一間小教會,出自兩位不見經傳的小傳道的心思意念;他們創作這首樂曲,為的是應付當天晚上,人數可能不太多的一個小小彌撒,但這首詩歌,日後卻祝福了眾多的生命。在我們聖樂事奉上,那管是唱好一個音,那管是彈奏好一句樂句,也不計較將會有多少聽眾,但求盡心做到最好,我確信神必使用,也讓別人蒙福。


「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羅8:28﹞


陳康《津津樂道》
----
因為【平安夜】的創作故事沒有正式的文獻記載
經過多年的口耳相傳後,出現了多個版本
有人說風琴是被老鼠咬壞的
有人說是外地專業歌手唱紅的
有人說歌詞是之前早已寫好的 (這個可信性比較高)
不過臨急創作旋律這一點是一致的

沒有想過林大衛牧師會在講道中提到,而實際上他講的版本也有少少出入。
----
對聖誕節稍有深入了解,開始覺得這節期實在出人意表。

耶穌在地上的身份,竟然是一個私生子
耶穌降生的地方,竟然是馬糟
耶穌的降生,竟然是悄悄然的
耶穌的使命,竟然是為我們眾人捨命
聖誕節定於12月25日的起源,竟然是來自異教的太陽神
......

確實不可思議。這是甚麼的道理。

2013年12月19日 星期四

Vision #9:對待問題的態度

香港社會的問題本來就已經多。
剛剛終審法院的判決,又把清單更新一次了。

我始終有一點不明白,就是受政府或傳媒的影響,
我們總能夠為每一件事評論一番,卻甚少把所有問題攤開並且一次過分析。

若果你有,你應該十分明白,
這個特區政府的處事手法 (不單只施政) 已達致荒謬的地步。

你可能會話:「廢話!係人都知啦!講黎做乜?」

但你有無想過,大家都認同政府很荒謬的同時,
大家都過於樂觀地認為示威、靜坐、絕食能夠帶來改變,並且解決這些問題?

香港人對待問題的態度,我覺得本來就更值得探討:

1 「儲定錢移民把啦!」
抱這種自私態度的人深圳河以北其實也有不少,相信就算身在外地都總能夠遇見。
況且這類人未免對這個地方太無歸屬感吧。

2 「政府官員下台/天滅中共」
抱這種心態的人其實有一個潛台詞:期望問題有人解決。
為何不是自己解決?因為自己要有自己的生活及享受。
那麼為何別人要捨棄自己的一切來幫助你?eh..

甚麼人能夠有此能力?我們曾寄望泛民主派、學運社運組織。
但個人認為,只有孫文這類領袖,再加上「外國勢力干預」才可以改變國家。
但此時此刻,這種期望幾近不可能達到。

是的,若非信仰能改變人、改變自己的緣故,
我並不覺得所謂「愛與和平」能夠解決問題,
特別是這種概念能夠被不斷扭曲的時候。

2013年12月17日 星期二

Variation by Progression

1. 過來人的提醒
原來我對身邊的人一直有不合理的期望

2. 講道筆記20131215
舊約有不同經書互相對照,對一些概念也就有更好的掌握
對我而言「講的教的能否做到」「面對危難不退縮」都是充滿難度的挑戰

3. 珍惜與享受
有時難免覺得可以有同行者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
不禁承認,我這種心態很自私
希望以後的日子在這方面能有轉變

2013年12月16日 星期一

下雨天皮鞋波鞋入哂水點算?

下雨天穿著皮鞋波鞋難免容易入水
回家後可以把一張張的舊報紙搓成紙團放入鞋內
必要時可以每24小時更換
就能把鞋中的水份倒吸入報紙內

2013年12月15日 星期日

講道筆記20131215

《主耶和華是我的力量》(哈3:16-19)
講員:黃天相博士 (伯特利神學院)

結構:
1. 向神埋怨
2. 神的回應:用更衰的惡人懲罰惡人
3. 義人因信得生

聽見聲音就驚怕?
「有愛,就有怕」(不是說「愛裡沒有懼怕 (約一4:18)」的嗎??)
神想我們先懼怕,(然後) 愛我們
=> 常常敬畏神,不至犯罪
對自己的另一半「做多永遠沒有錯」,對神也是如此??

摩西、以利亞一見神就俯伏在地或掩面 => 意料之外的反應
(我們有沒有這種反應或預備?)
神的愛與你個人的關係:
(聖經)知識可以學,但靈命要靠操練
等候的功夫
為要面對病患、亡國或神的審判
=> 災難臨到人民 (或自己) 身上
自己講的、教的,自己又能否做得到嗎?
假冒為善的人,正正就是被耶穌鬧得最狗血淋頭的一群

(v. 16-17) 不是現在的處境,但卻是預料災難臨到時會發生的事:
耕種在第一步就失敗、不能收割、人的努力白白浪費掉
=> 預料到自己會面對的困難

最壞的預備,最好的打算
(v. 18) 「歡喜快樂」(甚麼事都歡喜快樂? 應該入青山!)
神的帶領不一定是最舒服、最快捷,但會是最適合
(耶穌之所以會到曠野受試探,也是受聖靈引導)
=>主的力量不一定幫我們解決困難,但一定能夠幫助我們面對困難

死的原因一定是罪嗎? 不是的!
耶羅波安的亞比雅兒子之所以早死,是神對屬祂的人的一種保護
免得後來遇上全家被屠殺的命運
(參考經文:王上14:11-13, 15:29, 代下34:27-28, 賽57:1-2)

(摩西一生為主所用,臨尾卻不能入應許之地
又不斷被神吩咐「立約書亞作繼承人」、「(只)可以遠遠的觀看」
到底真的是懲罰嗎??)

「舊約佬」vs「神學佬」
舊約佬:「你成日講埋尐『一個三個』、『三個一個』,邊有人聽得明!!」
神學佬:「無錯你講舊約尐人係聽得明,但無人跟住做呢!!」

=> (惟有)主的力量,使你「在高處不失腳」
但困難還是要自己去面對:
「面對危難時,唔好丟神架」

(v.19下) 與 (v.1) 配合:這原是一首詩歌

2013年12月12日 星期四

各人的故事

不久前認為「生命(靈命)比能力(恩賜)更重要」
結果剛剛聽完的《士師記》講道又有相關的概念,真是百感交集
(延伸資料:該名牧師以及該位福音歌手)

每次當覺得自己走到疲乏、想訴苦之時
又會聽到其他人更特別的分享
並且總能被激勵,突然又覺得自己所經歷的好像還不是甚麼......

因此,又覺得自己焦點錯了:與其講更多,不如做更多
雖然是已經比以前做多了,但我相信「沒有最多,只有更多」

從前輩手上借到《Heaven is for Real》
能夠經歷另一個奇妙的故事,好得無比

2013年12月11日 星期三

臨時特急.先達行

小弟受了委託,要負責購買下年度詩班指定的樂譜
當中有若干部分的樂譜都要買聖樂服務社所提供的原譜
碰巧順道要去旺角,打算到訪其辦公室
親身一次過完成交易;求人還不如求己










(完全不知道先達廣場後面的唐樓是這樣的
如此組織深入民間,會否也是反對「聖俗二分化」的一種暗示?)

這些商住大廈的用途十分廣,很容易就撞見樓上賓館、劏房及自由行旅客
實際上旺角區無數唐樓都是這種景象
這些地方確實是「旺角中的暗角」

2013年12月10日 星期二

煽風點火

每次聽雙親訴說那邊教會的問題,我都覺得不能接受
去到一個程度,我相信如果有日走入那教會
可能會好像耶穌走入聖殿「反檯」一樣無好下場

根據他們引述,個人認為同工的態度及教會文化是最大的難題
而且這類結構性問題實在根深柢固,恐怕會是不治之症
眼見他們的靈命一直受那些問題影響,很不甘心
(實際上父親只有在週日放假時才會去崇拜,已經完全脫離了他們的圈子)

最近跟家人多次討論過,都覺得平時應該更多接觸其他教會之文化
(若說「世上只有一間教會」,那麼無論短暫、間中的穿梭甚至轉會都不是問題)
但如果這件事被傳開,恐怕又成是非,雙親可能會被人排外,實在不利
坦白講,那教會還算得上是相當有名望的,要走到這一步我很不高興

(如果想了解更多,請私下聯絡)

2013年12月7日 星期六

「演奏級」的概念

以下這網頁詳細地解答了何謂「演奏級」:
http://emilyleemusic.com/index.php/zh-TW/2012-02-02-14-25-41/19-2012-02-19-05-33-14

----
1.「兩間學院的文憑試有甚麼分別?」
其中最大的分別乃在於ABRSM的考試有Viva voce及Quick study部分,而Trinity的則沒有
而口試(Viva voce)與完成畢業論文時的Q&A十分相似 (參看 Thesis Defense)
問題困難的程度可以如此:
「講講你認為作曲家在這考試曲目中表達了甚麼音樂概念?」
「你用的樂譜不是我們普遍使用的版本,可否解釋一下為何有這個選擇?」
有很多成年的考生都因為沒有好好準備這部分、不懂應對考官,令整個考試不合格
也直接地令很多考生不敢嘗試ABRSM的文憑試 (包括小弟 -_-)

2.「為何最高級的演奏試都只是相等於碩士程度?」
因為博士程度沒有演奏部分的考試
如果想考音樂系博士,就要在學院做研究、寫論文,都是象牙塔式的學術活動
----

「演奏級」這個詞語的定義範圍確實十分廣闊 (由副學士至碩士畢業)
因此這個字眼對在這方面有認識的人而言意義甚微
反而直接講出文憑的簡稱會更好

2013年12月6日 星期五

漫漫長路,慢慢地走

考試官在ATCL的成績單的總結上寫了以下評語:
"Programme choice clearly did not inspire the interpretation personality here, 
and performances while technically correct, 
rarely showed any involvement or commitment to the music being played."
"No real sense of a recital occasion in stagecraft presentation"
(選歌方面未能反映演繹個性,技巧而言相當合理,但感覺到考生彈奏時十分抽離
不覺得自己是在台上演奏似的)

幾乎是一面倒的批評,老師也因此問我是否做了一些事令考試官反感 -__-
印象中跟考官話別之時,他缺乏笑容
而實際上,考完琴試那一刻我也對自己的表現毫無信心
知道自己的能力完全不及老師的期望
但仍十分感恩老師在這一方面一直支持小弟

本身已不打算要求身邊的人為這件事代禱
因為感覺上這種追求好像是不實際的需要,而且會給人炫耀的感覺
不過神在這件事上讓我親身體會「在人不能」之時的奇妙作為
又感恩音樂的道路上總有衪的同在

下了苦功後技巧方面能夠有八成分數,總分還是合格
花了很多時間、金錢及心思,這一張文憑總算是對自己的一份肯定
以後的關卡都會是文憑程度,應該還要多年努力才有機會完成
且看前路如何走下去......

2013年12月4日 星期三

遇見黑暗

1. 最近夜晚睡覺都有發夢
曾經夢見在大浪滔滔中死裡逃生
又夢見過在另一場合被人襲擊

幸好都是印象深刻的夢;
因為印象深刻的夢都不曾Deja Vu過
----
2. 當有聲音針對人的心理
另一邊的聲音針對社會的趨勢
卻從來沒有人重視「生命」的存在
這世上有甚麼罪比自私及自大更嚴重??
----
3. 我們總希望要聯合作戰
但實際上我們連一對一單挑的能力都缺乏

2013年12月1日 星期日

11月回顧.11種場合

1. 辛苦的場合 (1-3 Nov) -- 打硬仗,無得輸
----
2. 安靜的場合 (7 Nov)
出席了泰澤詩歌的共融祈禱會
近似天主教的靈修氣氛,但舉辦團體及活動性質卻完全是基督教的範圍

詩歌有點像意大利Bel Canto(美聲)的唱歌練習
不過旋律及歌詞都是十分簡單,很容易投入並感受到它們的力量

只是靜默的時候容易失去專注 (生活習慣所致)
不過就算如此,對身心靈都是一個很好的洗滌

充滿著對下一次的期待~
----
3. 聽道的場合 (10 Nov)
不知道李博士這一講是否屬於課堂系列之一
總覺得要限時完成好像特別辛苦,有種消化不良的感覺
幸好,有錄音可以重溫 =]

讀經實在是需要十分仔細、不能囫圇吞棗
在這方面,李博士做了一個好榜樣
至於其他的心態問題,我覺得做得到當然是最好,做不到的其實情有可原
(話說在今年暑假他一家人去了歐遊,也沒有可能不請假吧???)
----
4. 婚禮的場合 (10 Nov)
城寨公園的六藝台實在是一個非常難找的地方
能夠在如此古舊中式場合唱著現代詩歌,是一個不錯的crossover

能夠看見天氣的配合,弟兄姊妹同心的出席、見證及服侍,很感恩
是日又再一次感覺到,這個世界原來真的十分細小

只是無名英雄後來竟然被賣甩,心中有點不是味兒
----
5. 喪禮的場合 (15 Nov) -- 身後的見證
----
6. 浸禮的場合 (16 Nov) - 講道筆記 20131116
有組員受浸,確實比追看澳門大賽車更重要
印象中自小弟受浸 (2009.11.14) 之後,青十組一直都沒有人參加浸禮班
所以今次薪「水」相傳於小組而言意義重大
(話說,浸禮的司琴很有效地幫助主席營造氣氛,好勁)

連續去了婚禮、喪禮、浸禮,確實有點百感交集
留意到前輩與我們之間無論心態、視野或言行都有非常遠的距離,很慚愧很不甘心......
----
7. 筆試的場合 (19 Nov)
駕駛筆試一Take過,下年六月在天光道路試
----
8. 問答的場合 (26 Oct, 23 Nov) -- 牧區敬拜人員聚會筆記及後感
----
9. 奇妙的場合 (24 Nov)
感恩雖然沒有接受過帶敬拜的訓練,但在詩班仍可以有帶敬拜的嘗試
今次是第一次嘗試帶兩首歌,已經覺得近似平時大堂崇拜的格調
平時詩班練習都是阿Sir站在眾人面前(做指揮),小弟在旁邊彈琴
惟有這一刻位置會對調,感覺好奇妙
聽到有人向阿Sir講「技術上既問題點會難到司琴」,那一刻心底裡確實充滿共鳴

練習完之後聽Yuki講道
巧合的是余牧師之前一晚在面書上分享了孫寶玲博士對同一段經文的見解
雖然一個焦點向內、一個向外,但立場還是相近
----
10. 速記的場合 (24 Nov)
雖然就能力而言,小弟跟法庭上的速記還是有天淵之別
(法庭上的速記能夠一字不漏地紀錄所有對話)
不過已不止一次聽到其他人的讚揚

能夠重溫講道要點,本是美好的
只是要做這種筆記,感想通常都會在離開教會後、整理筆記時才慢慢發酵成形
所以已聽完道、想看感想的人難免會覺得失望

另外一件事我自己都感到好奇,就是我甚少在青崇開動這種筆記模式
(可能因為青崇講道的模式不似講課)
不過若果真的有這種嘗試,恐怕某些講員不會放過我......
----
11. 策動的場合 (5, 9, 19, 25 Nov)
包裹現正等待教會寄出
概念不是由我而起的 (我相信是由Andy啟發的),也不知道原來寄郵包有諸多限制
有謂「千里送鵝毛」,但我們相信所送的貨物無論重量還是情意都比鵝毛更重
----

後記:
這個11月所發生的事實在太多
以上記錄的都還只是一大部分而已,還有餘下的有待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