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半年前就想寫這題目,後來擱置了,現在還是決定再寫。
事先聲明:我寫這段字,完完全全是針對現今的「圍爐文化」。
如果各位在字裡行間中感到被冒犯,小弟在此先致歉。
----
聖經經文背景 (列王紀上12:1-20):
羅波安是大衛的孫子、所羅門的兒子。所羅門去世後,以色列國的王位就由羅波安繼任。
當時國家仍需填補各種建設的開支,國內上一任的朝臣都認為要減稅、減輕國民的負擔,
但同輩的臣子卻持相反意見,反而建議加重國民所需要作的苦工。
羅波安聽從了同輩的意見,結果引致國民強烈反彈,直接導致了以色列王國的分裂。
----
感想:
按經文描述,羅波安王並非聆聽各方意見後再下最終決定。
他是先去聆聽上一任朝臣的意見,決定不採用他們的建議,
在問題仍然沒有答案之下才再去跟同輩們商議。
這跟政府官員「聆聽各界人士、各種持份者的聲音」那種態度不一樣。
如此置一己想法於優先,甚至輕視他人聲音的態度會很容易令自己下錯判斷。
羅波安既是一國之君,如此下錯決定就是「一子錯,滿盤皆落索」,
後果相當嚴重,甚至影響歷史發展。
羅波安為何決定不採用上一任朝臣的意見,反而聽從同輩們的建議?
那些年長的大臣曾經見識過所羅門王的管治,按理應該對國事和民情更加熟悉,
所提出的建議都會經過更多考量,就算不是最理想都至少會是合理、得體。
羅波安卻選擇去聽從同輩們的建議,當中反映出他的為人:
1. 在大事上靠一己喜好作決定,不客觀、不全面;
2. 只想其他人認同自己,而不是真心願意聆聽他人意見;
3. 久而久之,只能接納相似背景、同聲同氣的朋黨,在當中尋找共鳴、滿足自己;
4. 未能做到虛己兼聽,也就沒有胸襟接納異己。
放眼現在,就會發現原來這世上有不少人 (包括自己) 都好像羅波安一樣,
以為世界就是圍著自己轉,身邊所存在的人和事都是用來滿足自己。
我們所見到的世界仍然很細小,又或者換句話說:
我們仍然活在自己的世界,察覺不到自己的渺小,也不知道自己很無知。
所以我們不只是會物以類聚,而且還會輕易被同化、選擇性地聆聽,
又常常跌入敵我分明、非黑即白的陷阱當中。
以上種種都是部落主義,即是一個個小圈子的由來。
在這個全球意識形態都向右傾,社群愈來愈碎片化、部落化的年代,
基督徒似乎也深受影響,不能倖免。到底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這現象?
恐怕這將會是我們一生的功課,需要我們不斷留意、不斷反思。
2017年11月28日 星期二
2017年11月20日 星期一
The forgotten hours
能夠成為朋友,可以是因為有相近經歷或際遇,也可以是相近價值觀和信念,
以及從這些東西所塑造的人格和深度。年齡反而不代表甚麼。
#圖文不符
#好食過rubytuesday
P.S. (1) 起初以為自己會說個不停,豈料最後卻是聆聽較多。
P.S. (2) 開瓶費每支100元......幸好我不是餐酒愛好者。
P.S. (3) 要盡快找機會試試五星的咖啡。
2017年11月14日 星期二
街坊之間的雜談 Vol. 28
2017.11.04 晚上
(一百六十六)
「聽說那邊教會的組長們每次聚會後都要寫報告,
紀錄各人的近況後再呈交主任牧師,使牧師能夠同時了解眾弟兄姊妹的狀況。
只是該牧師細閱報告後又會主動『關心』弟兄姊妹,此舉動令他們驚訝
——明明只是自己和所屬小組以內的事,牧師如何得知?
於是就開始覺得在教會中沒有私隱,也連帶對組長失去信任,令牧養完全失效。」
----
(一百六十七) (緊接上一段)
「每逢年尾,教會年度刊物中的最後幾頁會詳細列出各會友的名字,
旁邊又有一欄,寫著『十一奉獻』。如果會友有準時交十一奉獻的話,
該欄就會有一剔號,否則就會留空。」
「這牽涉到私隱問題!弟兄姊妹也會因此互相比較、互相八卦,是極不要得的做法!」
「我相信這背後的原因是:牧師把弟兄姊妹都當作是小學生,又把十一奉獻當作功課,
因此能夠準時交齊功課就是好學生,值得公開表揚。」
「這並不合理!現實情況中那些弟兄姊妹都已成年,甚至退休,不能當作是小朋友。
十一奉獻也牽涉到處理金錢等生活問題,不能隨便與『交功課』相提並論。」
----
2017.11.10 晚上
(一百六十八)
「想起不久前我跟隨一群弟兄姊妹出外服侍,
之後回到教會,打算一起分享服侍經歷和感受之際,
有一位組員突然嚷著要跟另外一群弟兄姊妹見面,之後就匆忙離去。」
「或者該位組員是有約在先,後來才臨時決定加入服侍?」
「無論如何,我只覺得奇怪:到底有甚麼原因,非得要跟其他弟兄姊妹見面不可?」
----
(一百六十九)
「世上總會有些 "too simple, too naive" 的人,
這些人比較容易激發其他人的愛心,吸引身邊的人去支持他們、保護他們。
但其實他們並不一定需要其他人的同情,卻更需要懂得自己去成長。」
----
2017.11.11 晚上
(一百七十)
「你們每次回到教會時,有留意到那些『堂務』嗎?
不少人見到當中幾位年青人常常在玩手機,看似無所事事,
實際上他們有些仍然在學,有些同時有其他工作,
卻仍然願意花時間在教會兼職,處理一些看似是不體面的工作,其實十分難得。
教牧同工們都非常感激他們,因為他們一旦離職,
那崗位就很可能會一直懸空,相關職責要由其他同工額外花時間完成。
因為這種職位看似雜役,毫不體面,所以就算教會願意加薪,
都只能吸引到現時的員工繼續留在教會工作;其他人卻寧願選擇更吸引的工作,
反正薪金都是一樣,因此教會一直未能招聘新人入職,令教牧同工們非常頭痛。」
(一百六十六)
「聽說那邊教會的組長們每次聚會後都要寫報告,
紀錄各人的近況後再呈交主任牧師,使牧師能夠同時了解眾弟兄姊妹的狀況。
只是該牧師細閱報告後又會主動『關心』弟兄姊妹,此舉動令他們驚訝
——明明只是自己和所屬小組以內的事,牧師如何得知?
於是就開始覺得在教會中沒有私隱,也連帶對組長失去信任,令牧養完全失效。」
----
(一百六十七) (緊接上一段)
「每逢年尾,教會年度刊物中的最後幾頁會詳細列出各會友的名字,
旁邊又有一欄,寫著『十一奉獻』。如果會友有準時交十一奉獻的話,
該欄就會有一剔號,否則就會留空。」
「這牽涉到私隱問題!弟兄姊妹也會因此互相比較、互相八卦,是極不要得的做法!」
「我相信這背後的原因是:牧師把弟兄姊妹都當作是小學生,又把十一奉獻當作功課,
因此能夠準時交齊功課就是好學生,值得公開表揚。」
「這並不合理!現實情況中那些弟兄姊妹都已成年,甚至退休,不能當作是小朋友。
十一奉獻也牽涉到處理金錢等生活問題,不能隨便與『交功課』相提並論。」
----
2017.11.10 晚上
(一百六十八)
「想起不久前我跟隨一群弟兄姊妹出外服侍,
之後回到教會,打算一起分享服侍經歷和感受之際,
有一位組員突然嚷著要跟另外一群弟兄姊妹見面,之後就匆忙離去。」
「或者該位組員是有約在先,後來才臨時決定加入服侍?」
「無論如何,我只覺得奇怪:到底有甚麼原因,非得要跟其他弟兄姊妹見面不可?」
----
(一百六十九)
「世上總會有些 "too simple, too naive" 的人,
這些人比較容易激發其他人的愛心,吸引身邊的人去支持他們、保護他們。
但其實他們並不一定需要其他人的同情,卻更需要懂得自己去成長。」
----
2017.11.11 晚上
(一百七十)
「你們每次回到教會時,有留意到那些『堂務』嗎?
不少人見到當中幾位年青人常常在玩手機,看似無所事事,
實際上他們有些仍然在學,有些同時有其他工作,
卻仍然願意花時間在教會兼職,處理一些看似是不體面的工作,其實十分難得。
教牧同工們都非常感激他們,因為他們一旦離職,
那崗位就很可能會一直懸空,相關職責要由其他同工額外花時間完成。
因為這種職位看似雜役,毫不體面,所以就算教會願意加薪,
都只能吸引到現時的員工繼續留在教會工作;其他人卻寧願選擇更吸引的工作,
反正薪金都是一樣,因此教會一直未能招聘新人入職,令教牧同工們非常頭痛。」
2017年11月2日 星期四
街坊之間的雜談 Vol. 27
2017.10.27 下午
(一百六十一)
「回想起來,每次弟兄組相約外出晚膳,總會有人攜帶餐酒,飲個興高采烈。」
「其實我一直都對飲酒缺乏興趣,無論啤酒或餐酒亦然。
我身邊卻有不少人相當有心得,對品種、牌子、年份都頗為講究。」
「其實你可以引用聖經,勸弟兄們『不要酗酒』。」
「哈哈。」
----
(一百六十二)
「我可曾分享過上一份工作時所遇到的經歷?當時我在另一間教會服侍,
那邊的主任牧師希望所有同工的工作時間跟其他上班一族相同,
因此要求同工逢星期一至五、朝九晚五地上班。
這安排卻令同工們很辛苦,因為晚上的聚會並不計算入工作時數當中、
星期六、日又要參與崇拜,很難撥出時間照顧家庭,令家屬頗有怨言。
再加上主任牧師不懂得留意他人的肢體語言,留意不到他們背後的不滿,引起不少誤會。
本來我在服侍團隊當中承擔起溝通橋樑的角色,但當我辭職後形勢就急轉直下。
當年我曾經舉薦不少神學院的學生在該教會服侍,結果他們還是相繼離去。
後來那邊開始有人刻意不聽主任牧師的講道,這大大削弱了主任牧師的權威......」
----
(一百六十三)
「......當時該弟兄聯絡我,表示有意成立青少年詩班。
他知道我有相關服侍經驗,可以協助他們,因此想我加入。我也爽快地答應。
雖然當時他表示這計劃相當冒險,不保證這服侍群體能夠長時間運作,
但如今其實已經運作了超過兩年,又剛剛換了新一屆職員。
我認為除了獻唱人數不足的問題之外,詩班目前並沒有任何運作上的隱憂。
指揮、司琴等等的人材也不缺,這方面甚至比其他詩班還要好。
我在大半年前跟另一位前輩討論過,我認為自己已經完成了『歷史任務』,
再加上我無意在當中擔任職員,因此我不一定要繼續留在這裡。」
----
2017.10.28 晚上
(一百六十四)
「我見到神學院當中有些同學很熱衷於參與校園活動,
例如各種各樣的體驗活動、年度大型話劇等等。我對此實在不能理解:
難道他們不用兼顧學業?不用花時間閱讀、靈修?空閒時間太多?」
「或者這跟大學生活相似?對於如何充實地過校園生活,不同學生可以有不同想法。
有些人選擇鑽研歷史知識,有些人靠親身體驗反思信仰實踐,只是向度有所不同而已。」
----
(一百六十五)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一章》嘗試解決教會中分黨分派的問題,
當時他曾指責那些人自稱是『屬保羅的、屬亞波羅的、屬磯法的、屬基督的』。
對此我有一很奇怪的聯想:保羅是用甚麼身份寫那封書信?」
「哈哈......」
「保羅是哥林多教會的牧者,寫信之時又被視為教會其中一個黨派的老大。
他既然表示『我唔係大佬』,卻又期望他的教導會被接受。這似乎很矛盾。」
(一百六十一)
「回想起來,每次弟兄組相約外出晚膳,總會有人攜帶餐酒,飲個興高采烈。」
「其實我一直都對飲酒缺乏興趣,無論啤酒或餐酒亦然。
我身邊卻有不少人相當有心得,對品種、牌子、年份都頗為講究。」
「其實你可以引用聖經,勸弟兄們『不要酗酒』。」
「哈哈。」
----
(一百六十二)
「我可曾分享過上一份工作時所遇到的經歷?當時我在另一間教會服侍,
那邊的主任牧師希望所有同工的工作時間跟其他上班一族相同,
因此要求同工逢星期一至五、朝九晚五地上班。
這安排卻令同工們很辛苦,因為晚上的聚會並不計算入工作時數當中、
星期六、日又要參與崇拜,很難撥出時間照顧家庭,令家屬頗有怨言。
再加上主任牧師不懂得留意他人的肢體語言,留意不到他們背後的不滿,引起不少誤會。
本來我在服侍團隊當中承擔起溝通橋樑的角色,但當我辭職後形勢就急轉直下。
當年我曾經舉薦不少神學院的學生在該教會服侍,結果他們還是相繼離去。
後來那邊開始有人刻意不聽主任牧師的講道,這大大削弱了主任牧師的權威......」
----
(一百六十三)
「......當時該弟兄聯絡我,表示有意成立青少年詩班。
他知道我有相關服侍經驗,可以協助他們,因此想我加入。我也爽快地答應。
雖然當時他表示這計劃相當冒險,不保證這服侍群體能夠長時間運作,
但如今其實已經運作了超過兩年,又剛剛換了新一屆職員。
我認為除了獻唱人數不足的問題之外,詩班目前並沒有任何運作上的隱憂。
指揮、司琴等等的人材也不缺,這方面甚至比其他詩班還要好。
我在大半年前跟另一位前輩討論過,我認為自己已經完成了『歷史任務』,
再加上我無意在當中擔任職員,因此我不一定要繼續留在這裡。」
----
2017.10.28 晚上
(一百六十四)
「我見到神學院當中有些同學很熱衷於參與校園活動,
例如各種各樣的體驗活動、年度大型話劇等等。我對此實在不能理解:
難道他們不用兼顧學業?不用花時間閱讀、靈修?空閒時間太多?」
「或者這跟大學生活相似?對於如何充實地過校園生活,不同學生可以有不同想法。
有些人選擇鑽研歷史知識,有些人靠親身體驗反思信仰實踐,只是向度有所不同而已。」
----
(一百六十五)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一章》嘗試解決教會中分黨分派的問題,
當時他曾指責那些人自稱是『屬保羅的、屬亞波羅的、屬磯法的、屬基督的』。
對此我有一很奇怪的聯想:保羅是用甚麼身份寫那封書信?」
「哈哈......」
「保羅是哥林多教會的牧者,寫信之時又被視為教會其中一個黨派的老大。
他既然表示『我唔係大佬』,卻又期望他的教導會被接受。這似乎很矛盾。」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