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30日 星期五

千錘百煉(拾玖) - 奉獻與祝福

十月四日:早堂、中午堂獻詩、牧師歡送會獻唱
這個週日頌光詩班由上午九時到晚上七時都在教會中渡過 (午飯除外)

早堂和中午堂所獻唱的歌並不易唱,只有四個星期的時間練習,詩班員都盡力付出
倒是牧師在我們獻詩後揶揄「如果而家已經唱到無哂氣力,咁下晝點算?」

關於歡送會所唱的那首英文詩歌,其實詩班員早在7月已經開始練習
另外也曾經研究選用電風琴作伴奏的可行性
只是因為諸多環境因素限制,最後只能擱置這念頭,對此不少人都覺得可惜





十月十八日:Lettie婚禮獻詩
隔兩星期後又一次特別獻唱,練習時間其實不多
幸好詩歌不久前曾經唱過,減輕了詩班員不少壓力

感恩舉行婚禮時的天氣實在太好,超過我們所想所求
眾親友唱著「清風輕吹天空掛著耀眼太陽」這句歌詞時定必百感交集

事前其實有不少細節安排欠周詳,也有不少技巧障礙,不過都能一一解決
同時幸得各路前輩鼎力相助,同心服侍之餘並製造不少驚喜





十月二十五日:白田獻詩
連續兩次特別獻詩之後再獻唱這首《天父必看顧你》,單是想起來就已經覺得辛苦
前輩們都認識這首傳統詩歌,但仍需要練習和聲,所以三星期的練習時間還只是僅僅足夠
在白田的最後綵排時也只預留十分鐘時間給敬拜隊預備
幸好敬拜隊事先已有綵排,沒有造成不便

(話說,講道期間會堂中的青年人又被牧師用作例子......)





十月二十七日:為青崇詩班準備詩班櫃
因為櫃中有很多舊譜,在星期日清理可能會造成諸多不便
所以只能在平日晚上進行,但在沒人干擾的情況下都要接近三小時才清理完畢
按指揮要求,每份舊歌譜及詩歌集都要刻意留起一份,結果那堆書的高度超過了10公分......





十月某日:職員會議
有牧者在崇拜部反映「詩班不應該在中午堂期間中途離席」
要求詩班在以下兩方案中選擇其一:

方案一:只在早堂獻詩,十二點半就要離席,中午堂不再有獻詩
方案二:中午堂照常有獻詩,之後詩班要一直「陪坐」到下午兩點

方案二是最理想的,但礙於現時詩班員的實際情況恐怕難以實行
因此最後只能選擇方案一:自2016年開始頌光只在早堂獻詩

職員們商討此事時曾引述其他會眾之意見
(例如「為何只有某些時段的崇拜有詩班,其他的卻沒有」)
因此也有考慮詩班能否改在清晨堂、早堂連續獻唱
只是再提早練習時間的話 (至上午八時),對詩班員而言恐怕也是一大負擔

2015年10月25日 星期日

音樂老師從中大崇基學院圖書館借出的書籍

1. 《G.F.Handel Seize Concertos pour grand orgue arranged by Marcel Dupre》
法國作曲家Marcel Dupre特意為Handel的十六首管弦樂協奏曲進行改編,整套書共分三冊
變成管風琴版本後,就不再需要幾十人一同演奏了
(但要在管風琴彈奏這種長度的樂曲,恐怕還需要一個助手負責轉頁及轉organ stops)

雖然版權列明1937年,封面卻還是保存得好好
小弟曾經在網上搜尋這書名,得知Amazon法國那邊的拍賣網站上這書被標示"Unavailable"
也沒有相關圖片展示,意味著這系列恐怕已停版,難怪老師特意要在圖書館借出

----

2. Preparatory exercises in score-reading
這本書的內頁印有中大崇基圖書館的印章,寫著1971年
跟之前Dupre那本書相比,這本書看起來頗為殘舊

老師對我說:「雖然說是preparatory,但不是你現時的能力可以應付的。」
因此小弟立即翻開查閱,果然是不容易
印象中這也是小弟第一次在正式樂譜中見到Soprano Clef

----

3. Fifty free organ accompaniments to well-known hymn tunes
這本書初次出版年份是1985年,但圖書館印章寫著2005年
應該是2005年才買入保存吧?難怪看起來仍是非常新穎

作者特意揀選五十首傳統詩歌的調 (hymn tune)
把這些主旋律重新編曲,不少編曲的chord都頗不尋常
老師特別選了一首他認識的詩歌,就開始跟著樂譜彈奏起來
第一次彈奏的效果相當奇怪,使我誤以為老師彈錯音
後來老師說:「如此編曲適合在會眾唱最後一節歌詞時使用,聲量也要比平時大。」

雖然說是五十首well-known hymn tunes,但小弟卻是完全不認識,
就連老師也表示只認識其中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認識。

2015年10月24日 星期六

講道筆記20151024

《生與死的福音》(加2:15-21)
講員:陳韋安博士 (建道神學院)

保羅由《加1:13》開始就是在說故事,為要講出加拉太教會的問題:
他們不是不信耶穌,但他們用了以前信猶太教的方法信耶穌

如果信耶穌後還要靠律法規條,信耶穌的意義何在?
遵守律法不能使我們稱義、得救;靠耶穌才可以
「加拉太人都明白,但不是真正明白;we get it, but we don't get it.」
很曖昧、很矛盾、很吊詭:明白和相信耶穌,但不明白基督的拯救

我們也如此嗎?
「不靠行為,但靠信心」;單單這些就使我們真正明白?
「信耶穌得永生」慢慢變成一個方程式
基督永恆的救恩、揀選、受苦被簡化成「信耶穌得永生」、「耶穌愛你」
=> 福音變成了保險計畫?快速通行證?交易、講條件?
這可以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潘霍華曾經把這問題稱為「廉價恩典」:福音被看為賤貨、聖禮儀式可以被賤賣、
耶穌的代贖被視為一張已預付的帳單,可以讓人隨便花費

保羅不是這樣說的
從 v.19 開始原本的「我們」變成了「我」:以自身經歷解釋福音
=> 不能抽空 (抽離) 說「信耶穌得永生」、「耶穌愛你」,
卻是自身的經歷和生命的回應,是藉生命顯出來的故事和力量

----

保羅說:「我......死了」
正常人都不會想死,但保羅卻說信耶穌就是「(向律法、向世界) 死了」
「向那東西死」的意思其實是「不再靠那東西」
但之後保羅沒有說「向十架死」,卻說「與基督同釘十架」
=>「死」是唯一能夠向神「活」的方法,而不是強調「得救」
這也解釋了《羅12:1》當中的「活祭」:是同時「死」又同時「活」

自己作為基督徒的生命是如何?做基督徒開心嗎?
要有生命力與笑容;「豐富的生命」是因為重視福音本身?還是只視福音是添加劑?

都市人是擁有智能手機、去旅行、享受美食的奴隸
=> 基督徒是擁有智能手機、去旅行、享受美食、會返教會的奴隸?
除了會返教會之外,跟其他都市人無異?

(v.21) 神的恩是不可能被廢掉的
=> 以為自己已經擁有福音,但其實連包裝紙都未打開?
這會否是另一種「廢掉神的恩」的方式?

耶穌論天國 (福音):是值得我們花盡生命去追求的
=> 我們仍然只轉注於包裝紙上,未嘗到福音的真正滋味?

2015年10月17日 星期六

「左膠」行為與教會文化

小弟嘗試列出「左膠」的各種特徵:

聚集在一起! 唱歌、叫口號! 宣揚「愛與和平」!
不需作出激烈行動! 「不同路的就是敵人」! 「俾D掌聲......」!
紀念很多人和事,並且製作很多別出心裁的藝術品!
集會結束後和平散去! 互相提醒「下次聚集要見到你」!

數著數著,突然覺得以上特徵也在教會出現;這確是一個頗有趣的發現

2015年10月13日 星期二

Vision #21: Return of the Bus Driver (巴士佬訴苦之應對乘客篇)

「唔少人唔識路,巴士埋站後問司機係好正常
但你問之前就已經嘟左八達通先?萬一上錯車咪蝕左?」

「好多旅遊指南都叫遊客搭1A往返尖沙咀同埋旺角,但其實仲有好多路線都得,
好似1、2、6、9號等等;1A其實係咁多條線之中收得最貴既
但好多遊客怕麻煩又唔醒目,淨係識得搭1A,我地年中見唔少
明明前面就有架收平尐既1號,但佢地係都要搭1A,真係搞笑」

----

「兩蚊雞優惠?而家成日都有好多老坑出黎搭車,仲要坐上層,真係多得佢地唔少
尐長者去飲茶、去街市、去遊車河,乜線都係兩蚊,仲要日日都係咁
結果而家有好多長者成日出街、成日企o係巴士站等車」

「唔係講笑架,條村入面尐細街市無競爭,尐野就會賣得好貴
但而家尐長者識得坐車出去隔離區個街市,尐野賣平好多
車費來回只係四蚊,點計都係更平,結果搞到尐細街市拍哂烏蠅」

「有尐傷殘人士有張佢地專用既白色八達通卡,佢地都有兩蚊雞優惠
但好奇怪,有時你見到乘客用白卡,但佢望落好正常,唔似有傷殘!
都唔知佢係咪個腦有事,定係借左張卡俾屋企人用......」

----

「以前只有員工著制服,所有見到著制服既都知道係自己友,可以掂行掂過
點知後來試過有巴士迷偷制服,所以而家員工同家屬都要曬證,話知你係咪著住制服」

「隔離公司既員工上車都係唔使俾錢!互惠互利嘛!
不過行內總有尐人同自己過唔去,一見到唔係自己友就死都要人地俾錢
之後傳開左就俾其他人針對、玩番轉頭,何必呢」

----

「每逢塞車、意外、打風,梗係無咁準時
如果對上一班車無遲到而你係之後既第一架,就好大鑊:
個個站都有一條人龍,仲要個個都燶口燶面,有尐直頭粗口問候添;
幾個站之後,後面架車無咁多乘客上上落落,好快就追到上黎
再過多幾個站之後第三架車都差唔多追到上黎
......曾經試過見住五架車一齊番入總站,應該都係一個紀錄黎」

「有尐霸王客好鬼賤格,一係俾少幾毫子,一係直頭唔俾錢
叫佢過番黎俾錢,點知佢話俾左錢,係我搞錯左,結果傾唔掂數要停低架車叫差佬黎
結果差佬都話係個霸王客無俾錢,條友仔跟住話『咁啊,再入多次錢囉~』
差佬跟住就當無事發生過架啦,唔拉又唔鎖,叫我繼續開車
之後仲要俾公司鬧,因為有其他乘客投訴我浪費左佢地既時間

咁下次再遇到呢D乘客,一停低架車就擰轉面
話知你係曬證、俾散紙、八達通、俾少左定係無俾錢,一於費事理;
係公司損失咋嘛,都唔關我自己事,何必阻住自己搵食、同自己過唔去?」

2015年10月6日 星期二

Vision #20: 地產發展對社會日常運作的影響

有好些公司表示上是屬於某種行業,但實際上卻有參與地產活動
運輸行業是其中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
不少新建豪宅都標榜「某港鐵站上蓋」,其實就是由港鐵承辦的地產項目;
巴士公司每當遷移車廠時,舊車廠原址都會變成地產項目
地產收益歸入巴士公司或母公司所擁有
以管理層的角度而言,地產項目能夠比原本的業務帶來更多收益時
原本的業務就顯得不太重要,服務質素也不再是首要考慮

近年來這些公司的服務質素不斷被批評,恐怕莫過如此

----

以下這段真人真事大概是一年前發生:
有一位搞地產生意的老闆參與舊區收樓事務
一次過買入整幢舊樓後轉賣給政府重建,所賺到的利潤非常可觀;
另外也有管理街市,只是街市人流稀少,租戶逐漸遷出
為了吸引人流,老闆打算強制租戶割價傾銷
並打算以舊區收樓那邊的利潤抵銷租戶的損失

怎料老闆一提出這議案就立即被其家人及公司合夥人否決
原因是:租戶能夠從我們賺到利益,我們卻從何賺取?

結果那街市最後被領匯 (現改名為領展) 收購,舊租戶全數遷出,無一倖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