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9日 星期五

態度的追求??

《愛不完,讚不盡》


梅頓 (Thomas Merton) 是近代最具影響力的靈修學作家之一,他的著作有70多本。在《我以詩篇來禱告》一書,他以淺白明快的筆觸,讓讀者認識詩篇的精意,從而把詩篇活用在禱告的生活中。其中一章,梅頓說:


『讚美上帝!我們曉得讚美、崇拜和榮耀歸上帝是什麼意思嗎?今天,讚美已經淪為廉價之物。任何事物都可以是被讚美的對象,肥皂、啤酒、牙膏、衣著、漱口藥、電影明星、一切讓人生活得更舒適的小玩意兒,總是會受到'讚美'的。讚美在今天受到濫用的程度,嚴重叫人感到厭煩,而由於凡事都受到電台廣播員空洞熱忱'讚美'一番,結果最終沒有一事是受到讚美的。讚美變個虛有其表,沒有人有興趣運用它。


還有什麼頌揚至高之語可以留給上帝?這些說話已經浪費在食品和騙錢的假藥上,再沒有支言片語可以給我們稱頌那獨一聖潔的上主。就這樣,我們來到祂面前祈求幫助,免受責罰,呢喃我們的需要:一份更好的工作、更多金錢、更多廣告所讚美的東西。我們會希奇我們的禱告為什麼總是沒有下文——禱告的存在與需要,只是由於我們極度渴望那些東西而已。


然而,我們卻不是真的認為我們需要上帝。我們甚少想到讚美祂。我們對詩篇缺乏興趣,隱藏在背後的原因,極可能是因為我們對上帝缺乏興趣。假如我們真的沒有興趣讚美祂,那麼就顯示了我們從來沒有真正曉得祂是誰。當一個人意識到上帝的真實身份,而且曉得祂是那全能、全聖、'為我們施行奇事'的一位時,我們惟一可能的反應,就是從心底湧出難以盡言的狂喜,驚嘆上帝對人的深恩大愛。詩篇統統是由於這些呼喊所構成的——讚歎、歡欣、愁苦或喜樂的呼喊。這些詩篇充滿了激情,以致它們有些看來彷彿是支離破碎和毫無意義的。詩篇的渾然天成,讓它們看來好像是信手拈來的詩歌,因為心醉神迷是不可以預先排演的。』


梅頓的說話如當頭棒喝,提醒我們不應讓今日的潮流文化和商品市場把讚美廉價化,或者讓那些虛有其表的讚美矮化和污染了我們對神欣賞、讚美和驚嘆的心思意念。正如神學家奧古斯丁說,上帝在詩篇中教導我們讚美祂,透過詩篇的言辭讚美上帝,讓我們更多認識祂,更多愛祂。


多年前筆者第一次到美國留學,初嘗美國的讚美、正面和鼓勵的文化。雖然美國式的讚美,有時流於過分和表面,但每次被讚許時,我總覺得很受落,很得到支持和激勵。這文化上的差異,讓我察覺中國人都較含蓄,常把很多讚美和感激的說話,藏在心中,不容易說出來。在這文化的影響下,我們有時甚至把讚美神的說話也埋藏在心裡。


願我們在聖樂上的事奉,能抱著一個正確的態度,事奉不為音樂上的目的,如滿足個人唱歌興趣、表演的慾望等。相反地,用一個祈禱的心,透過音樂和歌詞表達對神的讚美,更多認識神,藉聖樂的事奉,更多親身經歷和體會神的真、善、美。


“稱謝耶和華!歌頌你至高者的名!用十弦的樂器和瑟,用琴彈幽雅的聲音,早晨傳揚袮的慈愛,每夜傳揚袮的信實。這本為美事” (詩92:1 -3)


陳康《津津樂道》
----

閱畢全文,又使我想起「你愛我比這些更深麼」的掙扎,這確實是一個艱難的挑戰
事奉人員對生活的追求、對音樂的追求、對自我的追求都是恆常的試探

至於正面的讚美文化,作者貌似是混淆了對神的讚美及對人的讚美
這種敢於開口的態度當然值得我們學習,只是焦點不能放錯
否則我們可以憑這種態度不斷讚賞,甚至都是從心底裡湧出來,偏偏還是錯了對象

另一方面就是何謂「敬拜者應有的態度」
簡而言之就是平時生活的態度應該要跟敬拜時的態度一樣
(所以該句「台下冇乜反應」其實已反映了這方面的問題)

回看自己當日願意承擔,是因為甘心樂意擺上的態度
因為沒有留意到經過長時間消磨後的變質
結果曾經出現過傲慢、自卑、氣餒的時刻
(最後一個是最深刻的經歷,幾次分享中「字裡行間是有的」)
要在那些艱難的時刻才明白何謂真正的敬拜 -- 定睛於神
----

《津津樂道》是陳康傳道為聖樂事奉人員寫的靈修書
不過有些靈命上的題目我認為是適合任何人的
或者以後還會再有分享的機會,哈哈

2013年11月28日 星期四

愈知,愈覺無知

最近實在看了太多學術性的東東
不過都是有意義的,若果懶惰不分享,恐怕自己過意不去

----
1. 轉貼:從正氣歌可知文天祥正是一位忠義的基督徒
這個純粹分享,小弟不敢苟同
不過這證明了我們把「天地有正氣」放在口邊,「是合宜的」 XD

2.馬吉安主義 Marcionism:Wiki Page (若看不明Wiki的可看這個)
初信者總覺得新舊約中的神相差甚遠
難怪 (我覺得) 牧者每次講舊約總要多做一點功夫
強調就算神很嚴厲,衪的慈愛依然環繞著我們

3. 1928年培靈研經會吳子坤先生的開會詞
留意當時的政局已十分混亂 (實際上之後的五十年也是如此)
難怪牧者會說「人總是妄想自己能在天國降臨一事上有份」
這對躊躇滿志的人而言,完全是一盤冷水淋在自己身上
話說,那年代的領袖為主作工,會留八分時間禱告、留兩分時間預備的
如果教會提倡推行這精神,不知效果會如何??
----

話說最近的思緒跟鼻水一樣長流,開始覺得有點泛濫
期望以後分享更多個人的觀感,起碼同行者能夠有多點共鳴

2013年11月27日 星期三

青崇司事有感

愈來愈覺得這位置從來都不是低要求的項目
每次站在門口,都十分需要「平常心」來迎接面前的人
因為對著不同的人,自己的態度好像有些微差別
我相信遇著憂心或身體不適,情況會更加麻煩

曾經被形容我在這崗位「相當盡責」,反使我覺得他們的期望過低
但事實又好像如此:請假可以忘記了通知、穿了短褲等等,倒也難怪

之前區牧問過「做司事能否記得所有人的名字」,我到現在還未做到
近期嘗試主動接觸早回來的人,只是遲到的一群一直無從入手

做司事其實有一個副作用,就是會留意到其他人有否出席、
是否準時、遲到早退、有否專心、留在教會但沒有來崇拜等等
以上種種都容易成為口中的是非,不能隨便說出去

誠然,當新敬拜隊能夠不斷組成之時,個人認為台下的需要更是急切
知道JJ想仿照主日崇拜加設「新朋友招待 -> 新朋友信仰班」的一條龍服務
按他所言,「司事」與「新朋友招待」將會是兩個不同的位置
只是還未想清楚自己的方向會是如何 >_<

----

以下的問題不是我提出的:
「如果識音樂唱歌可以企上台服侍,
我地都有把口、識打招呼,點解只揀台上,唔揀台下服侍?」

2013年11月25日 星期一

牧區敬拜人員聚會筆記及後感 (20131026, 20131123)

實際層面:Flow and Momentum
以時間建立的預期
敏感台下的專注度及接受程度
由快歌轉入慢歌好像突兀的剎車、破壞了原有氣氛???

歌的性質:Celebrative vs Contemplative
趕回來之後立即要默想?
決定頭一首歌的tone,足以決定以後敬拜的氣氛
普遍情況下先用Celebrative的歌讓會眾熱身,後面Contemplative的歌可以達到預期效果
有一些歌可能兼容兩種性質,但不同位置或排序會有不同效果及結果

崇拜的結果很受主席影響的觀念
導演 vs 導遊:中間人、祭司的角色
導演:「(我覺得) 呢個景點係咁咁咁......」
導遊:「我帶你到目的地,但你自己要慢慢發掘......」

敬拜可以有甚麼主題??
大主題:神的慈愛、公義、信實......
副主題:敬拜、感恩、反省、認罪、立志、應用
合併使用:因著神的大能我們敬拜、因著神的慈愛我們感恩......

雖然教會的講道主題總是「急就章」
但敬拜不應因此成為一個獨立單元、「崇拜仔」
講道是教人認識信仰,敬拜就算未能切合講道,一樣可以著重回應

一擊即中的目標是否合理 (次次帶敬拜都想一百分)?
最重要是吸引信與未信者回來

「敬拜一個月好一個月唔好,仲衰過一直都是麻麻地的」

給主席的Universal Rule:
1 神是信得過
2 在神裡面有希望

----

(個人覺得 Universal Rule 可以加「我們是神所愛的」)

沒有上過牧區敬拜訓練的小弟,一直覺得帶敬拜這門學問實在奧妙
因此JJ今次的討論可謂正中下懷
雖然對於樂手及伴唱方面近乎零討論,有少少失望
不過對於牧區敬拜的發展方向有了認識,做好心理準備還是不錯

本來以為JJ會好似Yuki一樣會講很多靈命上的題目 (參考:光、鹽 vs 麵包)
但結果聽到的都是很實際的概念,哈哈

牧區內各人應該會有自己一套崇拜敬拜觀,因此不打算探討
又覺得台上事奉的壓力已經很沉重,我們應該要對技巧上的瑕疵更加寬容
但靈命上的及神學概念上的還是要小心

----

出席完聚會後,反更覺得敬拜人員在台下的身份及配合還是一樣地重要
(事實上,這可以對台上的人有互相的影響)
無理由只考慮這個星期在台上的屬靈形象
而不考慮其餘時間在台下的狀態、會否對身旁的會眾有影響吧??

因此,願神祝福看顧有份在台上事奉的諸位前輩

2013年11月24日 星期日

原來自己無知

哲思破格專欄:閱讀中世紀神學的感想

該文章第三段解答了我去完馬鞍峰教會一直想著的難題:「全能」的概念
看完張國棟博士的論述後,總算是尋著一個令我心服口服的答案

但同時也感慨作者在第四部分寫的一句:
「按上述解釋,這類神學討論理應吸引很多信徒關注,
然而,今天在香港教會裡談這類神學的人,數目卻出奇地小。」

確實在香港這種「搵食行先」的地方,如此認真分析、討論確實納悶
不過若果連學者的圈子也是如此,很難想像他們的教導如何影響非學者的信徒
希望「一心做好社區服侍,但片面地掌握聖經及神學概念」不會成為本地信徒的通病

雖然,目前的情況確是如此......

2013年11月22日 星期五

Vision #8:輿論戰的形勢

觀乎近日種種跡象可見
政府只要有兩大電視台作盟友,已幾近立於不敗之地
也因此除了對王氏徹底封殺之外,並沒有再作出任何攻擊

反之,手下兵將卻接連出招,大肆抹黑右派分子
這實在跟幫派爭鬥--「等手下打,大佬坐享其成」--十分相似
誰是幫派掌門人,大家心知肚明

在此一刻,各網上媒體的立場亦已經相當明顯
反而面書上政治角力並不明顯,這一點頗教人感到意外

2013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講道筆記 20131116

《回歸信仰基本步》(路9:18-27)
講員:岑詠君傳道

「返教會為乜?」
以前滿腔熱誠,現在都冷卻了?

第一段:耶穌的身分及使命 (9:18-22)
第一次預言自己受難,又囑咐別人不要傳開
皆因眾人對彌賽亞的誤解:得勝君王、推翻羅馬政權?
但其實要死在十字架上......

我們對耶穌的期望是如何?
有求必應、生活平步青雲?
但耶穌是來受苦的
返教會就是繼續認識神
不斷被提醒神的屬性、身分及使命

第二段:做基督徒要捨己 (9:23-25)
按耶穌的方法,非自己的方法
捨己:甘願捨棄物質而得到永恆的生命
以為賺錢及物質才是得到生命,因此會覺得基督徒很傻?
賠上是被動式的,非自己所能控制
態度上的轉變,改變優先次序,最後反得屬靈生命的滿足

返教會覺得很浪費時間?? (覺得預留這時間可讓自己有更好盤算??)

第三段:做基督徒要天天背起自己的十字架 (9:23, 26-27)
十字架的死刑看似很可恥
但這卻是救恩及神的國來到的方法
殉道、受苦、被挑戰、被羞辱,是每日的挑戰及作生命見證的必須

(不要以福音為恥) - 面對著他人的眼光及疑問,不跟從世俗的挑戰

返教會就是為了學走這條辛苦的窄路
提醒自己的身分及責任
與同行者互相扶持

----

道,基本上是沒有爭論的餘地;不過引用的例子卻仍有空間討論:
1. 我們信主的會否過於簡單的把「成就」歸納為名利的一部分?
我覺得「為主的成就」是可以有的,只是有著標竿人生也就不能滿足於小成
2. 眾人期望耶穌推翻政權,但實際上衪來是為我們受苦的;
那麼我們是否不應期望推翻現時的政權,並要有為主被挑戰的準備 (例如同志平權)??
(同志平權該部分我不打算在此討論,留待高手出招 =P)

Tiff 的講道真是又深又淺:知識層面很簡單、靈命層面卻很有深度
身旁的人有充滿睡意的、有充滿眼淚的;
剛好之前的下午是浸禮,因此無論是聽見證、聽道、以及與身邊屬靈後輩的交談
都使我記起「在後的將要在前,在前的將要在後」這句說話
我好想再一次感受到以前那種Passion

另外,我又想起了那些已經睡了的前輩
求主幫助我,當走的路要持守並且走盡

2013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身後的見證

本來就已經缺席了練習,但還是被容許穿詩袍唱詩
雖然有考慮過場地問題,留在台下對家屬而言是否更好
但結果證明了我的憂慮是多餘的
年長一輩的同工全部都出席,但年輕一輩的卻是幾乎全部缺席
也因此又成了「全場最年輕」

話說若非要去六藝台而缺席練習的緣故,Yuki是想邀請小弟擔任當日的司琴
但最意料不及的是場地所設置的喇叭非常「拆聲」
播放的詩歌音質差到連同工都不能接受,在司琴未趕到的情況下又要做替工 -_-
(話說自己的Folder有很多詩歌例如《恩典之路》、《將天敞開》等都不適合這場合)
見到執事拿DV影著自己時難免又開始緊張,樂句之間完全感覺得到臉上汗珠的停留

王牧師後來的訓勉有很大的提醒:
我們很多時候只是看見並加許一個人委身於一個群體的服侍
卻未必知道這個人之所以能夠這樣做,是因為背後其配偶全然的付出及支持
也就更加不會知道這種不怕辛勞、不會抱怨、事事無私的服侍是十分重要

旁人難免覺得二人短時間內先後的離去可能是因為心中傷痛的問題
但另一角度看,沒有受到痛苦的煎熬,只是暫別八個月又能再相見,是值得感恩的
只是在地上的後輩會比較難過

(刊物) 最後點唱:彩虹下的約定天父必看顧你

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

聞痔暈?? 文字雲!!

使用了網上的 HTML5 WordCloud
以下是發佈了對上一篇文章--驀然回想(二十五)--之後的結果:


以下是頭40項排名:
177次 自己
123次 我們、教會
112次 不是
111次 沒有
102次 可以、聖靈
94次 的人
79次 因為
67次 知道
63次 神的
55次 保羅、開始
54次 都是
53次 還是
52次 人的、需要
49次 時間
48次 一個、他們、只是、很多
46次 其他
45次 甚麼
44次 覺得
42次 不知、其實
41次 有一、重要
39次 之後、十分、如何、耶穌、都不
38次 不能、可能
37次 一次、別人、己的、雖然

----

見到WordCloud中的「自己」在正中央難免被嚇倒
不過這網誌本來就是紀錄私事,想來其實不必驚慌
之後除了一些信仰的字詞之外,大部分都不是名詞,都是無足輕重的

2013年11月11日 星期一

驀然回想(二十五)

某年某月某日 五時三刻左右
Matthew一貫地面帶笑容走過來對我講
「Gary,某份教會刊物唔小心打錯左你個名」
「點錯法?」
「唔係錯個名,係錯後面既稱謂」
「......」

2013年11月8日 星期五

傻的嗎??

1. 覺得自己好像患上了「星期一疲乏症」
大部分的星期一都是沒有精神地渡過
通常都要聽音樂維持活力
----
2. 有人當寵物是自己的子女
有人卻當子女是自己的寵物
----
3. 口講「不能讓自己或女朋友食麥記」的一群請記住
這世界上還有20元食碗雲吞麵的人存在
----
4. 無意中發現原來日韓的小學生都會瘋狂地化妝
有好一些甚至是受父母影響
不敢看太多,怕夜晚發惡夢
----
5. 當生活能隨著科技不斷進步
人的思想及行為卻是不斷退步

2013年11月4日 星期一

打硬仗,無得輸

基恩敬拜 - 詩班錄音、佈道會獻唱服侍
對AGWMM詩歌的感覺:
1. 編曲可以很簡單
2. 旋律簡單、容易學唱 (SOP的歌相比之下Syncopation太多,學唱時容易感到困難)
3. 作粵語歌時會留意平仄音,極少詞不對音的情況出現

這種「無添加」的作風使作為會眾的我們能夠很容易投入敬拜
樂手也不會被那些密密麻麻的和弦嚇倒

(原來王牧師也在他們的顧問團隊當中,哈哈)

一開始知道錄音需要面試及篩選時,其實並未知道他們的要求如何
詩班錄音只需要唱兩首歌,練歌時指揮表示「希望尐聲更加融和」
只是大部分班員都是「呢一刻記得,下次返黎又打回原形」-_-"
最意想不到的是,兩首歌的音調竟然在錄音前的最後一刻更改了,前後感覺亦大相逕庭
其實錄音需要刪剪修飾,本來就是一件很artificial的事
反正能夠服侍本來就已經是恩典

(練習時自己錄的:人算甚麼 耶穌基督你是王)

隔了一個月後又開始準備11月的佈道會出隊,只有兩次練習
當時已知道練習時間如此短缺,估計不會有和聲練習,全部人都是同一聲部
但收到出隊的程序表還是楞住了:十餘首contemp歌,全部要背歌詞
幸好他們的網頁中有歌譜及MP3可以用來學習 (話說,詩歌的版權事宜如何處理???)

第二次練習之前一晚收到電郵通知
這次練習將會跟敬拜隊一起練,將會是最後一次練習,另外臨時再加兩首歌
簡單敬拜後就直接走一次流程,主席一邊練習一邊講解
同行的人都表示「很趕急,筆記不夠時間寫低」
結果負責人最後要再發一次電郵列出整個流程:(不知能否公開,所以用dropbox)



佈道會總共有三場,除了週六午場外,會場都是幾乎坐滿
見證十分觸動人心,對比之下牧師的呼召反而有少少落差,使身邊的班員打瞌睡
唱敬拜歌例如《神大愛》、《一生獻作活祭》時甚至聽到台下會眾澎湃的歌聲
(所以我們面對著的其實是一個比我們更大的詩班 -_-)
每次見到不少被邀請的人成為我們的弟兄姊妹都感到歡欣 (這點我相信台下的人都感受到)
雖然很疲憊,但也很開心

另外也有很實際的得著:
1. 能夠站在台上作帶領的,好的個人生命見證真是十分重要
2. "less is more" 需要整體的配合,個別單位不能夠太突出

負責單位已開始招募下次年度聚會的詩班員,練習地點卻由九龍灣移至將軍澳 -_-
已確定某些日期不能出席,恐怕下次年度聚會只能在台下參與
或者,是時候有更多接棒者的出現了......

----

事實上,因著星期日的職事,我十分猶豫週六晚是否需要早回家休息
結果都要去到凌晨十二點半才能入睡,令翌日早堂及中午堂都不能專心敬拜
在負責的位置上真的感到有點勉強及消磨,畢竟自己不是靠「感覺」學習的人
倒是其他人一人一句「見到你好緊張」「講到又真係做到」令我了解更多

下午堂遇著主席身體欠佳、臨時改流程、不熟詩歌等等,幾乎是諸事不順
心中難免有點燥;聖餐時幾乎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
若非神豐盛恩典及同工會眾互相包容,都不知如何下場
(講道期間出去秒殺了一支可樂 =P)

突然覺得JJ的提醒十分實在:
運用恩賜、服侍的原因只為主
不是為自己、不是為別人、不是為教會、不是為群體
不是為良心、不是為責任、不是為關懷、不是為公義......
(不知以上的論點會否引發爭論;
又話說JJ應該花多點篇幅講最後一段,一直說「下回分解」結果只能把應用輕輕帶過)

下崗後又收到報告,下年的職責現在已經要開始籌劃處理了
消息知道得快,又知道別人的紅事白事撞時間,只覺無奈

----

如何你問「無得輸」的真正含意到底是甚麼 (不能夠輸 // 穩操勝算)
我都不知道應該如何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