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師又給了好幾首外文歌曲,叫我練習伴奏部分。
但於我而言,聲樂伴奏這玩意比鋼琴或管風琴獨奏都更吃力。
對外文完全是一竅不通的人而言,翻譯歌詞仍然可以得知當中意思、作者的想法,
但就是僅此而已,句法、句子的停頓位或呼吸位都要自行摸索。
(等到跟歌唱家伴奏時才去考慮就太遲了,必定會出現不協調的情況,
如此「累自己又累街坊」的行為也顯得自己不夠專業。)
基本上每次一嘗試彈奏伴奏部分 (只有伴奏,沒有人唱),老師就忍不住要制止。
原來我理解錯誤,總是靠著過往獨奏的方式去彈奏,這卻不一定是伴奏的正確做法。
不但聽起來似是自己在獨奏,也會令到唱歌的人無所適從。
----
按老師所言,大學音樂系當中,學唱歌是花費最多資源的:
教唱歌的老師 (以歌曲作範例去教授技巧,而不是刻意鑽研某一部分歌曲)、
教外語的老師 (唱外文歌曲始終要發音正確)、
教儀態的老師 (教授身體語言,藉此幫助自己表達唱歌時所需要的情感)、
幫忙伴奏的老師 (這是需要額外資助的;倚靠其他同學伴奏始終會有不必要的風險)......
聽起來完全就是有閒階級的玩意。
----
在此提供徐醫生自己上載的影片,讓各位見識一下小弟所指的「唱歌」是甚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AJODwvaVp0
《Oh quand je dors》可不是一首容易的歌曲,唱歌和伴奏雙方的音樂感都要非常好:
伴奏者需要營造氛圍,但在前後兩段可發揮的空間非常有限,中間轉調時速度卻會快一倍;
歌唱者不能從伴奏得到音準的提示,獨唱部分頗多,而且都不容易,絕對是一大挑戰。
(所以每當有人說自己擅長「唱歌」,我都會先留意當中的定義是甚麼。
或者不少人只是拘泥於「好聲音」該種水平,但對我而言卻是另外一個世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