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3日 星期一

I am not leaving ...

原來不少身邊的弟兄姊妹都以為我一次過退出了兩個詩班。
青年詩班的職員也刻意再問一次我的去向,確定我是否願意留下來。

之前我一直認為,只要青年詩班可以獨立運作下去的話,我就不必留下來。
但現在我反而不想退出,一方面是因為很享受唱歌當中的經驗,
另一方面也因為認識了當中的詩班員,若果退出了就難以再保持聯繫。

因為其他人的緣故而選擇繼續服侍,聽起來似乎是信仰不正確。

2018年4月19日 星期四

20180419

論到社會規範,大至政治環境,小至工作場所,爭論遵守與否的人多,探討規範本質者少。

社會的文化和規矩,從來都是人所設立的。
規範的本質,就在於當初設立時的處境 (發生了一些事,設立規範是事後反應),
又或者是制定者的理念 (為了達成一些願景或目標又設立)。
只有那些崇高的理念可以算得上「神聖」,制度本身卻毫無「神聖」可言。

所以同樣一套規範,除了考慮遵守與否的後果、有沒有特殊情況、有否被濫用之外,
至少還需要考慮規範背後所擁護的文化或價值觀是否仍然合理,
以及背後的處境 (也就是所謂傳統因素、歷史淵源) 是否已經過時,不足以應對現今狀況。

2018年4月16日 星期一

Hangman


牧師:「點解你最近都要處理咁多麻煩嘢......」
我:「咪就係!明明放低咗服侍,諗住放鬆一下,
點知呢邊又出事,嗰邊又出事,咩年齡層都有,心諗有無搞錯?吊頸都要抖下氣㗎?」
牧師:「......其實我地呢啲做牧者嘅,無時無刻都係聽緊呢啲嘢,想抖都無得抖。」
我:「您嗰啲,直頭係吊鹽水啦~」

#唔好死

2018年4月11日 星期三

重回正軌

對比起一年半之前的狀態,最近的心理狀況大有改善。
身邊的朋友都認為我變得活躍,是值得鼓舞的。

因此,我又提醒自己不要太過份,無論是對身邊人的言行,
抑或是網路平台上的活躍度也要適可而止。
昔日自己所批評的、所不滿的,今日我總不能再犯同樣的錯誤。

2018年4月1日 星期日

街坊之間的雜談 Vol. 41


2018.03.23 下午

(二百三十一) (參考 Vol. 36 中的第二百零六段)
「我很擔心那些弟兄姊妹,他們只強調『信』,也就只是認信的那一刻,
卻不著重認識聖經真理、按聖經教導生活。」

「......也就是只著重大使命的上半句『使萬民作門徒、給他們施洗』,
卻忽略了下半句的『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

----

(二百三十二) (緊接上一段)
「他們宣稱信主,實際上卻不太清楚自己在信甚麼,
生活方式和價值觀也跟不信的人非常相似,唯一的分別就只在於他們的『信』。
其他人也就不能從他們的言行當中認出他們是基督徒。這令我十分擔心。」

----

(二百三十三)
「我身邊有兩位夏達華的同學,都是Peter的高足。
跟他們相處過後,我卻不太認同那邊的教導方式
——好多東西都很重要,但信心始終是首要的,知識還不過是其次。」

「言下之意,你覺得他們太過高舉聖經相關知識的重要性......」

----

(二百三十四)
「弟兄姊妹常常按自己心意解經,而不是留意原文、當代文化背景......」

「你所說的話其實可以無限上綱——我們可以『按自己心意』以經解經、翻譯原文?」

----

(二百三十五)
「弟兄姊妹需要認清事實:建立長時間的人際關係必定是一個沉悶而又乏味的過程。
對比起來,不斷認識不同的弟兄姊妹、嘗試建立新的關係,
其實只是不斷尋求新的刺激,長遠而言對自己沒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