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9日 星期二

If I talk about "Jazz Fusion"...

Dimension專輯 "28" 即將出爐,但小弟對此期望不大:
跟以往的作品相比,近年的作品似乎都欠缺新意和冒險精神
重新鑑賞之下,反而覺得三年前的廿週年專輯 "25" 更有誠意

----

曾經在Youtube上見到小林香織的表演片段
小弟很願意去花時間欣賞,但最後總是忍不住要停止播放
因為聽起來太Pop,Saxophone原有的韻味好像少了許多
另外她的吹奏常常只徘徊在中音範圍,也甚少聽到Licks等技巧
希望假以時日她的吹奏水平會更上一層樓

2015年9月28日 星期一

宗教是人民的精神鴉片?

上週六的崇拜結束後,跟組長區長一起吃下午茶,席間小弟偶然地說了這話:
「眼見香港現時的教會文化......我會想起馬克思那句關於宗教的說話。」

我所說的當然是「宗教是人民的鴉片」那句說話
不過當時我只理解字面意思,未曾知道作者的原意
直到看完整篇文章後,我才知道「鴉片」在馬克思心中同時有兩個意思
(參考:http://mypaper.pchome.com.tw/zen/post/1312771924)
雖然當時的認知不足,但仍沒有影響我的觀感:
現時的基督教文化以及教會所提供的正正就是「鴉片」

「鴉片」可以同時有兩種意思:醫學上合法使用的止痛劑,以及使人上癮的麻醉劑
在馬克思眼中,宗教同時帶有穩定社會秩序的止痛作用和使人安於現狀的麻醉作用
但這符合基督教本身的精神嗎?觀乎耶穌、門徒以及多年來基督教領袖的作為,
似乎卻是「致力想把天國的價值帶到人間,甚至為此顛覆現有秩序、捨棄個人利益」

那麼,為何百多年前馬克思所見的卻是另一景象?甚至到了今日還是如此?
這恐怕是每位弟兄姊妹都要持續反省的問題

2015年9月27日 星期日

千錘百煉(拾捌) - 職責與崗位

本月月頭舉行了下年度職員選舉,怎料部分詩班員遲到,不夠人數進行投票
負責監票的牧師需要跟我們一齊同心等候,其實有點不好意思

正當大家擔心會否「有史以來第一次流會」之際,幸好詩班長隨機應變
設立詩班員分享環節,並且由牧師作出最後的勸勉
牧師認為「我們一同練習唱歌並非為了向人炫耀自己的才能,
卻是為了報答神一直以來對我們的愛」(不少詩班員後來都表示這是很適切的提醒)

牧師勸勉後點人數,比最低要求人數多一人,終於可以開始投票
相比起往年的激烈選情,今年的投票過程非常平淡
結果本屆職員團隊全部連任,只是位置互換,職責有所不同而已

----

詩班小休一個月後又是一個新開始
那日的練習由小弟擔任實習指揮,由開聲到練歌一手包辦 (大概四十分鐘)
之後進行檢討時前輩認為「稍微缺乏信心,語氣可以更肯定 (使詩班員更放心)」

休息過後,詩班的獻唱次數好像突然增加了
因為詩班員都是貴人事忙,練習進度頗不理想,練習時間也非常有限,實在叫人擔心......

2015年9月26日 星期六

談現任教宗 Pope Francis

小弟曾經在面書分享了國家地理頻道的一篇文章:
http://ngm.nationalgeographic.com/2015/08/vatican/draper-text
文章所講的是現任教宗的立場和態度、與前人迥然不同的處事作風、由此所帶來的影響
其中包括天主教內裡的角力、教宗的人身安全和長遠顧慮、不同人士對他的印象等等

雖然身為天主教的領袖,Pope Francis 卻一直有著「改革」的影子
(他是一位勇於面對神職人員性醜聞事件、並因此罷免神職人員的教宗);
另外他多次不顧自己安全地去接觸群眾、認為自己無資格論斷同性戀者、
多次要求教會關顧窮人、強調恩典和寬恕等言行都使人聯想到耶穌在聖經中的教導
也因此得到不少人的支持,認為他願意真誠地實踐耶穌教導

----

最近跟弟兄們談論他的言行:
「會否只是表面行為?心底裡是否也有盤算?」
「若真是門面行為,風險也未免太高吧?」
「如此貼近新教的作風和行為恐怕會令其他舊教領袖反感吧?」
(對比起來,耶穌也是因為威脅到宗教領袖的既得利益才會被殺,看來非常諷刺)

回想起幾百年前馬丁路德不滿教內的腐敗而推動宗教改革
往後多年也一直是新教批評舊教「遠離真道」
Pope Francis 的出現總算是為舊教挽回了聲譽;
同時卻也帶來反思:「新教」這個標籤其實並沒有任何保障
我們若不靠主儆醒,我們也可能不自覺地變成了我們所批評的那種人

2015年9月16日 星期三

驀然回想(四十七)

「Gary搭巴士有無坐開邊個位?」
視乎路程長短,只有幾個站的話站著又何妨?

不過家父在此比較特別:他儘量都會選坐上層
坐長途車或多人乘坐的路線時更只會選擇最後那排五連座
盡量減少對他人、對自己的打擾

但我自己卻不太喜歡那排五連座
因為最後那排座椅總是比較高,坐得不夠舒服,要睡覺也不太容易

2015年9月15日 星期二

Vision #19: 解讀「保鐵政策」(Repost)


(註:小弟在一個月前有以下撰文,但一時糊塗,
錯把標題寫成"Vision #18",原文連接也有同樣錯誤,現在一併更正)

1. 香港公共交通網絡過於著重鐵路運輸?
每逢上下班時間,交通流量都聚集在港島北、油尖旺一帶
都是已經非常稠密、不能再擴建內街的區域
所以就算再興建新的高架公路,仍然解決不了「有入無出」的交通擠塞
結果需要以載客量更高的鐵路作為新的骨幹,以高架橋或地下管道運送乘客
(不少都市例如東京、紐約其實都有這個問題,香港只是仿效這些城市的做法而已)

相比之下,巴士小巴必須要另外想辦法應對,例如調整路線、收費,加開特快班次等等
不過無論開新線、更改路線、載客量、調整收費都需要得到運輸署同意才可以作實
(雖然小巴公司常常擅自改總站和路線),營運上其實受到諸多制肘,確實「生意難做」

----

2. 高鐵是「大白象」工程?
高鐵在鐵路網絡中所扮演的角色其實跟機場快線相近:
機場及邊界都是遊客的第一踏足點,所以這些遊客必到之處要有相應的交通支援
所以就算不計成本、營運額,作為過境關卡運輸渠道的高鐵仍是必要存在的;
而實際上不少政府提供的建設和服務都是無法得到回報,只靠政府庫房資助平衡

那麼,為何市民仍然怨聲載道?都是因為「錢」:
現時鐵路、巴士等公營服務機構當中,不少機構本身或所屬的母公司都是上市公司
結果交通收費按年增長,卻不見得服務質素相應提升,公司所得的利益卻盡歸股東;
至於「大白象」基建工程是因為支出數字飆升,支出項目看起來似是無底深潭所致

2015年9月13日 星期日

知罪與定罪

聖經所講的「罪」理論上無分輕重,其代價都是「死」(與神斷絕關係)
根據這種說法,所謂「同性戀是罪」其實可以解讀成「同性戀是罪的其中一種」
而這「罪」另外也包括「不信神、拜偶像、不孝敬父母、殺人、偷竊、
行淫、亂倫、作假見證、說謊、貪婪、嫉妒」等等

今日早上聽到某牧師的見證,他曾經在外地殺人後入獄
獲釋回港後讀神學並且開設教會收容那些有相似經歷的邊緣人士;小弟若沒有記錯的話,
正是這位牧者抱怨「其他教會口講包容,實際上仍然把這些邊緣人士趕出門外」

我對此並不感到意外:當教會說是要「接觸」那些人時,
這個群體本來就已經跟那些人保持距離,所謂「接觸」就是要打破這個隔閡
不過要令同性戀者、殺人犯等邊緣人士融入教會生活卻始終不是易事

難怪有好些信徒開始主張「知道甚麼是罪,但選擇不定人的罪」
因為自己的過失在神眼中原是同等嚴重,代價也是一樣沉重
就算未有實質行動,起碼自知沒有代神審判的資格

2015年9月12日 星期六

過街老鼠

今日跟家人收聽昔日的《耶教異聞錄》
聽完主持人訪問黃德光傳道、張國棟博士後
終於明白關於林以諾牧師的事件和言論原來各有關連
並且因為這緣故林牧師先後言論攻擊黃德光傳道、張祥志老師和張國棟博士等前輩

如此看來,林牧師似乎需要向全港的神學老師公開道歉
不過以他本人的操守,這種事恐怕不太可能發生

2015年9月11日 星期五

If I talk about "generation" ...

突然有種恐懼感,覺得自己執著於既有想法時會被更年輕的一代「遺棄」
必先自我反省、與更年青的人保持溝通,才可保證自己不會犯上同一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