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9日 星期五

隔日寫作練習 - 2024.11.29

家人沒有煮晚飯,買了外賣回家吃

明明記得下單時我是選擇了台式肉燥飯,卻吃到飯入面有梅菜


結果這晚吃了一盒近似台式肉燥+梅菜扣肉的雙併飯

雖然還不算是難吃,但總覺得貨不對辦

又慨嘆今時今日香港各種餐飲的體驗愈來愈差勁


----


如果在至少五年前表達對餐飲的種種不滿

大多數人會反駁「不願意付錢就別想有好吃的」

又或者是「那就以後都在家自己煮飯吧,不要再出來了」


近年卻愈來愈少見這種論調

因為在大陸甚至在國外總是可以花更少的錢卻吃得更好

留港消費顯得非常不值,並且很大機會「吃一肚子氣」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隔日寫作練習 - 2024.11.27

下班後途經某商場,偶遇一位舊同學,彼此已經超過十年沒有見面


「Gary你最近還有沒有聯絡Y同學?」

「沒有。Y同學不是一直都跟你們很熟絡的嗎?」

「原來Gary你還不曾知道:Y同學幾年前曾經分別私下聯絡我們

要求我們都借錢給他,事後他就消聲匿跡,沒有人再找到他了...」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隔日寫作練習 - 2024.11.25

留意到博客馬斯特幾日前寫了《西來的和尚會唸經》這篇文章

其實小弟在上年2月寫《隨想隨寫》系列時

也有考慮過是否要為基督教背景的公營及商業機構特別寫一篇文章


//不過隨住七十年代輕工業發展,八九十年代經濟起飛後,政府福利開支大增,教會亦漸漸脫離基層,向中產邁進。現時的基督教醫院,幾乎無不成為收費高昴的私家醫院;傳統基督教名校,紛紛轉成直資,收取天價學費,還會發債券求購;聖基道兒童院原址建成豪宅,聖公會從中賺了超過十億;以前政府批給教會的地皮,多屬巿郊偏遠地方,隨住城巿發展而奇貨可居,教會出地與發展商合作成為常態,水漲船高之下,教會累累獲利甚豐。//


小弟認為這些基督教背景的機構都已經脫離了初心

本來是服務基層大眾,近年卻事故頻生

並且愈來愈向錢看,由此塑造出斂財的形象

最令人髮指的是市民普遍認為醫院和安老院的姑娘都不當作入住者是人

只想他們盡快出院或死去,好騰出空間接收新的「顧客」;

學校也是一樣,只著重學生成績及升學表現,漠視學生本身的情緒及心理情況

甚至有學童自殺後仍然打算隱瞞不報,同樣地不把學生當作人看待


基督教界作為持份者,在這些事上沒有嚴加看管及制止問題出現,絕對是責無旁貸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隔日寫作練習 - 2024.11.23

「最近留意到來自不同背景的牧者

他們不約而同地都表示信徒要重新做好『辨識』

也就是細心觀察現今所發生的事、新出現的文化或價值觀

再以信仰的眼光辨識那些有否抵觸基督教信仰,基督徒應該如何看待


這本來就是幾十年來我們一直有做的事

但回看過去的往績,就會發現我們在歷史的軌跡中不斷犯錯

例如早在1950年代,牧者認為『信徒不應進入電影院,因為那裡烏燈黑火』

又曾經說『Nike的剔型圖案是來自邪惡勢力的刀』

『星巴克有異教背景,所以我們應該抵制』

近年的例子還有『哈利波特牽涉到巫術』、『智能手機使我們遠離神』等等


最諷刺的是這種認知發展模式剛好符合心理學的『悲傷的各個階段』:

從震驚及否認,產生罪惡感,以及憤怒、沮喪等情緒不穩

繼而進入討價還價,最終是接納甚至是加以利用

當代的牧者提出那些言論看似都很合理

幾十年後我們回顧時只會覺得教會不肯接受新事物

並因此說出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言論」

2024年11月21日 星期四

隔日寫作練習 - 2024.11.21

偶然地在網上見到關於手機遊戲 Mario Kart Tour 的評論

似乎不再像幾年前聲名狼藉

不少人的共識都是「跟以往的Console版本相比會很失望,

但撇除Mario主題的話,仍然是一個合格的grinding game」


目前遊戲正處於不斷循環再用舊content的情況

「課金坑」已經從無底深潭變成「可以望見家鄉」的程度;

代幣獎賞及虛擬抽獎以前幾乎都要付費,現在變得非常慷慨

只要玩得愈多就贏得更多代幣及抽獎次數

電腦對手難度也明顯下降,幾乎沒有難度可言

不過真人對戰模式間中仍有斷線或網路滯後的問題


重新下載並連接以往的帳戶後

仍然能夠存取當年的進度

遊戲面世至今從來都沒有植入式廣告

角色和賽道的設計都絕不馬虎

難怪整體觀感和印象都大幅改善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隔日寫作練習 - 2024.11.19

從沙田回家的路上途經一間丹尼藥妝超市 (Dan Dan Health)

於是跟家嚴有以下一段對話:


「這名稱很不妥,怎會有藥房以『釘釘』命名?」


「或者老闆有他自己的想法,才會使用這個名稱;

另一方面,中文名稱丹尼的英文是Daniel

也就是『釘了』,似乎更加不妥」


說罷,我們一同大笑。

2024年11月17日 星期日

隔日寫作練習 - 2024.11.17

已經忘記了上一次使用IG Story是甚麼日子

最後一個Post原來也是兩年前


因為擔心自己和他人的相貌在網上被截取及任意使用

所以一直以來都甚少上載有相貌的照片

結果Profile入面除了飲品食品之外,幾乎都是風景相


我一向都甚少「畀Like」,其實不是吝嗇

而是生活太過忙碌,很容易就錯過了其他人生活上的點滴

或者對他們而言我只是個閒人

反正不常上線,取消追蹤對大家也沒有損失吧?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隔日寫作練習 - 2024.11.15

十一月有颱風並非新鮮事

但同時有四個颱風吹過來卻非常罕見

月中能夠掛八號風更加是史無前例

結果又多了半日假期在家中休息


網路上又再出現「在家工作」的議題

小弟相信假以時日

「一下班就可以完全放下公事」的情況只會愈來愈少

並且會有愈來愈多打工仔懷緬過去這種做法

2024年11月13日 星期三

隔日寫作練習 - 2024.11.13

平日工作時一直對著電腦螢幕

下班後又繼續使用手機

身體好像永遠都是睡眠不足的狀態


不知何時開始

吃飯後總是需要一個十至十五分鐘的Power Nap

乘坐巴士超過十分鐘後也會開始有睡意

入睡的感覺有時更似是暈倒,不能藉著鬧鐘醒過來


「好好休息」對我而言似乎是愈來愈稀罕的事

2024年11月11日 星期一

隔日寫作練習 - 2024.11.11

最近在網上見到一些來自台灣、跟職場有關的梗圖

其中最印象深刻的內容是90後、00後的員工不願再忍受上司的無理責罵

選擇立即反駁上司,甚至立即辭職

令上司產生「沒有房貸、沒有結婚、沒有子女的員工很可怕」的想法


這梗圖彷彿說明了以往不少員工都因為財政或家庭上的負擔而不敢隨意離職

於是上司或老闆都習慣了向這些員工隨意發脾氣

但有好些這一代的新入職員工完全沒有這些包袱,也就不需忍氣吞聲

甚至認為果斷「炒老細魷魚」才是明智的做法

自己並無責任要為公司利益考慮太多

2024年11月9日 星期六

隔日寫作練習 - 2024.11.09

今次選舉跟上屆一樣

傳媒又再化身宣揚意識形態的工具及當權者的喉舌

但傳媒的「民調」和「預測」已漸趨偏離事實

令選民開始有戒心,選擇不相信這些資訊


身邊有好些朋友認為北美的「左膠」已變成一種霸權

破壞日常生活秩序,非常惹人反感

因此他們都希望Trump成功當選,使「左膠」不至於如此猖狂

2024年11月7日 星期四

隔日寫作練習 - 2024.11.07

「民主黨連番出醜,Trump今次應該能成功回朝」


「但『死人投票』的問題好像還沒有解決?可能會再次出現郵寄選票作弊...」


結果選民不只是參與投票,也同時留意各州份的總票數數目

有些監票者密切監測各票箱的行蹤,並選擇等到100%完成點票後才願意回家休息

(怎麼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2024年11月5日 星期二

隔日寫作練習 - 2024.11.05

某弟兄上年11月結婚,他把婚禮安排在週六中午舉行

飲宴後剛好可以趕及下午的教會崇拜


其實那日是我第一次在新禮堂參與崇拜

後來組長問我觀感如何,我誠實地回答:

「設施配套都很好,但建築物外觀使我想起另一個地方

就是明愛賓館斜對面的創價學會——同樣是白色建築群、同樣是外面有鐵閘、

閘後同樣有一片戶外空間,穿過後才能進入大樓...

只要在外圍鎖上了鐵閘,彷彿就在宣示這裡是私人場所...」


組長同樣不太理解崇拜開始後鎖上鐵閘的做法

幸好新禮堂的自修室及戶外空地現在已變成對社區開放的公共空間

使我們可以放下這方面的疑慮

2024年11月3日 星期日

隔日寫作練習 - 2024.11.03

這是2024年9月18日的沙田新城市廣場

沒有中秋裝飾,好像平日一樣

城門河一帶的馬路也沒有中秋裝飾

倒是掛滿了祝賀75週年國慶的帆布

超過一個月後還沒有更換


近年每逢大時大節,節日氣氛都很差

如今再因為國家層面讓步

結果是又一個「低級紅,高級黑」的客觀效果

2024年11月1日 星期五

隔日寫作練習 - 2024.11.01

下半年的寫作練習由今個月開始

原本是打算變成週一至五的報刊專欄模式

但考慮到總數會增加至廿一篇,恐怕不能應付

因此繼續沿用以往每兩日一篇的做法

今個月會有十五篇,每篇至少一百字


題材方面,小弟將盡可能不會再寫任何體育新聞內容

不想再以賽車、球類比賽等題目濫竽充數

與其轉述新聞,不如騰出更多空間分享更多關於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