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30日 星期六

關鍵時刻彈弓手

「英國佬之前仲話會繼續用華為5G,家陣美國佬開口帶方向,就即刻跟隊話要禁。」

「你睇唔到美國佬同英國佬係夾埋做戲,一個做衰人一個做好人咩?美國佬一早就話要禁華為,英國佬特登唱反調,俾中共假希望,去到臨尾先反檯。關鍵時刻彈弓手呢家野,西方國家不嬲都好擅長。」

俾聖經你地都無用,因為你地根本唔睇

唔少基督徒好唔鐘意Trump,覺得佢邪惡,但無諗到原來佢會對付中共。

神容許巴比倫惡哂,就係為左懲罰以色列人嘅惡。
舊約大把呢尐以惡制惡嘅例子,不過嗰尐基督徒當睇唔到。

2020年5月28日 星期四

政治組織宗教化

街上的不同角落放滿了政治橫額、宣傳海報。各類政治團體在熱鬧的路口上設置街站,向經過的人派單張及禮物、叫口號、宣揚自己的理念。

我從這些政治團體當中見到宗教組織的底蘊。這些群體當中總有人擔當「教主」,向信眾傳遞願景和信念,又囑咐他們傳播至社會不同的角落,用行動增加自己在社會中的地位和影響力。(至於甚麼是政治團體的神祇、宗教節日和祭祀儀式,則留待各位自行聯想。)

宗教團體在社會顯得高高在上,與世無爭。相比之下,這些政治團體的口號和信念都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更貼地更實際,並且更著重社會發展和眾人的福祉。

2020年5月26日 星期二

A thought since 2016

「來到這種敏感時刻,或者我們要仿傚初期教會碎片化的運作模式。」

「其實我在2016年開始已經有類似想法。」

「是當時的政治環境令你產生這些想法嗎?」

「不是政治環境,而是地產霸權。香港的地價和租金實在太高,令不少教會的焦點錯放在儲錢買地或者應付租金,變相容許教會被地產界操縱......但我非常懷疑香港的教會領袖能否放棄這種『以建築物為本位』的教會觀。面對著自己辛苦經營、花費天文數字而得來的資產,他們能否輕易放手?」

2020年5月21日 星期四

No Initiative

眾多網上社交平台當中,我最不喜歡使用的就是Facebook。
幾年前開始引入Timeline時就已經反感。
之後News Feed不再按時序排列、刻意使專頁內容難以令人看見,盡是卑鄙的舉動。
(到了現在,就連所收購的Instagram也是不按時序,廣告泛濫。)
奈何身邊的人習慣了使用Facebook,都沒有再轉去其他平台。

連轉用其他網上平台這麼簡單的事都做不到,難怪近幾年來香港落得如斯田地。

2020年5月11日 星期一

街坊之間的雜談 Vol. 57

2020.04.24 中午

(三百一十一)
「今日這一餐就由我請客吧。」

「這一餐很昂貴,你應付得到嗎?」

「我在今個月月頭收到了援助基金,下個月又會收到,所以無問題。」

「既然如此,我就多謝政府吧。」

「你在一間黃店裡面講『多謝政府』,是不是欠揍?」

----

(三百一十二)
「我一聽到愈來愈多人要用ZOOM開視像會議,
就好奇為何不用其他軟件,單單使用ZOOM?
到後來ZOOM被揭發有安全隱憂之後,我就對自己的直覺深信不疑。」

「除了你所說的原因之外,我曾聽到其他人表示自己有『ZOOM恐懼症』
——工作期間已經不斷使用ZOOM,所以工餘時間不想再開任何視像會議。」

----

(三百一十三)
「最近我重新聯絡了一位多年沒有見面的姊妹,
原來她現時住在港島,相當偏遠,所以不能常常前來教會崇拜。」

「我跟她對上一次見面已經是幾個月前,當時還沒有『限聚令』。
我還依稀記得當時她的丈夫一直留在停車場內照顧兒子。」

「恐怕她的丈夫仍未信主吧?」

「還沒有。這也是不少已婚姊妹的掙扎——有生之年都未必能夠見到丈夫信主。
所以她們總會安排兒女參與教會活動,然後要求丈夫幫忙照顧他們,
藉此讓丈夫們有更多機會接觸聖經教導。」

「這種靠著教會耳濡目染的做法,恐怕只是權宜之計吧?」

「那麼,你有更好的方法應對這現實處境嗎?」

「既然都說是『現實』,還可以怎樣改變?」

「哈哈。」

----

(三百一十四)
「雖然教會一直教導信徒要找一個同樣是信主的配偶,
但其實這個『信主』的背後同時代表很多東西:
恆常聚會、十一奉獻、熱心服侍、參與宣教等等。
我相信弟兄姊妹並不完全同意,對他們而言『信主』就僅僅是信主,
其他事情例如時間如何分配、如何使用金錢等等都有各自的決定。」

----

(三百一十五)
「我的兒子因為性格使然,本身就需要social distancing,
所以今次停課對他的身心而言反而更好......
我知道自己必須小心說這話,因為其他家長都不會同意今次停課是一件好事。」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