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留意到來自不同背景的牧者
他們不約而同地都表示信徒要重新做好『辨識』
也就是細心觀察現今所發生的事、新出現的文化或價值觀
再以信仰的眼光辨識那些有否抵觸基督教信仰,基督徒應該如何看待
這本來就是幾十年來我們一直有做的事
但回看過去的往績,就會發現我們在歷史的軌跡中不斷犯錯
例如早在1950年代,牧者認為『信徒不應進入電影院,因為那裡烏燈黑火』
又曾經說『Nike的剔型圖案是來自邪惡勢力的刀』
『星巴克有異教背景,所以我們應該抵制』
近年的例子還有『哈利波特牽涉到巫術』、『智能手機使我們遠離神』等等
最諷刺的是這種認知發展模式剛好符合心理學的『悲傷的各個階段』:
從震驚及否認,產生罪惡感,以及憤怒、沮喪等情緒不穩
繼而進入討價還價,最終是接納甚至是加以利用
當代的牧者提出那些言論看似都很合理
幾十年後我們回顧時只會覺得教會不肯接受新事物
並因此說出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言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